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承上启下集大成

张志聪是钱塘医派的中坚人物与集大成者,他一生勤于医学,直到80多岁未尝倦学,对于经典医籍的研究尤为用力。《清史稿》称:“张志聪之学,以《灵枢》《素问》《伤寒》《金匮》为归。生平著书,必守经法。”高世栻在《伤寒论集注》序中称他:“耋期未尝倦于学。”张志聪先受业于张遂辰,后又追随卢之颐,尽得两位老师之真传,故医学功底基础深厚。对《灵枢》《素问》《神农本草经》等经典医籍均有独到研究,对《伤寒论》的钻研致力尤深,不仅继承了其师张遂辰在编次上“维护旧论”的观点,而且有许多独到之处与精辟的见解。他指出“仲祖《伤寒论》,其中条绪井井,原系本文,非叔和所能编次,盖谓断简残篇者,是因讹传讹也”(《侣山堂类辩·伤寒论编次论》)。张氏奠定了《伤寒论》六经研究中的气化学说,提出“学者当于大论之中五运六气承之,伤寒之义思过半矣”,认为不懂五运六气就谈不上研究《伤寒论》。

张志聪仿效老师卢之颐,在侣山堂论医讲学,其盛况比卢之颐有过之而无不及。清代王琦称“盖其时,卢君晋公,以禅理参证医理,治奇疾辄效,名动一时。张君隐庵继之而起,名与相埒,构侣山堂,招同学友生及诸门弟子,讲论其中,参考经论之同异,而辨其是非。于是谈轩岐之学者,咸向往于两君之门,称极盛焉”(《侣山堂类辩·跋》)。

张志聪在“侣山堂”论医讲学,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医学人才,而且首创了对经典医著集体探究、合力注释阐述之先河,用五年时间编撰的《黄帝内经集注》是影响久远的《内经》全注本,注解屡出新见,对后世启迪很大。张氏领衔编撰的《伤寒论集注》,后由高世栻完成,是清代研究《伤寒论》的力作,故其声望实在两位老师之上。 7L6AtlB1DQepNcMhtT5prUt3NHprt42gIClQ+QerDVnF3Yak5dBEKqWabAh945o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