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首见于《神农本草经》。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 4 ·2H 2 O),主产于湖北、河南、西藏、安徽等地,以湖北应城产者品质最佳,为道地药材。全年均可采。采挖后,除去杂石及泥沙。研细生用或煅用。内服生用,外用火煅,煅石膏为无水硫酸钙(CaSO 4 )。
【原文解析】
《药性赋》曰:“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石膏能达表清解,清胃生津,能治疗肺胃燥热上攻的头痛烦躁、汗出、口渴咳嗽等病证。
其味甘、辛,性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本品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用法与用量】
15~60克,先煎。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外撒患处。
【古今应用】
1.《神农本草经》:“主中风寒热……口干舌焦。”
2.《名医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
3.《医学启源》:“治足阳明经中热,发热,恶热,燥热,日晡潮热,自汗,小便浊赤,大渴引饮,身体肌肉壮热,苦头痛之药。”
4.《珍珠囊》:“止阳明头痛,止消渴,中暑,潮热。”
5.《用药心法》:“润肺除热,发散阴邪,缓脾益气。”
6.《本草衍义补遗》:“研为末,醋研丸如绿豆大,以泻胃火、痰火、食积。”
7.《本草纲目》:“止阳明经头痛、发热恶寒、日晡潮热、大渴引饮、中暑潮热、牙痛。”
8.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二经。味辛能散,大寒清热,能清肺胃之火,热退津生,又能除烦止渴,故为清解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凡热在气分而见壮热烦渴、脉洪大或肺热喘急等证,皆为主药。前人说:“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病发斑疹均与肺胃郁热有关,石膏既能清解肺胃气分之热,又能助血药凉血解毒,故又可用于邪热郁肺之发疹,以及邪热波及营血之发斑。因能清泻胃火,使火去则痛止,所以亦常用于胃火引起的头痛、齿痛等证。
9.本品主要含二水合硫酸钙(CaSO 4 ·2H 2 O),含量不少于95%,尚含有机物、硫化物,以及元素钛、铝、硅等。石膏对实验性发热动物有明显的解热作用。石膏上清液能明显减少口渴大鼠的饮水量;促进血液凝固,缩短血凝时间;并有抑制神经应激能力、减轻骨骼肌兴奋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胆汁排泄、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抗病毒、抗炎、提高免疫、利尿、降血糖等作用。煅石膏粉外敷可见创口成纤维细胞数、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数和毛细血管面积明显增加。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