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节首见于《药性论》。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 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根茎节部。本品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苏。秋、冬二季采挖根茎(藕),切取节部,洗净,晒干,除去须根,生用或炒炭用。
【原文解析】
《药性赋》曰:“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藕节能化瘀止血,能治疗吐血、衄血。
其味甘、涩,性平;归肝、肺、胃经;具有收敛止血、化瘀的功效。本品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漏。
【用法与用量】
煎服,9~15克。
【古今应用】
1.《本草经集注》:“藕汁,解射罔毒、蟹毒。”
2.《食经》:“主烦热,鼻血不止。”
3.《药性论》:“藕汁能消瘀血不散。”
4.《新修本草》:“《别录》云:藕主热渴,散血生肌,久服令人心欢。”
5.《食疗本草》:“生食则主治霍乱后虚渴、烦闷、不能食。又蒸食甚补五脏,实下焦。”
6.《本草拾遗》:“消食止泄,除烦,解酒毒,压食及病热渴。”
7.《日华子本草》:“止霍乱,开胃消食,除烦止闷,口干渴疾。”
8.藕节干涩性平,药力和平,长于收敛止血,兼能化瘀,故能止血而不留瘀,除鲜品捣汁单用外,作为多种内出血证常用药,临床多用于吐血、咯血之证。
9.本品含鞣质、淀粉、维生素、氨基酸和蛋白质等,能缩短凝血时间。现代临床常用本品治疗鼻出血、鼻息肉、顽固性膈肌痉挛、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
【使用注意】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