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某,女,28岁。初诊:2006年11月22日。
带下量多如水2年有余,阴痒反复发作;伴小腹隐痛,腰部酸痛。月经周期基本规则,经量中等,色鲜红,一周净。纳便正常。末次月经11月12日来潮。B超检查无殊。生育史:1-0-2-1。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中度柱状上皮外移;宫体前位,正常大小,活动,质地中等,压痛;两侧附件压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 带下(湿毒下注)。
西医诊断: 宫颈中度柱状上皮外移,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治法: 清热解毒,排脓。
方药: 排脓散合排脓汤加味。
枳实10g,芍药10g,桔梗9g,甘草9g,生姜4片,大枣6个,贯众20g,土茯苓15g,蒲公英15g,海螵蛸20g,白芷10g,白果10g,5剂。
二诊: 2006年12月1日。带下消失。舌脉如上。
方药: 守上方,续进7剂以善后。
【按语】排脓散: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上三 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排脓汤:甘草二两,桔梗三两,生姜一两,大枣十枚。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温服五合,日再服。两方均出自《金匮要略》。治带与治脓有相通之处,用之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