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临床应用

1.舌诊要点

舌诊主要由医者直接观察,内容包括望舌苔、望舌质和望舌体三部分。

舌苔有三望,即望色泽、望厚薄和望润燥。

观其色,黄苔属热,白苔属寒。

观其厚薄,厚苔属实,为痰湿或食阻;苔薄属正常,表证或虚证,为气、血、阴、阳之虚。

观其润燥,润者属正常,阴津不伤,燥者为伤阴亏津。

舌质需观其色,淡红色属正常,淡白色属气虚或阳虚,红色属阴虚或实火,绛色为热入营血,紫色为寒盛或瘀血,紫斑为瘀血。

舌质观胖瘦,舌胖即齿痕舌或裙边舌,属阳虚证,瘦舌属阴虚证。

舌体变化大多属危重症。

2.温胆汤是祛痰湿的代表方剂,可以策略性地作为祛邪的方剂使用

厚腻苔属实,为痰湿或食阻;其他邪气阻闭人体气水血运行,导致水液停滞,也可以出现腻苔。所以,实证典型的舌象是舌苔厚腻。

痰湿化热较多,舌苔厚腻,舌质红,是湿热的典型舌象。祛除湿热,代表方剂是温胆汤,该方也可以策略性地作为祛邪的基础方剂使用。

沈氏女科的温胆汤,由竹茹10g、茯苓15g、陈皮15g、枳壳10g、石菖蒲10g、郁金10g组成。

方歌为:沈氏女科温胆汤,竹枳苓陈郁金菖。

竹茹清热化痰为主药;茯苓15g、陈皮15g,健脾祛痰,截断“生痰之源”为辅药;枳壳,理气行滞,利于痰浊的排出为佐使药。

温胆汤仅用此4味为基础药。

原方中半夏虽可化湿除痰,但因其燥性而不利于痰浊已化热的情况;生姜虽可祛痰,但因其辛温,也不利于痰浊已化热的情况;炙甘草味甘,大枣滋腻,均不利痰浊之祛除,故此4味不用。

痰浊最易闭窍,故祛痰应伍开闭透窍之品,如透窍豁痰的石菖蒲10g,畅行气血的郁金10g。这样,祛痰、祛邪的主方“温胆汤”就由竹茹、枳壳、茯苓、陈皮、石菖蒲、郁金6味药物重组。

3.杞菊地黄汤是补虚的代表方

调肾杞菊地黄汤,杞菊杜寄阴求阳。

菊分白野地用生,归精替萸郁金菖。

杞菊地黄汤组成:枸杞子10g,白菊花10g,生地黄10g,山茱萸10g,生杜仲10g,桑寄生10g。

(1)杞菊地黄汤在六味地黄汤的基础上,增加了枸杞子和菊花。肾中阴阳,可分不可离。调肾即为调整肾中阴阳。杞菊地黄汤用于滋阴清热、调肾,应该加几味温阳的药,其中生杜仲、桑寄生较为常用。

(2)菊花有白菊花、野菊花两种。白菊花用于治疗高血压、便秘,可以平肝降压,可以与当归合用润肠通便。

(3)六味地黄汤由“三补”“三泻”组成。熟地黄滋补肾阴,改用生地黄补而不腻,用量为10~15g;山药滋补脾阴,山茱萸滋补肝阴,二药以黄精代替,肝脾兼顾且价廉,用10g。如果女性大便干,不用黄精,可用当归15g替代,菊花要用白菊花。

(4)补中有泻,泽泻10g清泻肾火,防熟地黄之滋腻;茯苓10g淡渗脾湿,助山药之益脾,温中有清;牡丹皮10g清泻肝火,制山茱萸之温。6味合用,三补三泻。一般情况,肾虚而苔薄不腻,“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如果肾虚、苔腻、胃口好,可以“泻药”重于“补药”。在“苔腻温胆,不腻杞菊”的操作体系中,湿浊邪气在使用温胆汤治疗的第一个阶段大都已经祛除,用杞菊地黄汤补肾时就可以把“三泻”换为石菖蒲、郁金。因石菖蒲、郁金可以祛痰湿、行气血,还可以开胃。

补虚需要补益各脏虚损,而以补脾肾、补益先后二天为主导。补脾易壅滞化火,补肾可以调整阴阳、不易化火。故沈老认为补脾不如补肾,调肾杞菊地黄汤是补虚的代表方。

4.“苔腻温胆,不腻杞菊”是整体治疗方案。温胆汤是开手法的代表方剂,杞菊地黄汤是收工法的代表方剂

杂病本虚标实,舌苔腻时,先用温胆汤祛痰湿;等到舌苔不腻、胃口好时,再用杞菊地黄汤补肾、善后固本。

这样,温胆汤就成了开手法的代表方。其作用有三:对于痰湿证的基础祛痰湿作用,对于实证的辅助祛邪作用,对于虚实夹杂证策略性的先开胃作用。后两者决定其为开手法的第一方。

先祛实邪,后补正虚。补虚以杞菊地黄汤为代表方,该方也就成为收工法的代表方剂。

5.“苔腻温胆,不腻杞菊”是处方要点

一个完整的处方要治病求本,针对病机或证治疗,既要标本兼顾、处理主症,也要协调主症与病机的关系,处理风险问题,包含间接治疗、策略性治疗等内容。我们将这三个处方要素依次命名为A、B、C,即病机或证为A,主症主病为B,风险问题,包含间接治疗、策略性治疗为C。这就是处方策略ABC。

“苔腻温胆,不腻杞菊”是处方策略ABC中针对全身的病机或证的虚实状态A的处方及要点。 m6ey6jtKTUrWscn0G3Lvls750J58THzOd1BKkWM91cFx/dsEqEzvEHkkrhfYElj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