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4.大黄
(dà huáng)

大黄首见于《神农本草经》。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 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药用大黄药材称南大黄,主产于四川。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生用、酒炙、酒蒸或炒炭用。

【原文解析】

《药性赋》曰:“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大黄苦寒降泻,能治疗实热之大便秘结,瘀血阻滞之经闭、腹痛、壮热、谵语、吐血、衄血等病证。

其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本品内服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证。

【用法与用量】

3~15克;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末敷于患处。

【古今应用】

1.《神农本草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2.《本草纲目》:“主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3.《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壅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一切疮疖、痈毒。”

4.大黄又称将军,因其苦寒沉降,力猛善行,能直达下焦,荡涤肠胃积滞。清泄血分实热。借其入血降泄之力,又有活血逐瘀之功,而为攻积、泻火、逐瘀要药。其性峻烈,能伤正气,如非实证,不可轻用。本品生用泻下力强,熟用泻下力缓;酒制可清上部之热,并增活血行瘀之功;炒炭则化瘀止血,可随病情使用。

5.大黄的主要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包括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以及番泻苷A、B、C、D、E、F等,另含鞣质类物质、有机酸和雌激素样物质等。本品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对多种球菌、杆菌、真菌有抑制作用。由于鞣质具有收敛作用,大量服用本品产生导泻后,常出现便秘;服用小剂量大黄粉剂可促进胃液分泌而有健胃助消化作用。本品还有抗血栓形成、利胆、保肝、降压、止血、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妇女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应慎用。 Sqie8wox8J5nKOJ0j0GMVYiPm2+2rWUGSMJ9hG2rkFiQHHK/EmIc/Hsef12PbQ2e



35.黄连
(huáng lián)

黄连首见于《神农本草经》。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 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 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 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味连、雅连主产于四川、湖北;云连主产于云南。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生用或清炒、姜汁炙、酒炙、吴茱萸水炙用。

【原文解析】

《药性赋》曰:“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

黄连能泻积滞调和肠胃,又兼苦味健胃,故又能称“厚肠胃”,能治疗痢疾、泄泻、呕哕、吞酸、痞胀等病证。

其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本品内服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用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热,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用法与用量】

2~5克。外用适量。

【古今应用】

1.《神农本草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2.《珍珠囊》:“其用有六:泻心脏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治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

3.《本草纲目》:“五脏六腑皆有火,平则治,动则病……黄连为治火之主药。”

4.《本草正义》:“黄连大苦大寒,苦燥湿,寒胜热,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而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小肠之火,无不治之。上以清风火之目病,中以平肝胃之呕吐,下以通腹痛之滞下,皆燥湿清热之效也。又苦先入心,清涤血热,故血家诸病,如吐血溲血、便血淋浊、痔漏崩带等证,及痛疡斑疹丹毒,并皆仰给于此。”

5.黄连大苦大寒,大寒能清,味苦性燥,具有泻火燥湿之功。尤长于泻心火,清胃肠湿热,而为清心、除烦消痞、止痢,治湿火郁结之主药。故凡心火亢盛的烦热神昏,或心烦失眠,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以及肠胃湿热的痞满呕吐、泻痢腹痛等证,皆为要药。本品亦善于解热毒,故为外科疔毒痈肿、口舌赤烂等证的常用之品,不论内服外用,效均良好。

6.黄连主要含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巴马亭(掌叶防己碱)、棕榈碱、非洲防己碱、木兰碱、表小檗碱等异喹啉类生物碱,尚含黄柏酮、黄柏内酯、阿魏酸、绿原酸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以及肺炎杆菌、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等均有显著抗炎作用及解热作用;有抗实验性胃溃疡、抑制胃液分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此外,本品还具有强心、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降压、抗血小板聚集、抗肿瘤、降脂等作用。

【使用注意】

黄连若过量服用,则苦寒败胃,使消化不良。同时,本品性燥,多用易伤胃津,如火盛津伤者,应与养阴药同用。炒制后,虽可减缓苦寒之性,然究属伤胃之品,故脾胃虚寒非有实火者则不宜用。 Sqie8wox8J5nKOJ0j0GMVYiPm2+2rWUGSMJ9hG2rkFiQHHK/EmIc/Hsef12PbQ2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