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荆防银翘汤(胡代禄经验方)

(一)概述

1.组成与用法

荆芥10g,防风10g,羌活10~15g,苏叶10g,金银花15g,连翘15g,柴胡25~40g,黄芩15g,蒲公英25g,板蓝根25g,葛根25g,石膏30~100g,甘草10g。

1剂煎2次,分3次服;或少量多次,频频温服。

2.方解

方以荆芥、防风、羌活、苏叶、柴胡、葛根辛温辛凉并用以发散风邪、调畅卫气,兼以发散表寒或表热;金银花、连翘、黄芩、蒲公英、板蓝根、石膏合柴胡清解表里邪热;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发散风寒或风热、调畅卫气、清解表里邪热之功。

(二)各家经验举隅

1.胡代禄

验案:某男,16岁,4年前因患急性阑尾炎,手术后痊愈,但其后易感冒,每年都要患二三次,每次都很有规律性,先是反复高热两三天,继而是反复中等度发热三四天,最后反复低热好几天,迭经西医药治疗,规律性也没改变。

此次因感冒发热1天来诊,体温39.2℃。诉时冷时热,头痛,头重,身痛,有时鼻塞、喷嚏,时流清涕,口干,不欲饮,舌苔薄白,脉浮数。此为实证感冒,但风寒或风热不明显,乃投荆防银翘汤。

荆芥10g,防风10g,羌活15g,苏叶10g,金银花15g,连翘15g,柴胡30g,黄芩15g,蒲公英25g,板蓝根25g,葛根25g,石膏45g,甘草10g。

水煎2次,沸后15分钟即可,少量多次,频频热服,并覆被安卧,间服热开水。

1剂即汗出热退身凉,体温36.8℃,诸症大减。继予上方3剂,1日1剂,分3次服。不再助汗,患者未再发热,诸症消失,延续4年的发热规律终于被阻断。

2.何绍奇

近20年来,又涌现出一批新型的辛凉解表方,与前述金代、明代的辛凉方相近。如羌活板蓝根汤(羌活、板蓝根),羌活黄芩汤(羌活、黄芩),羌蒡蒲薄汤(羌活、牛蒡子、蒲公英、薄荷)等。这些方,无论解表、清热,两方面作用都很强,也不拘于伤寒、温病,剂量也不再是“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如羌活一般用9~15g,板蓝根用15~30g。

余治外感初起,症见恶寒、身痛、高热不退、口渴、无汗或汗出不畅者,尝取败毒散之荆芥、防风,竹叶石膏汤之竹叶、石膏,小柴胡汤之柴胡、黄芩,银翘散之金银花、连翘,差不多1~2剂即可退热,屡经运用,故敢为读者告。自谓此方虽杂凑而成,但亦得金元之余绪,名之为“辛凉解表方”,亦无不可。盖辛者,辛以解表;凉者,凉以泄热也。 [何绍奇.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三)笔者解读

1.实证感冒治则解

实证感冒分风寒、风热,均可伴有高热,故实证感冒的高效普适方,亟需兼顾风寒、风热以及高热。而辛温与辛凉并用,合以清法,即能兼顾风寒、风热以及高热。

2.荆防银翘汤与“辛凉解表方”解

荆防银翘汤与“辛凉解表方”,均是取感冒效方如荆防败毒散、银翘散、小柴胡汤、柴葛解肌汤或羌活蒲蓝汤之主药“杂凑而成”,二方师法相同,颇为相似,均是辛温与辛凉并用,合以清法,能散表邪(风寒、风热),畅卫气,清邪热(风热或风寒所致以及在表在里者),凡实证感冒者,勿问风寒、风热,概可选用,恒有高效。

3.高效方组方思路

取病证有关效方的主药,合而成方,是一种法简效宏的组方方法,似始于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邈。

【小结】

1.普通感冒高效普适四方特点

(1)柴葛解肌汤 集聚辛温、辛凉与清法,普适性较强,凡实证感冒者概可选用,虚证感冒则当慎用或忌用。

(2)小柴胡汤 扶正祛邪并举,颇宜于虚证感冒。随证加味,亦可用治各型感冒。

(3)柴胡桂枝汤 是小柴胡汤的加强版,颇宜于虚证感冒。随证加味,亦可用治各型感冒。

(4)荆防银翘汤 集聚辛温、辛凉与清法,犹如柴葛解肌汤,但清热解毒作用为胜,凡实证感冒者概可选用,虚证感冒者则当慎用或忌用。

2.注意事项

(1)伴高热者,则需适当助汗。即汤药少量频服、热服,间饮热开水,覆被安卧,这是迅速退热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

(2)病情严重者,需配合西医治疗。 WvN2mM9PnNs/ZHsbnX8yt3J0RBJs9t6X4HG6y20HHQwL3T6UKJAaHhf2ZSt7mo3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