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昔为暴眼今明眸(甲亢突眼2年)

诊断现场

患者利某,女,57岁,因“左眼突出2年”于2018年9月1日初诊。

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突出,视物模糊,至外院检查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Graves病”,2年来反复寻求中西医治疗,一直维持甲巯咪唑(赛治)口服,突眼症状无明显缓解。现每天服用赛治2.5mg、硒酵母片100μg。

刻诊:左眼球突出,眼睑闭合不全,上眼睑稍水肿,眼球活动稍受限,视物稍模糊,畏光畏风,易流泪,时有酸胀、疲劳感,无颈部肿大,无心慌手抖,近2周夜间稍有汗出、口干;平素抑郁焦虑,脱发明显,不耐寒热;胃纳可,无明显多食易饥,难入睡,多梦,眠浅易醒,常凌晨2~3点醒来,醒后难再入睡;大便稀烂,1~2次/日,小便可。发病以来体重下降5kg。舌淡胖,苔白稍黄,右脉弱,左脉弦滑。

辅助检查:2018年8月28日外院查甲功+抗体:促甲状腺激素(TSH) 3.09μIU/m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 3 ) 4.82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 4 ) 10.78pmol/L↓,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120.4IU/m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 75.7IU/mL↑。

疑难亮点

(1)突眼严重,西药疗效不佳。

(2)厥阴-阳明少阳-太阳的病机转化。

(3)运用风药治眼突。

(4)疗效评价不受甲状腺抗体指标桎梏。

辨证论治

【学生甲】 甲亢患者临床上多以高代谢症状为主,六经辨证多治从阳明、少阳,然而此患者症状不典型,无明显热象,该从何角度论治?

【教授】 从六经辨证角度言,甲亢初期多病在三阳,以阳证、热证为主;而中期寒热错杂居多,病位在少阳、厥阴或阳明与太阴合病;后期则多见阴证、寒证,病位主要在太阴、少阴,此期多邪去显虚,呈现痰多、恶寒体倦、甚至水肿等太阴、少阴阳虚之征。尤其是更年期患者更容易在疾病中后期表现出上热下寒、脾肾不足、心肝火旺等厥阴病的特点。但并不是所有患者在初期都一定表现为阳证热证的,很多患者即使是在初期,都常无明显的代谢亢进症状。此时若仍按火热辨治,使用寒凉药物,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加重病情。

Graves眼病可伴有或不伴有甲亢,是指病因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关联的眼眶和局部眼外组织病变。从西医角度言,多是由于眼眶周围细胞浸润、水肿及结缔组织增生所致。从中医角度言,Graves眼病的发生与单纯甲亢的病机变化又稍有不同,其更倾向于呈现一种虚实夹杂之象,多见太阳外邪侵袭、少阳情志变化、太阴脾虚痰湿、厥阴寒热错杂共同为病。

此患者初诊以左眼突出,伴眼睑浮肿、情绪抑郁焦虑为主症。太阳外邪侵袭,内传膀胱,致膀胱气化不利而引起水液蓄积,致津液不得输布引起局部水肿,风水相互为病,故见眼睑浮肿,有些患者甚至可伴见胫前黏液性水肿。患者平素焦虑抑郁,乃少阳之气郁而不得解之故,气郁往往易化风化火,引动肝经风火上逆,夹痰夹瘀上壅肝窍而形成突眼。随着病情的发展,肝郁久之必横逆犯脾,脾虚生痰助湿,同时肝郁化火日久,其火热亦可炼液为痰;血受热则煎熬成瘀,血瘀亦进一步加重,使得痰瘀互结更剧,突眼逐渐严重。太阳水饮上泛,浸润于目,加之痰瘀阻滞,故目不得和,活动不利。其舌苔白,稍黄,乃肝郁日久、逐渐化火的表现之一。患者夜而不得卧,也是痰饮内阻、胃气失和之故。

综上所述,此时患者疾病之标以太阳、少阳为主,涉及阳明,但因病程较长,其火热之象已经不明显,逐渐开始呈现虚象。所以在治疗上,应该先祛其外邪,和少阳之气,后顾其厥阴之本。拟方五苓散化气行水、消痰化饮,四逆散疏解少阳之气,外加祛风之药上行头目,解表达邪,处方如下:

桂枝10g,白术15g,泽泻30g,茯苓50g,柴胡10g,赤芍20g,党参30g,炙甘草6g,生半夏10g (先煎) ,薏苡仁30g,玉米须30g,木贼10g,乌梅15g,青葙子10g,白芥子10g,防风10g,海藻15g。共10剂,日1剂。

2018年9月25日二诊。

刻诊:眼睑水肿消失,左眼球突出,伴酸胀疲劳,易流泪,仍畏光畏风,视物模糊同前,纳可,眠差,梦多易醒,大便初成形,后溏烂,每日1行,小便可。舌红,苔薄黄,脉沉略滑。

予乌梅丸加减:乌梅15g,细辛6g,桂枝10g,黄连10g,黄柏6g,当归10g,党参30g,干姜6g,花椒5g,山药30g,赤芍20g,柴胡10g,枳壳10g,炙甘草6g,茯苓30g,泽泻30g。共10剂,日1剂。乌梅先用陈醋泡一晚,自备蜂蜜3勺,与药液混匀后服用。

2018年10月20日三诊。

辅助检查:2018年10月7日外院复查甲功+抗体:甲功正常,TgAb 102.7IU/mL↑,TPOAb 74.8IU/mL↑。肝功、血常规无异常。

刻诊:突眼情况如前,左眼疲劳酸胀感及畏风好转,但双眼时干涩,自觉抑郁较前好转,脾气好转,睡眠时好时坏,仍凌晨2~3时易醒,但醒后可再入睡,渴喜热饮;大便先硬后溏,小便调。舌暗红,有裂纹,苔薄黄,脉弦缓。继续守二诊方加减,改上方中的党参为红参10g,去枳壳,加泽泻30g,益母草30g,猪苓15g。共15剂,日1剂。

2018年12月1日四诊。

刻诊:服完后患者自行抓药7剂服用。目前维持赛治每天2.5mg口服。现左眼突出较前稍减轻,伴瘙痒,眼睑可闭合程度较前好转,眼睛畏光明显缓解,眼睛易流泪、畏风及视物模糊症状已消失;口干口苦,喜凉饮,时有头晕、咽中异物感,偶有心悸,神疲乏力;多食易饥,睡眠好转;大便溏结不调,小便色黄,时有小便涩痛,尿频尿急。舌质红,稍暗,苔薄黄,脉滑。

予小柴胡汤、消瘰丸加减:柴胡10g,黄芩15g,法半夏10g,红参10g,炙甘草10g,大枣15g,生姜10g,玄参15g,浙贝母15g,泽泻30g,苍术10g,茯苓50g,玉米须30g,益母草30g,青葙子10g,白芥子10g,紫苏叶10g,防风15g。共15剂,日1剂。

2019年1月15日五诊。

辅助检查:2019年1月3日外院查甲功+抗体:甲功正常,TgAb 1092IU/mL↑,TPOAb 373IU/mL↑。

刻诊:眼突症状进一步缓解,现无眼睛干涩酸胀、畏光、迎风流泪等不适;情绪抑郁较前缓解,心态较前乐观;服上方第5天时,无明显原因出现咳嗽,现仍有干咳,偶有白色黏痰,难咯出,偶有咽痒,恶风畏寒,时有汗出,鼻塞,晨起流黄浊鼻涕,口干,无咽痛、发热,纳眠可;大便先软后偏稀,日1行,小便色黄。舌淡红,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稍滑。

予桂枝加附子汤、葛根汤、麻杏甘石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多方加减:桂枝10g,白芍10g,淡附片10g,大枣10g,炙甘草6g,麻黄5g,苦杏仁10g,生石膏30g (先煎) ,葛根30g,黄芩10g,黄连5g,山茱萸30g,熟地黄20g,当归10g,黄芪30g,辛夷10g,苍耳子10g,细辛6g,红曲10g。共7剂,日1剂。

2019年5月20日六诊。

辅助检查:2019年3月2日外院复查甲功加抗体:甲功正常;TgAb 312.9 IU/mL↑,TPOAb 267.2IU/mL↑。2019年5月2日外院复查甲功加抗体:TSH 1.277μIU/mL,FT 3 4.51pmol/L,FT 4 10.29 pmol/L↓;TgAb 140IU/mL↑,TPOAb 105IU/mL↑,TRAb 1.40IU/L↑。

刻诊:患者服用上方咳嗽消失。患者近几月因事不能来门诊就诊,遂线上就诊,均以上方为基础随症加减。现自觉突眼逐渐好转,两眼基本对称,眼睛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可闭合,时有鼻塞,大便先干后溏。苔白腻,边齿痕,脉弦稍滑。

予桂枝加附子汤、葛根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当归芍药汤多方加减:桂枝10g,白芍10g,淡附片10g,生姜10g,大枣10g,炙甘草6g,麻黄5g,苦杏仁10g,生石膏30g (先煎) ,葛根30g,黄芩10g,黄连5g,山茱萸30g,熟地黄20g,黄芪30g,红曲10g。共7剂,日1剂。

嘱赛治减量至隔天2.5mg。

后记: 2019年12月10日回访,患者双眼基本与常人无异,半年来未再复发,定期复查甲功均正常,抗体稍高。仍维持隔天口服赛治2.5mg。

思辨解惑

【学生乙】 纵观疾病治疗全程,可观患者厥阴-阳明少阳-太阳的病机转化过程,该如何理解这种病机变化呢?

【教授】 患者初诊中见左眼突出,伴眼睑水肿,此乃太阳气化不利,水饮浊邪上泛所致,此时应以治标为主,治宜化气行水,邪去则疾病之本才会显现。二诊中,患者水饮之邪消,眼睑水肿消退,则外邪已去。

甲亢基本病机为少阳厥阴风木过旺,疾病之标为痰火郁结,肝脾、胆胃失和,久病及肾。患者平素不耐寒热,且经常在凌晨2~3点醒来,眼睛酸胀、畏光流泪,归根到底其疾病之本在厥阴;且患者处于围绝经期,平素情绪抑郁焦虑,可以看作更年期症状,这种患者更容易出现上热下寒之厥阴病证。故在二诊中,以治本为主,需治从厥阴,予乌梅丸平调寒热。三诊中病机及主症无明显变化,故仍治从厥阴。

四诊中,患者新出现口干口苦、头晕,咽中异物感等症状,结合舌脉及患者平素之焦虑抑郁状态,考虑病已转出到少阳、阳明,故改小柴胡汤、消瘰丸为主方。

而五诊中,患者出现干咳、鼻塞流涕、咽痒、恶风畏寒、汗出等太阳表虚证,但同时又兼有里热,故寒温并用,予桂枝加附子汤温阳解表,同时予葛根黄芩黄连汤、麻杏甘石汤以清肺与大肠之湿热。考虑病邪已由里出表,同时眼突也开始慢慢好转,提示疾病向愈。这就是患者疾病走向的全过程,呈现出明显的由寒转热、由里出表的过程。有些患者难以理解最后六诊中出现的表证,其实这也是病邪外透的一个过程。

【学生丙】 在甲亢类疾病的治疗中,常看到您使用“风药”,用意为何呢?

【教授】 风为百病之长,轻灵开泄,主升主动,善行数变;可上行头目,中开郁结,下行水湿。李东垣认为:“凡治风之药皆辛温,上通天气,以发散为本。”甲亢除了肝火痰热郁结等基本病机外,手抖、颈肿、突眼、皮肤瘙痒等,皆是风邪作祟之因。外风侵袭人体,风邪郁表则皮肤瘙痒,热极生风则手抖。其次,甲亢病症多出现在头面部:如眼痒、目赤、颈肿、眼突,此乃“颠顶之上,唯风可达”之由。此外,甲亢症状表现反复多变,与风之特性相应。最后,甲亢疾病的发作和反复与外邪密切相关,常可因感冒而引发或加重。

我常用的治疗甲亢初期的经验方以白虎加人参汤、消瘰丸、四逆散为主方的进行加减,伴有皮肤瘙痒者加苏叶、防风、地肤子、白鲜皮、钩藤、乌梅、蝉衣、地龙等以祛外风、息内风。突眼者可用五苓散加青葙子、白芥子、白僵蚕以散水饮、祛风邪。同时,白芥子、海藻、乌梅、木贼可入肝经,上目系,去内外之邪。除了甲亢,在其他疾病中我也常加用少量风药以解表达邪、发散郁火、升脾胃清阳等。

甲亢类疾病治疗方法众多,除了风药的运用,尚有其他的兼夹证,需辨证加减用药。对于甲状腺肿大的患者,可加用猫爪草、夏枯草、白芥子软坚散结,三七、丹参、莪术以活血化瘀。突眼患者,多表现为眼睑水肿,眼泪多等饮邪上逆之症,此时一般不用滋阴之品,主要以祛风行水为主。晚期以虚寒为主的患者可用真武汤、理中汤、金匮肾气丸等温阳利水。伴妊娠心悸者,常合用炙甘草汤、桂甘龙牡汤;失眠者加用酸枣仁汤、百合地黄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调肝安神;贫血者予当归补血汤、归芪建中汤、四君子汤或理中汤。另外本病女性比例高,我常常在疾病初期,结合女性的体质及生理特点,在经前加用桃红四物汤、逍遥散;经期用胶艾四物汤合二至丸;经后予杞菊地黄汤。

【学生丁】 目前临床上很多患者甲功正常,但抗体持续性增高难以下降,很多患者即使无明显症状,仍为此检查结果担忧,我们该如何看待这项检查呢?

【教授】 在临床上这种现象确实很常见,抗体升高者多为甲状腺炎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这种患者存在明显的自身免疫紊乱。人体自身免疫紊乱,从中医角度看,乃长期正气不足、邪胜正却的结果,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这类患者容易病情反复,虽然随着病情的改善,抗体指标也会慢慢下降,但需要一定的时间。

患者初步用药后,邪气去,正气慢慢充盛,但仍难以抵抗长期蓄积在体内的邪气。内环境的平稳,也就是体内阴平阳秘的状态,都需要一定时间的调整。甲状腺抗体升高也与患者情绪波动、饮食、睡眠、外感等密切相关,可不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目前西医多以激素治疗为主,需长期吃药,较难根治,中医目前也在积极探索治疗方法,只要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及甲功正常,即使抗体稍偏高一些,定期复查即可,不必过于担心。

【学生戊】 请您归纳一下本案例六经辨证思路。

【教授】 甲亢突眼征很多时候并不会随甲功好转而减轻,是甲状腺疾病治疗的难点,我们一直在探索。总体而言,本案以三阳病为主,风郁火相兼。全程以消肿为目标,以消水化痰散结为关键。三阳为标、为关,三阴为本、为助。或风生水起,气郁水停,火郁水结,血瘀水阻,阳虚水生。抓住水、痰、结,着重消、散、活,而本则在一个“温”字!

(刘婉文) Dvh0gTZ9yK2WWSRTDsX1Q/YG9h2dB1Ezfh1UleLvDznWZCgwlkTf5+7gmaTfQ9p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