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节
辨体质之临床应用

一、概述

人类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和环境的影响下,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的代谢、功能与结构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这种特殊状态往往决定着他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所产生的病变类型的倾向性,形成体质差异时以内因为主。禀赋即遗传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与此人对后天因素的易感性和发病的倾向性都有关系。

中医体质学说的雏形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形成,匡调元发表的《体质病理学研究》,是当代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的开端。王琦的《中医体质学说》一书,标志着中医体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确立。小儿体质的分型有很多不同的流派,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纯阳说

在中国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由此,历代医家广为推崇的纯阳学说形成。纯阳说的支持者大多认为小儿之病多从阳从热,临证多重用寒凉,但对儿童而言,难免会有伤脾之弊。后代有医家提出“纯阳”并非纯阳无阴,也并非阳盛阴微。“纯阳学说”是对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生理现象以及小儿疾病多表现为阳热之证的高度概括。

(二)稚阴稚阳说

“稚阴稚阳”之说源于《灵枢·逆顺肥瘦》的“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指出:“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破身耳,非盛阳之谓。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稚阴稚阳指小儿在物质基础与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其机体柔嫩、气血未盛、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筋骨未坚,其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虽已成形但尚未壮实,需要不断地生长发育、充实完善。

(三)少阳说

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出:“盖小儿虽为少阳之体,而少阳实为稚阳。”在这样的观点启发下,少阳学说开始崭露头角。少阳学说避免了纯阳学说对于小儿阴阳二气的稚嫩和不足阐述不够的缺点,同时也避免了纯阳学说“纯阳”易被误解为“纯阳无阴”的不足。少阳学说还避免了稚阴稚阳学说单纯强调小儿脏腑嫩弱,对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机体自身修复能力极强生理特点强调不够的缺陷,实际上是对纯阳学说的一种变通,对稚阴稚阳说做了很好的补充。

(四)脏腑说

明代著名医家万全提出:“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热为火同肝论,娇肺遭伤不易愈。”此被后世称为“三不足,四有余”学说,开创了小儿体质分型的脏腑说。

二、儿童体质的认识

王晓燕老师根据多年临床,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将小儿的病理体质分为六类:气虚质、阴虚质、内热质、痰湿质、肝郁质、特禀质。

(一)气虚质

气虚质是指一身之气不足,以气息低弱、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多因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当或病后失养所致。气虚质儿童一般表现为形体偏瘦,肌肉松软,精神欠振,易于疲倦,嗜睡,语声无力,易于出汗,面色少华,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满或随即大便,便质溏薄,或夹不消化物,性格内向,舌色淡,舌体胖,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软,指纹淡。易罹外感或为饮食所伤,发生肺系、脾系疾病,病后康复缓慢。

偏肺气虚者:面色苍白,常自汗出,活动后气短气喘。易罹外感而发生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及汗证等病证。

偏脾气虚者:面色萎黄,形体偏瘦或虚胖,肌肉松软,易于疲乏,食欲不振,时有嗳气,大便溏薄不化,每于食后即便,舌质淡胖,脉软弱。易患泄泻、厌食、积滞、疳证、五软等病证。

偏肾气虚者:生长发育迟缓,身材偏矮,肢端欠温,毛发稀疏不泽,乳牙萌出、恒牙替换延迟,气短、活动气喘,小便频数清长。易患五迟、尿频、遗尿等病证。

(二)阴虚质

阴虚质是指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以阴虚内热等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儿童本属稚阴之体,因养护不当如少进水饮、嗜好燥热食品等更易于伤阴。阴虚质儿童一般表现为面色萎黄,唇红,颧红,手足心热,盗汗,毛发萎黄,皮肤不润,形体偏瘦,精神欠佳或好动烦闹,头晕耳鸣,两目干涩,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宁、寐浅易醒,唇干唇红,咽干,大便干燥,舌色红,舌形瘦,舌苔少或花剥、光剥,脉象细数。易于发生夜啼、不寐、汗证、惊厥等病证,患热病易见伤阴变证。

儿童阴虚在五脏皆可见到,即有偏肺阴虚、偏心阴虚、偏肝阴虚、偏脾阴虚、偏肾阴虚的不同表现。

偏肺阴虚者:皮肤不润,咽干咽痒,声音沙哑,干咳无痰。易患咳嗽、喉痹等病证。

偏心阴虚者:精神欠佳,好动烦闹,或有恐惧,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宁、轻浅易醒,盗汗,心悸,舌质干,舌尖红,脉细。易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失眠、心悸等病证。

偏肝阴虚者: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潮热颧红,口燥咽干,舌质红干,或有两胁隐痛、手足蠕动等。易患胁痛、慢惊风、抽动障碍等病证。

偏脾阴虚者:形体消瘦,口舌干燥,不思饮食,唇干色红,大便干燥,舌质红干,舌苔花剥,脉细数。易患厌食、便秘等病证。

偏肾阴虚者: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毛发枯黄,咽干颧红,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舌苔光,脉细数。易患眩晕、五迟、五软等病证。

(三)内热质

内热质是指肺胃热盛,多因胎禀热盛或小儿饮食不当而致饮食停滞,积而不化,蕴而化热,而致胃肠积热。内热质儿童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眼眵较多,唇红而干,呼吸气粗,好动少静,夜眠不安,易于出汗、口臭、咽红,便干,舌质红,舌苔黄,脉象滑数。易于发生外感热病、发斑出疹、疮疡、夜啼、汗证、便秘、抽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病证。

(四)痰湿质

痰湿质是指水液内停而痰湿内蕴,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痰湿的产生多与肺失宣降,治节失司及过食肥甘厚味、脾失运化,水湿停聚有关。主要表现为形体偏胖虚浮,肌肉松软,腹壁肥厚,头身困重,喉中有痰,性格憨厚,嗜睡,入寐鼾声,神疲易倦,好静,懒动,动作迟缓,喜进甜食、油腻、炙烤食品,口中黏腻,大便溏,舌色淡白或淡红,舌边齿印,舌苔白滑或厚腻,脉濡或滑。易于发生厌食、积滞、泄泻、咳喘、肥胖症等病证。

(五)肝郁质

肝郁质是指肝的疏泄功能异常,疏泄不及而导致的以气机郁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当今独生子女,性格娇恣任性,易于紧张发怒,形成肝木亢害,或患儿脾虚失于运化,食滞内停,湿浊内生,酿生痰浊,阻碍气机,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为烦躁易怒,夜眠不安,磨牙,山根色青,矢气嗳气,腹胀腹痛,厌食,汗多,脉弦,指纹滞。易于发生抽动障碍、厌食、性早熟等。

(六)特禀质

特禀质指先天禀赋异于常人的体质,即过敏性体质。特禀质儿童常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外感风邪或进食、接触发物后易见皮疹、瘙痒,鼻痒,晨起或吹风后喷嚏,眼红瘙痒流泪,咽痒咳嗽,易作泄泻,时有烦躁,皮肤较干,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平。易于发生鼻鼽、哮咳、哮喘、瘾疹、湿疹等疾病。

三、偏颇体质的调理

体质的形成与发展既取决于先天遗传因素,又受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异常体质的人未发病时已蕴含一定的病理基础,为隐性的病理性体质。在病邪的作用下机体失代偿,病理产物超过一定阈值,就会形成相应的证候。也就是说,病理性体质处于量变的隐性阶段,而证处于质变的显性阶段,异常体质往往对某种致病因子或疾病有不同的易感性。中医理论的“同气相求”是指具有相似性质的事物之间存在一种相互类聚、相互亲和、相互同化、相互融合的现象。特异体质与相应病邪之间,就存在这种“同气相求”现象。不同体质的人对病邪的反应不一致,如同是感受风邪,阴寒之体得之,则从寒化,而为风寒;燥热体质得之,则从热化,而为风热。这说明了体质类型决定了相应病变类型的易感性、倾向性,也影响着疾病的传变与转归。所以,王晓燕老师临床特别重视体质的辨识,根据体质的偏颇,扶正祛邪,调畅气血阴阳,以平为期,防病治病。

(一)量体用药,以治未病

体质平和是健康之本,体质偏颇是发病之源。体质在一定范围内有着可变性、可调性。因此,王晓燕老师主张通过辨识体质类型,推测可能发生的疾病,调整体质的偏颇状态,以达到强身壮体,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

王晓燕老师的量体用药不但体现在预防疾病方面,也始终贯穿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匡调元教授在《中医体质病理学》明确提出“治病必求其本,本于体质”“急则治其症,缓则治其质”。王晓燕老师在多年的中医临床实践中体会到,作为中医临床学精髓的“辨证论治”,其实质就是“辨体质”论治,要把握好“辨证”,首先应该把握好“辨体质”,这是治病的关键所在。比如气虚感冒之参苏饮、阴虚感冒之加减葳蕤汤、阳虚感冒之再造散、血虚感冒之葱白七味饮,即是依体质而辨证用药的典范。

患病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体质,在用药定方时不仅要考虑对症治疗,消除疾病的临床症状,还应辨明体质以求“治本”,即对质治疗,改善体质。在疾病早期通过体质辨识,预判疾病的发展及转归,“先安未受邪之地”,可防止疾病的传变。在疾病恢复期,形缺者补其不足,“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形全者损其有余,治以行气、活血、祛湿、清热,达到阴平阳秘,从而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否则,即使疾病的临床症状已消除,但病理体质仍然存在,仍会成为下次生病的基础。王晓燕老师强调辨体质是辨病、辨证的基础,重视体质最能体现“治病求本”的精神,辨证与辨体质相结合更能突出中医学个体化治疗的优势。

(二)量体日常调护,以治未病

对于病理体质的纠正,王晓燕老师除用药调理纠正外,更强调平时的日常生活及饮食调理。

1.气虚质

日常生活调护:小儿体质较差,必须加强体育锻炼,多做体力能够耐受的活动。要时见风日,多汗者要及时擦干,避免汗后当风。同时也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着凉。

饮食调理:饮食有节有度,要保证有一定的营养摄入,又不要饮食过量,食物选择以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为原则,忌生冷肥甘厚腻之品。肺气虚者适当多进燕窝、猪肺、山药、大枣等;脾气虚者适当多进瘦肉、鹌鹑、泥鳅、党参、芡实、山药、橘子、大枣、米粥;肾气虚者适当多进栗子、鸽蛋、猪肾、枸杞子、胡桃肉等。

2.阴虚质

日常生活调护:放松心情,勿烦躁不安。保证睡眠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饮食调理:适当多饮水,进食含汁较多的食物如梨、甘蔗、藕,少进辛辣刺激温燥之品如羊肉、牛肉、辣椒、干果等。偏肺阴虚者适当多进银耳、燕窝、豆浆、冰糖、罗汉果、青果等;偏心阴虚者适当多进莲子、鸡蛋、蜂蜜、麦冬、百合、小麦等;偏肝阴虚者适当多进牛肝、羊肝、乌骨鸡、鸽肉、鳖肉、泥螺、黑豆、枸杞等;偏脾阴虚者适当多进山药、牛奶、桑椹、香蕉、蜂蜜、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等;偏肾阴虚者适当多进黑豆、海参、鳖肉、桑椹、枸杞子、黑芝麻等。

3.痰湿质

日常生活调护:增加活动,振奋精神,不要久坐久卧,适当运动,居室干燥,避免潮湿。穿衣宽松,面料以棉、麻、丝等透气散湿为主。

饮食调理:以健脾利湿为主。饮食宜清淡,应适当多摄取能够宣肺、健脾、益肾、化湿、通利三焦的食物,多食杂粮、素菜、水果,如小米、燕麦、玉米、薏苡仁、白萝卜、包菜、冬瓜、黄瓜、紫菜、海蜇、洋葱、枇杷、橘子、荸荠、扁豆、赤小豆、蚕豆等。忌肥甘油腻之品,如糖果、巧克力、肥肉等。控制饮食,食宜八分饱,忌暴饮暴食。

4.内热质

日常生活调护:环境安静,避免急躁。适当引导孩子修身养性,学习琴棋书画,衣着不要过厚,睡眠充足,活动适量。保持大便通畅。

饮食调理:在保证基本营养需求的前提下,注意定时适量及合理搭配,忌辛辣燥烈食物,如辣椒、姜、葱、羊肉、牛肉等阳热食物,应少食油煎、烧烤、厚味甜腻食品。可多吃清凉瓜果、蔬菜,如梨、香蕉、西瓜、苦瓜、莲藕、柿子、番茄之类。忌滥用补品、补药。宜节制饮食,尤其晚餐应少食肥甘刺激食物。

5.肝郁质

日常生活调护:宜动不宜静,适合户外活动,可以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调整气机的运动。多交朋友,多看喜剧、滑稽剧等轻松的文艺节目。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

饮食调理:平素要适当摄入利于疏肝理气、养血健脾之食品,如佛手瓜、陈皮、柑橘、蘑菇、萝卜、洋葱、大蒜、苦瓜、丝瓜、莲子肉、鲫鱼等。

6.特禀质

日常生活调护:防止外感风邪。尽量避开可能引起发病的发物,如花粉、芦荟、海藻等植物,甲醛、油漆、涂料、染发剂、杀虫剂、防腐剂、防晒剂、酒精、含香料类护肤品、汽油、厨房油烟等化学物质,动物皮毛、尘螨、蚊虫叮咬等。

饮食调理:饮食应清淡,根据情况而定,忌食可引起过敏的海鲜、花生、鸡蛋、牛奶、牛肉、羊肉、咖啡等食品及辛辣食物、热带水果。

综上所述,个体的体质受禀于先天,培养于后天,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理变化,而且与疾病的治疗息息相关。正确认识小儿体质的特点及其与病、证的关系,有利于临床诊断、减少辨证失误,提高辨证清晰度,体现“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增强治疗效果。积极改善体质,有利于防止证的形成,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N88Blpsg78/Eu+DZ1eJPtriHL1IJaYmSsXglRgcHga+YQQBcFbbQXZAgJvtm0yP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