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三调”是学练新医学气功的基本方法

一、调身

所谓调身,即调整身体的姿势,以利于进行气功锻炼。练功时,要摆好练功姿势,采取的身体体位与形态,应在身体各部位显现出自然态势,并使意念相对集中,做到全身放松入静。之后,再调整呼吸,使之深、细、匀、长。这是练好气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练功的姿势,大致分坐、卧、站、行四种。采取何种姿势,应根据锻炼者的性别、年龄和体质状况以及证候属性进行合理选择。要因人而异,辨证施功。姿势摆的正确与否,是进行练功的第一步。没有正确的姿势与位置,就无法进行练功。同时,练功时,身体本身的取位,也与疾病的治疗有直接关系。慢性病患者与体弱者,以取卧位为宜。待体质强壮后,再采取坐、站、行等姿势。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的练功者,可采用站、行姿势,以增强体质,进而来提高工作效率。另外,练功者患什么样的疾病,对其姿势的取位也有直接关系。患高血压和神经衰弱的患者,应采取站姿练功。患有内脏下垂的患者,则应采取卧式。最好曲腿,在臀部下垫一枕物,使其稍高于肩。这样有利于恢复健康。

1.卧式

卧式分仰卧和侧卧两种。

(1)仰卧式

自然平卧。仰面朝天平卧,下肢自然伸直。脚跟靠拢或稍分开,足尖自然分开放松。上肢自然伸直,置于体侧。十指松展,掌心向内或向下,或叠掌于腹部。枕的高低要适宜,以身体舒适和有利于放松为限度。要保持呼吸流畅,躯干正直。双目微闭,或微露一线之光。口轻闭,常以鼻吸鼻呼为主。口亦可按呼吸之需,定其开合。

体弱患者,睡前宜练卧功。虽易入睡,却有可能影响练功质量。因此,在体力较好时,应改为采用坐式或站式。

(2)侧卧式

侧身卧于床上,左、右侧卧均可,一般采用右侧卧。头微前俯。头之高低由枕头调节,以舒适和放松为宜。口唇轻闭,躯干微屈。腰宜稍弯,略呈弓形,显现出含胸拨背之势。右侧卧时,右上肢自然弯曲。五指舒伸,掌心向上,置于枕上靠头脸部。左上肢自然伸直,五指松开,掌心向下,放于同侧髋部。右下肢自然伸直,或略微弯曲。左下肢膝关节弯曲约120°,轻放于右下肢膝部。

2.坐式

坐式分平坐、自然盘坐、单盘坐和双盘坐四种。

(1)平坐

以臀部全部或半部或尾骶骨部端坐于硬方凳或椅子上。上身自然端正,头要正直,下颌微收,含胸松肩,放松肘臂。十指松舒略屈,掌心向下,放于大腿膝部,或两手掌交叠放于下腹部。两足平行分开,两膝与肩同宽。两小腿与大腿弯曲的角度为100°~120°,口眼轻闭。

平坐为坐式中最普遍、最常用的姿势,适合各种年龄与各种体质的练功者。年老体弱者习练气功,可将坐式与卧式交替进行。两足以舒适、平展、松弛为宜。

(2)自然盘坐

上半身与平坐式相同。唯两小腿交叉,足掌向后向外,臀部着垫。两手互相轻握,置于腹前或分放于大腿上。

(3)单盘坐

上体与手的位置同自然盘坐。唯将左足置于右腿上,或右足置于左腿上。

(4)双盘坐

上体与手的位置同自然盘坐。唯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同时将右足置于左腿上。两足心向上朝天。此式较复杂而又有难度,临床应用较少,练习有素者常用之。盘坐有助于思想入静,但下肢稍紧张。上身及头部的紧张状态易于解除。练功者可根据自身条件和体质选择。

3.站式

(1)自然站式

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脚分开的位置,或平行一致,或稍内呈八字形,或稍外呈八字形。全脚掌着地,重心落在两脚心。松腰胯,两手自然垂于腰侧。或重叠抱于丹田部,或呈圆形抱球状。离丹田部位,有25~35cm。松腕虚腋,上体端正。含胸拨背,下颌微收。虚领顶颈,口眼轻闭。舌轻抵上腭,全身放松。

(2)站桩式

站桩式方法同上。下肢可呈半马步或马步式站桩。手式可分别置于腹部抱丹田,或置于腹前30cm处呈抱球状,或向上抬至胸前呈抱球状。亦可呈前拱式。即两手虎口交叉,两掌垂叠。或两手合掌,成立掌式。这些手式可以根据功法的要求,以及习练者的年龄、性别、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使用。

4.步行式

步行式略同于慢步行走姿势。头身端正,目光平视。肩、胸、腹及全身都尽量放松。配合自然呼吸,上肢前后交替摆动。与此同时,根据功法的不同要求,行走时亦可用足尖、足跟或足外侧着地。要求步幅稍小,速度均匀为好。步行式,宜于老年人进行病后恢复期的腰腿锻炼。每次行走的距离,视情况合理定数。一般情况下,定时10~30分钟最为适宜。

以上诸式,卧式易放松,常用于久病体弱者。坐式常用于初学者和患者的康复医疗,适于室内练习。站式能强壮体格,疏通气血。可视做功者的年龄、体质、健康状况和病情而定。做功时,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不论采取何种姿势,都需讲求松、静、自然,以自我感觉良好舒适为宜。

二、调息

呼吸的锻炼称为调息。呼吸的支配,可介于随意与不随意之间。故常有调息之说。调息,就是在大脑皮层“意”的支配下,调整“气息”。“息”,即是呼吸。一呼一吸为一息。调息主要是改善呼吸状况。一般是将呼吸调整为深、长、匀、细,使之达到绵绵不断、若存若亡和似有似无的程度。呼吸调整得好,不但对机体起着调和气血与按摩内脏之作用,而且亦有助于放松、思维入静和气的运行,便于经络气血流通。故气功锻炼者很重视呼吸的调整练习。然而,呼吸的调整要顺其自然,不可强求。若呼吸执著,不仅难以放松入静,达不到练功防治疾病的效果,反而易造成头昏、心悸和胸闷等不良反应,甚至出现偏差。

呼吸可以用“意”调节,使呼吸有快、慢、深、浅的不同。这样做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着广泛的影响,既能达到对机体功能的整体调节,又能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古代将呼吸运动称为吐纳。做呼吸运动是进行气功锻炼的三个重要环节之一。

1.自然呼吸法

自然呼吸法一般为初学练功时采用。此即为平时的一般呼吸,但要柔和一些,不需用力,不要过度。在初步松静的基础上调整呼吸,使之柔和、匀畅和自然。开始时,可配合运用“松”“静”的意念。如吸气时意念想“静”,呼气时意念想“松”,以助呼吸的调整。有此基础后,逐步将意念从呼吸上移开,让其自然进行。

由于男女在生理上有差异,其所用的呼吸方法也不同。男子一般多用腹式呼吸,而女子则多用胸式呼吸。此外,也有用胸腹混合呼吸的。此三种自然呼吸的胸腹形态是:胸式呼吸时,胸部随呼吸而起伏。腹式呼吸时,腹部随呼吸而起伏。胸腹并用呼吸时,胸腹部同时随呼吸而起伏。以上三种自然呼吸方式,以胸腹并用式为最多。

2.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法是气功锻炼中调整呼吸的基础方法,一般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进行,从自然呼吸开始,顺其自然逐步形成。这样,可以使内脏活动的功能增加。腹式呼吸法有顺式呼吸与逆式呼吸两种。大多数人用顺式呼吸法。即吸气时,自然气沉丹田,则腹部逐渐凸起。呼气时,轻轻用意念使腹肌收缩,使腹部凹进。前人认为这一呼吸法,有“吸气入丹田,呼气入四肢”之用。逆式呼吸与顺式呼吸在方法上相反。根据临床应用,有的病症,如胃下垂,需采用逆式呼吸法。它对腹部内脏的压力大,更能加强肠胃的功能活动。但是,溃疡病和心脏病患者,以及老年体弱者应慎用。

调整呼吸,使之达到深、长、匀、细而又缓慢的程度,需要不断的实践,不能勉强追求。必须打好松静自然的基础,循序渐进,逐步过渡。

3.呼与吸的练习与应用

呼吸周期中,有匀律式的呼与吸,其出入息时间约同。亦有在呼与吸中,稍有“停”的表现。诸如:吸—停或呼—停,吸—停—呼,或吸—呼—停等。由于呼与吸能分别影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内脏起的作用完全不同。故临床应用时,呼的时间较长的练习,对患有高血压、肺气肿及头部症状明显和胸腹胀满的患者较为适用。吸的时间较长的练习,则对某些胃肠功能差和阴虚怕冷的人较为适宜。故《景岳全书》一文中指出:“阳微者不能呼,阴微者不能吸。”至于提肛呼吸、鼻吸口呼及用口呼吸之法,可针对功法或病情不同而定。还有心息相依,即是运用绵绵若存、若有若无的意念与呼吸相结合这一锻炼方法,可用来以意领气,以排杂念,使人达到入静。这一方法也被众多习练者采用。

三、调心

所谓调心,就是调整意念活动,或称进行意念锻炼。调节大脑皮层的意念活动,使思想相对集中,排除杂念入静,收到习练气功的理想效果,故称为调心。调心是静功锻炼的重要环节。如意念不能相对地集中,则姿势与呼吸的调整都很难产生气功锻炼的效果。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受社会和家庭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极易在大脑中出现各种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即俗话所说的“杂念”。心猿意马,难以入静。故自古至今,各家各派都创研出用各种意念调节的方法来帮助入静。如意守法(守自然景象或某一事物,再到自身的部位,或某一穴位)、数息法、借音法和默念法等。其目的是为调整自身,使思维入静,以排除练功中的杂念干扰。调心常用的方法简介如下。

1.意松静法

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思维,使其在“松静”二字中。不断使身体放松,使思维安宁,以解除各种紧张状态。可默念“松、静、好”和“松了”“静了”等词句以助入静。

2.意守法

使大脑的意念集中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或穴位上。如意守丹田、足三里和涌泉穴等。亦可意守外景事物。如意守空虚、自然景色、花木和盆景,引五行之色以入内脏(一色或多种色)。中医学认为,脾属土为黄色。若有意存这一“黄色”入体内,可以健脾胃。若存“白色”,则可健肺。在练意守法时,初学者不可过分用意强守,要似守非守,逐渐进入入静状态。强守,可能会适得其反。意守法是习练气功常用之法,一般要在掌握放松法的基础上进行,切不可执著死守,以灵活便通为妥。

3.意气循经法

此法是用大脑意念使气息在体内或体表循环运行,让其由一个穴位运行至另一个穴位。有大、小周天运行法,以打通任督二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使其运行全身。或者,根据治病需要,意行某一经络。如意行足厥阴肝经,以利治眼疾明目。意行涌泉,用其来降血压。六字诀用在呼气时吐音循经,以利五脏三焦之运行,进而达到强身治病之目的。

4.意想法

意想法,主要是在练功时有目的地存想生活中的美好经历,以诱导入静。意想法是主要的调心方式,其意想内容极为丰富。如回忆幽静而使人心旷神怡的风景胜地;或者默念对身心有益的语句,诸如“入静放松,病去体安”;或者背诵一两首名诗及佳句等。此外,借助于听轻音乐也有利于入静。

5.意守呼吸法

此法是用意念结合呼吸进行内气培育的锻炼方法。随着呼与吸的运用而行使意念,使气息运行。方法颇多,在此仅介绍下面两种,以供学习应用。

(1)丹田开合呼吸法

第1种:意守中丹田。意想“气”自丹田吸入,并感觉气自丹田向内收合,稍停闭气后,即自然将“气”呼出,并有停闭感。自觉气从丹田向外扩张,气息充盈丹田。接着,又自然地进行吸气、停闭、呼气,反复地一开一合进行呼吸锻炼。

第2种:方法同上。只是进一步在呼气时,将气息由意念自丹田向四肢及身体各部位扩散充盈,随即再停闭呼气,再吸气练习。重复做之,并意想丹田一开一合,气冲身体各部位,最后使气息收藏于中丹田。

(2)丹田涌泉升降呼吸法

此法略同于丹田呼吸法。只是在呼气时把气息以意引导到足部的涌泉。进行方式有两种。

第1种:吸气以意将“气”引至中丹田,稍停闭,静守后随即呼气。呼气时,以意将“气”自中丹田经气海、关元、会阴,沿髋部和大腿,顺足三阳经而下引至足部涌泉处。稍停闭,呼气静守。再自然吸气,自中丹田再呼。呼至涌泉处后,稍停闭,呼气静守。反复练习7~14次。

第2种:方法基本同上。仅是呼气至涌泉后稍停闭,呼气静守。再吸气时,将气息用意沿足三阴经而缓缓地提到中丹田处。如此一呼一吸、一升一降运用气息进行练习,久之,自有温暖之气充盈体内。练功时,呼吸动作要缓慢匀和,不可强闭死守及强引气息。如感到吸气时气息上升不稳或掌握不当时,可将注意力集中在呼气方面,亦可另行改用其他呼吸法。练习时,要注意气的运行,勿向头部扩散,应使头部仍保持清静和虚空无物的感觉。

6.意喉吞气呼吸法

此法是指练功者张开嘴喉用口吸鼻呼来进行内气培育的锻炼方法。其意图是让气息随吸与呼于体内运行。具体方法:张开嘴喉,意守中丹田,意想“气”从口喉入中丹田。稍停闭,静守,并使“意”感觉气息向下丹田、脾胃处扩散。吞气入丹田,稍停息,即用鼻呼气。方尽,又停息一会。接着,又张口吸气。重复做7~14次,以意使气归于丹田。此法对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胃脘胀痛、腹痛和慢性肠胃炎等疾病有较好疗效。 VpCfwqUL57un2JVvs8lkAO970ZaEzW/iRj2eKr5AhB1eYWsfxjcTmFHMxscU/VW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