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3.竹茹
(zhú rú)

竹茹首见于《本草经集注》。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 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头典竹 Sinocalamus beecheyanus (Munro) McClure var. pubescens P. F. Li或淡竹 Phyllostachys nigra (Lodd.)Munro var. henonis (Mitf.) Stapf ex Rendle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本品主产于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干。前者称散竹茹,后者称齐竹茹。生用或姜汁炙用。

【原文解析】

《药性赋》曰:“又闻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

竹茹能清热化痰,用于治疗胃中无形热邪所致的频繁呕哕,或热病后期的呕哕烦闷、咳痰黄稠等证。

其味甘,性微寒;归肺、胃、心、胆经;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功效。本品用于痰热咳嗽,胆火夹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用法与用量】

5~10克。生用偏于清化热痰,姜汁炙用偏于和胃止呕。

【古今应用】

1.《名医别录》:“治呕啘,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

2.《本草汇言》:“竹茹,清热化痰,下气止呃之药也。如前古治肺热热甚,咳逆上气,呕哕寒热及血溢崩中诸证。此药甘寒而降,善除阳明一切火热痰气为疾,用之立安,如诸病非因胃热者勿用。”

3.《本经逢原》:“清胃腑之热,为虚烦、烦渴、胃虚呕逆之要药。”

4.《药性本草》:“止肺痿、 吐血、鼻衄,治五痔。”

5.《本草纲目》:“淡竹茹,治伤寒劳复,小儿热痫,妇人胎动。苦竹茹:水煎服,止尿血。薞竹茹:治劳热。”

6.竹茹味甘性寒,入肺、胃经,既能清肺化痰,又善清胃止呕,为治胃热呕逆之良药。故凡肺热咳嗽、微热呕哕以及痰热郁结之证,皆常应用;兼可凉血安胎,以治胎动不安。

7.青秆竹和大头典竹含多糖、氨基酸、酚类物质、树脂类及黄酮类成分。淡竹竿含2,5-二甲氧基对苯醌、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醛、松柏醇酯醛等,还含有香荚兰酸、阿魏酸和对香豆酸。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本品。 /zrzGA7/MDaz5iT/bpaZY888wYQ3MpqCZ96V9/jtmjaCriZsElKLk08xJO4H6FY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