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25g,葛根25g,羌活10~15g,白芷10g,生石膏30~100g,黄芩15g,白芍12g,甘草10g,桔梗10g,生姜10g,大枣10g。
1剂煎2次,服1天,分3次服;或少量多次,频频温服。
方以柴胡、葛根疏散风邪,调畅卫气,兼以疏散表热;羌活、白芷、生姜发散风邪,调畅卫气,兼以发散表寒;石膏、黄芩合柴胡清解表里邪热;白芍、甘草酸甘化阴,和营泄热;大枣合生姜补脾和胃,桔梗宣肺气以助疏泄外邪,合甘草宣肺利咽,甘草兼以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发散风寒或风热,调畅卫气,清解表里邪热之功。临床可随证加味。
柴葛解肌汤为明代陶华所创,功擅解表清热,用治感冒发热,收效甚捷,往往一剂即汗出热退,陶氏也因此而获得“陶一贴”的美誉。此方可用治四时感冒。兹举三则。
柴葛解肌汤是治疗四时感冒的良方,我用本方随证加减,已治疗50多例四时感冒患者,无不应手取效。
如患者吴某,于冬月患重感冒,辗转延医调治无效,邀余诊治。其症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颈项强急,咽干口燥,遍身骨节作痛,心烦欲呕,乍寒乍热,身倦无力。望诊:颜面红赤,舌苔薄白;闻诊:语声壮厉,呼吸息粗;切诊:六脉均浮数有力,体温38.5℃。证属风寒之邪袭入经络肌肤所致,治宜祛风散寒、疏经通络之法,柴葛解肌汤加减。
处方:柴胡15g,葛根15g,羌活15g,麻黄10g,桔梗10g,黄芩10g,生石膏15g,制半夏10g,白芍10g,生姜3片,甘草10g。
服药1剂,患者汗出热退,脉静身凉,体温下降至36.7℃,唯觉咽干口渴,尚有轻微不适感。遂依前方减麻黄;加麦冬15g,天花粉15g。再服1剂,其病霍然而愈。
总之,只要辨证准确,灵活加减,证药相符,每可收到1剂知、2剂已的疗效,真不愧为四时感冒之良方。 [夏洪生.北方医话.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加味柴葛解肌汤方: 柴胡25g,葛根30g,白芷10g,羌活10g,生石膏30g,桔梗10g,甘草5g,白芍15g,青蒿15g,仙鹤草30g,生姜10g,大枣10g。
本方即柴葛解肌汤加青蒿、仙鹤草,准确地针对小儿感冒的基本病机——客寒包火,颇能同时兼顾外感高热的表、里和半表半里三个病理层次,从而发越之、清透之、引领之,直令外感高热无所遁形。余加善于深入营分之青蒿,以搜剔蕴伏深藏之邪热;加民间治疗劳伤羸弱的仙鹤草,取其扶正力宏而不留邪。
余初业医时,治疗小儿感冒高热遵循中医教材,凿分风寒、风热;又盲从温病学派,常用桑菊饮、银翘散,多无效验。亦有药后暂时热退者,但药性一过,高热又起。偶然想到柴葛解肌汤,此方是陶华用来代替葛根汤的,治疗太阳、阳明经病的恶寒渐轻,身热增盛,头痛肢楚,目痛鼻干,心烦不眠,眼眶胀痛等症。这一派客寒包火的症状,小儿感冒高热者多有之。于是试用本方,有时竟获“半剂知,一剂已”之高效。
小儿感冒高热,纯属风寒或风热者比较少见,而以外寒内热,即客寒包火者居多。
治疗小儿感冒高热,纯用辛温发表(麻黄汤、荆防败毒散),外寒虽去,内热复炽;纯用辛凉清解(桑菊饮、银翘散之类),则外寒留恋,内热亦无出路。唯主用辛温配辛寒,开通玄府,清透积热;辅以枢转升提,引热外出;佐以酸甘化阴,和营泄热;且匡扶正气,“先安未受邪之地”(叶天士语),方能“毕其功于一役”。而加味柴葛解肌汤,便完全契合这一法度。 [余国俊.余国俊中医师承讲记.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
许某,男,8岁。感冒高热7天,医院检查其血常规和胸片都没有发现异常。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先后应用退热药、抗病毒药、抗生素和激素,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高热退而复升,反复不愈。查体温38.5℃,患儿略胖,面红口干,喜喝水,精神疲惫,纳差,小便一般,大便略干,舌苔薄白略黄,脉浮数。处方柴葛解肌汤。
柴胡25g,葛根30g,羌活6g,生石膏30g,黄芩10g,桔梗10g,白芍10g,甘草6g,生姜6g,金银花10g,炒莱菔子10g。
服1剂微汗出而高热退,复服竹叶石膏汤加金银花3剂善后,高热再没有反复而愈。 [宿勤学.杏林微蕴——江湖郎中临证实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
普通感冒系因风邪或兼夹他邪客表,卫气郁遏,其治亟需祛除风邪及兼夹之邪,调畅卫气。
因“温行凉凝”,辛温解表法辛散解表的作用远强于辛凉解表法,颇能发散风寒,调畅卫气,对风热亦能发散风邪、调畅卫气,风热遂不忌辛温解表法(药)。柴葛解肌汤之羌活、白芷、生姜除宜于风寒外,亦可用于风热以发散风邪、调畅卫气,其中羌活尤为重要,无论风寒或风热感冒者概可选用。裘沛然先生说:“本病(指慢性肾炎)易患感冒,我开始用玉屏风散治疗无效,后检阅医书,防风的药物归经是膀胱、肝、脾三经,而羌活则归肾与膀胱二经,遂去防风改用羌活。以后,这位患者容易感染的情况逐步消除。有一次流感流行,全家都得了病,而独有这位患者反而没有感冒,说明羌活不仅能治肾炎的感冒,而且还有预防感冒的作用。” [裘沛然.壶天散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辛凉解表法自能疏散风热、调畅卫气,对风寒亦能疏散风邪、调畅卫气,故风寒亦不忌辛凉解表法(药)。柴葛解肌汤之柴胡、葛根除宜于风热外,亦可用于风寒以疏散风邪、调畅卫气,其中柴胡尤为重要,因为大剂柴胡退热早有定论,几为固有作用。黄煌先生亦言:“柴胡退热,必须大量。《伤寒论》原用八两,按一两3g换算,也需要24g!” [黄煌.黄煌经方医话(临床篇).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由“寒胜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可知,寒凉药物能胜邪热。柴葛解肌汤之石膏、黄芩遂能胜邪热,包括风热或风寒所致以及在表在里者。其中石膏尤为重要,因为大剂石膏颇能解热。
顺便说一下,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脑炎流行,中医重用石膏等取效,当时的苏联医学专家觉得奇怪,石膏是钙质,不溶于水,哪有效用?后来研究,石膏微溶于水,与他药同煎,溶解度还要大些,所以用石膏不必先煎,与他药同煎更是如此。
普通感冒若伴高热,则须适当助汗,即汤药少量频服、热服,间饮热开水,覆被安卧,这是迅速退热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
普通感冒较少传变,高热即为其重要表现。而柴葛解肌汤既治各型普通感冒,又善退高热,遂为普通感冒者的高效普适方。
余氏认为,柴葛解肌汤主要适用于“客寒包火”所致之“小儿感冒高热”。笔者对此有不同意见,因为柴葛解肌汤能发散风寒或风热,调畅卫气,清解表里邪热,无论是单纯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普通感冒高热者,还是“客寒包火”或“客热包火”所致的普通感冒高热者,概可选用柴葛解肌汤,并且无分小儿、成人,恒有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