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微循环的病理

微循环是输送血液、营养、体液因子等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信息传递的重要场所,对内在或外来的各种致病因素,如毒性物质、化学、物理及生物刺激都十分敏感。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可以出现局部或全身性微循环的病理变化。微循环改变是出现较早的病理改变,各种典型的病理过程,如炎症、水肿、创伤、休克、肿瘤等都会包含微循环的改变。微循环障碍有共同的病理,如血管口径、走形、血管通透性、血液成分、血流速度等发生变化,但在具体疾病过程中的各指标变化又有所不同,表现在质量、先后次序排列等方面。引起微循环障碍的原因,可以是调节失控(或不平衡),可以是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黏度、血球变应性等),也可以是血管壁(内皮、基底膜、肌层等)发生病变而引起的。

一、管径及形态变化

微血管的收缩与舒张是常见的一种反应,短期的一过性收缩或舒张都是生理性变化,而持续性的收缩或舒张则多为病理性改变。

(一)收缩

微血管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有时相性。初期的反应主要是微血管的收缩,其后往往继之以舒张。炎症初期,微血管的反应以收缩为主,局部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组织出现苍白。

(二)舒张

病变的急性期多以细动脉舒张为主,病变的中期、晚期或慢性病变则细静脉舒张明显。微血管的舒张一般出现在收缩之后。微血管收缩后的舒张,局部血流量增多,血流加快,使局部组织发红,局部温度升高。血管舒张的机制有来自神经的反射调节,还有来自组织胺、前列腺素、 PGI 2 以及激素的作用等。静脉持续舒张,可出现淤血;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引起局部组织水肿。

(三)血管的运动性

微血管管径出现收缩、舒张的交替变化,其频率与呼吸、心率无关。血管运动性,主要出现在小动脉、细动脉或分支毛细血管,可以疏通脉管,调节局部组织血流量,有利于血液的输送。血管紧张性增高或血管壁呈麻痹性舒张时,血管运动性减少。

(四)管径局部缩小或增宽

微血管局部呈收缩性管径缩小,或呈动脉瘤状膨大,局部管壁一侧陷入,或单侧膨出,亦有局部管径缩小、增宽交替犹如串珠状者。这些都是异常改变,该处血流状态多有改变。集合毛细血管、细静脉局部膨大,容易产生管壁破裂,常常继以出血。

(五)迂曲

在微血管舒张,血流加快的基础上,常常出现微血管迂曲,犹如蛇行,以细动脉、细静脉比较多见。毛细血管不仅可以出现迂曲,严重者可见毛细血管回旋,绕成小环状或成线团状,再沿原方向前进。血管走行迂曲,局部可出现涡流,内皮细胞容易受损伤。

二、血管构型及数量变化

器官或组织中的微血管构型相对固定,当血管受到侵害或损失时,其构型和数量均会发生改变,可以表现为微血管数量增多、分布及走行变化等。

三、流速变化

常见的流速改变主要是血流减缓,这时应注意鉴别是全身性或是局部性的血流速度改变。

(一)细动脉流速减慢

细动脉血流速度较快,一般呈线流,没有颗粒感。如细动脉、小动脉血流呈线粒流状,表明血流速度已经轻度减慢。如细动脉血流呈粒线流、粒流,说明血流明显减慢,可能是局部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全身性循环障碍的一种表现。如多数部位细动脉血流为粒摆流、粒缓流或更慢,则是全身性严重的循环障碍,表明预后不良。

(二)毛细血管流速减慢

毛细血管流速减慢可以继发于细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和静脉血流受阻,但最常见的还是局部因素引起的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减慢。若多数毛细血管、集合毛细血管呈粒缓流、粒摆流或血流停滞,则为病理改变。毛细血管血流明显减慢,必然导致组织内物质交换障碍,加重实质细胞的损伤。持续的血流停滞,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坏死,以及血管的闭锁和消失。

(三)细静脉流速减慢

细静脉血流呈粒线流是轻度减慢的征象;粒流标志细静脉血流明显减慢;粒缓流、粒摆流是细静脉血流速度严重减慢的现象。细静脉血流减慢,多伴有管径舒张、红细胞聚集和通透性增高。当细静脉血流减慢见于全身性衰竭时,更多的是由于局部因素引起。

(四)血流停滞

这是严重的微循环改变,最常见于毛细血管和细静脉。血流停滞区的细胞及组织氧的供应和物质交换基本停止,组织、细胞的功能受到很大的影响。局部短时的血流停滞是可逆性变化,较长时间的血流停滞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坏死,以及血管闭锁、血管吸收和组织坏死萎缩。

四、血细胞聚集

血液属于非牛顿性液体,其黏度随切变速率和管径大小而变化,同时也取决于血液中悬浮的血细胞(主要为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大小、形状、分布(分散或聚集),表面分子结构和内部理化状态,趋向性与变形性,以及细胞之间、细胞与血浆和血管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上述各项变化均可影响和调整血液的黏滞度,从而改变血液的流速和流量,影响器官的血液供给。

(一)红细胞聚集

感染、代谢异常、外伤、烧伤、休克等均可出现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密集成团块是微循环障碍较常见的病理改变。目前认为,红细胞聚集与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浆成分改变有关。红细胞聚集可使微循环的阻力增加,加重缺氧和损伤内皮细胞。

(二)白细胞贴壁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比红细胞重而在血管轴心中流动。当红细胞聚集时,其团块体积大于白细胞,故白细胞不能在轴心中流动而靠近血管壁,白细胞贴壁可影响微血流,贴壁的白细胞如破裂也可释放活性物质,对血管壁起收缩损伤作用。

(三)血小板聚集和微小血栓形成

在微血管内皮损伤时,可黏附和聚集血小板,形成壁栓。如壁栓自表面脱落,可在血流中形成大小不等的白色微小血栓,其中也混有部分白细胞。广泛大量的微小血栓形成,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明显减少,纤溶系统活性增强,往往是 DIC 的前奏。

五、渗出和出血

(一)渗出

渗出是指血管内血浆成分过量,通过微血管壁,并积存于微血管周围的一种现象。最常见出现部位是微静脉、集合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机体受到组织胺、 5- 羟色胺、缓激肽、组织破坏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内毒素、钙缺乏、 pH 值低下、维生素缺乏以及性激素、胞浆素等因素的变化和刺激影响时,都可引起或促进血管通透性增高,白细胞游出或渗出。渗出的血浆,会压迫周围组织,阻碍物质交换,影响代谢功能。发生渗出时,可观察到:①甲皱管袢周围间隙明显扩大;②微血管边缘不清,渗出严重,微血管模糊,看不清血流;③血管至皮肤表面的距离增大。

(二)出血

出血是指漏出性出血,为严重的微循环改变。在管壁没有外伤、破损的条件下,红细胞游出至血管外为漏出性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毛细血管、微静脉及其汇合处。发生机理比较复杂,有血管外因素、血管壁因素和血管内因素。微血管壁损伤,主要由于感染、过敏、中毒、血液病、休克、缺氧等引起。漏出性出血之前或出血过程中,常伴有毛细血管、细静脉的舒张和血流减慢、出血区的细动脉常呈收缩状态。少数甲皱管壁轻微漏出性出血可以自行恢复。在没有局部因素如炎症、烧伤的条件下,多数反复的漏出性出血,常表示体内有严重的出血因素,必须给予及时恰当的治疗。

六、微血管壁的形态改变

微血管是由微动脉、微静脉、毛细血管及动静脉通路组成。微血管壁的管壁较薄,是由一层被基底膜包绕的内皮细胞构成。

(一)内皮细胞改变

血管内皮是维持血管完整性,保证血液流通及物质交换的主要细胞层。微血管内皮极易受到血管内或外界各种致病因素刺激而改变。

1. 内皮水肿

病理状态下,微血管内皮水肿,组织间隙增大,通透性增加,引发血浆外渗或漏出性出血,血管壁的损伤会加重器官组织的损伤,造成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影响组织的血液供应,造成脏器组织的缺血缺氧。

2. 内皮大空泡形成

细动脉内皮损伤时,血管内皮有空泡形成,直径 10 30 μ m ,比白细胞大 2 3 倍,表面光滑,空泡与内皮连为一体,突入管腔。血液流经大空泡时,出现明显流线方向的改变,并有红细胞流过被阻拦或血小板黏着的现象,大空泡不随血液流动,有的受血液冲击而变形。空泡破裂时,泡体消失。

(二)基底膜改变

机体的急性和慢性病变,经常引起微血管基底膜的改变。当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时,基底膜的微细颗粒,微纤维所组成的规则线条状结构区域增宽,排列紊乱。严重时,基底膜区域可被渗出的血浆完全代替。此外,致病因素还可以导致基底膜的微细颗粒聚合成粗大的颗粒状结构。基底膜聚合、增厚,不利于物质交换,影响微血管的舒缩功能,加剧实质细胞退变。基底膜聚合、增厚,常伴有血流动态及微血管周围组织的病理改变。

(三)管腔病理改变

由于内皮细胞的收缩,胞体突向血管腔内,严重时管腔基本被阻塞,仅余有小缝隙。此外,纤维素性壁栓都可以引起管腔狭窄。当红细胞强行通过狭窄部位时,可被破坏而发生微血管障碍性溶血性贫血。当局部压力低于“临界闭锁压”时或上游血流停滞,毛细血管微静脉、微动脉都可以闭合,局部血液灌流停止,组织因缺血缺氧而退变坏死。长期缺氧缺血,可以造成内皮细胞的退变萎缩,管腔闭合,血管被破坏而消失,微血管数量减少,微血管结构被破坏,实质细胞逐渐失去微血管支撑,发生退变坏死,造成组织脏器的严重病理改变。

(四)微血管的再生与修复

机体各部位的微循环是与全身、特别是局部的功能状态密切相适应的,微血管的功能结构随局部组织的变动而出现相应的变化。成年动物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更新较慢,但在急性组织损伤或恶性肿瘤增生时,可以出现“血管增生因子”,刺激内皮细胞生长,其更新时间明显缩短,增殖加快,以形成新的微血管。微血管将为组织细胞血液供应、损伤组织的修复和肿瘤的快速增殖提供先决条件。各个脏器组织结构不同,再生与修复功能也不同。有完整基底膜的肠、胃、脑、肺、睾丸、肾上腺、皮肤组织的修复再生快,而有不连续基底膜的脾窦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能力差。无基底膜的骨髓、肝窦、血窦及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及形成新的微血管的过程则更慢。 JtTPqDkKm/mWpzqVEv2EEarb0JAuqx7fIPrkzBOQtXNnbGcuKbe88BMsZtB+pe0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