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15~30g,桂枝10~15g,白芍10~15g,法半夏10g,黄芩15g,生姜10g,大枣10g,炙甘草10g,党参10~25g;虚人感冒,加仙鹤草30~50g。
1剂煎2次,服1天,分3次服。
柴胡桂枝汤较小柴胡汤多桂枝、白芍,而桂枝、白芍一散一收,有增扶正祛邪作用,故柴胡桂枝汤大致可看作是小柴胡汤的加强版,亦有扶助正气、调畅卫气、疏散表邪、清解里热之功。临床可随证加味。
5月末的一天,一位老患者,前几天感冒高热,经输液治疗好多了,现在怕冷、怕风、汗多、头略微有点痛,还有些晕,而且不想吃东西,都5月末了,还穿着羽绒服,戴着口罩。查:神疲面白,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浮而无力。诊断为虚人感冒(其实就是阳虚外感)。治宜调和营卫,和解扶正。
处方:柴胡12g,桂枝10g,白芍10g,法半夏10g,黄芩10g,生姜10g,大枣10g,炙甘草6g,党参10g,仙鹤草50g。
服药3剂后复诊,病人说好多了,又有点咳嗽了。于是上方去党参、生姜;加干姜10g,五味子10g。又服3剂,症状消失,脱去了羽绒服。
本方余国俊老师主张去掉党参,换用仙鹤草,扶正力宏而不恋邪气。但我在应用当中一般都忘了去党参,效果也不错,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柴胡在治疗虚人感冒时不能用量太大,一般不超过24g。
总之,只要断定病人是体虚感冒,就可以直接用柴胡桂枝汤加仙鹤草,省去了辨证气血阴阳的套路,有是证,用是方。 [宿勤学.杏林微蕴——江湖郎中临证实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
桂枝汤与小柴胡汤合用后,有了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起码表现在癫痫、高热和虚人感冒三种病证的治疗上。
余某,男,45岁。发病前3天外出劳作淋雨,回家后饮酒数杯,次日腹不适,身痛寒冷,自购药服,似有好转。而后却开始发热,遂去医院治疗。经查体温39.8℃,拟诊为“伤寒”,但治疗1周,体温一直波动在39.2~39.8℃之间,邀我会诊。见其微烦,询问得知近日进食极少,渴而饮水不太多,时有汗出畏风现象,脉虚数,舌质偏红,苔黄。乃处以柴胡桂枝汤加石膏30g。服药当晚,患者静卧,体温降至39.0℃;服完2剂,体温降至37.8℃;共服5剂,体温完全恢复正常。
临床表明,凡高热持续不退,只要细审有邪羁太阳、少阳之病机者,不论何病,用本方都有良好的退热作用。
吴某,30岁。平素体弱,复经3次“人流”,经常感冒,3天前冒风受凉,出现全身疼痛、恶寒发热、清涕喷嚏、微咳、不欲饮食,前医用荆防败毒散未效。脉虚缓,苔薄白,面㿠白少华,轻微气短感。诊为虚人感冒,处以柴胡桂枝汤。服药3剂,诸症消失。
另外,本方尤宜于产后感冒。因为产后失血,机体空虚,气又随汗外泄,所以无论平日体质如何健壮,产后感冒都属虚人感冒,凡诊者均可采用本方。 [刘方柏.刘方柏临证百方大解密.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此方在组成上是小柴胡汤加桂枝、白芍,在功用上与小柴胡汤大抵相似。大塚敬节先生亦认为:“柴胡桂枝汤用于恶寒、发热、关节痛、头痛、腹痛等主诉者,与小柴胡汤(参考第肆章)证相似,所以不仅用于感冒缠绵不愈者,也用于胃炎、胃溃疡、胆囊炎、阑尾炎等。” [大塚敬节.汉方诊疗三十年.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此药有“补虚”强壮之效,常可用于虚人感冒。余国俊先生亦言:“我初用柴胡桂枝汤时,因虑方中之人参(党参)壅补,便师法蒲辅周老先生而用我省梓潼县所产的泡参代之。泡参体轻有孔,不恋邪,但补力不及党参。后来改用仙鹤草30~50g,效验即彰。仙鹤草又名脱力草……此药扶正力宏而不留邪。” [余国俊.中医师承实录——我与先师的临证思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
(1)柴胡桂枝汤大致可看作是小柴胡汤的加强版,随证加味可用治各型普通感冒。
(2)宿氏言“只要断定病人是体虚感冒就可以直接用柴胡桂枝汤加仙鹤草”,且党参与仙鹤草可同用,笔者亦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