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10~15g,麻黄3~6g,桂枝6~10g,甘草5g,白芍6~10g,大枣10g,生姜6g,黄芩10g,板蓝根15~25g,桔梗9~12g,连翘15~25g。
1剂煎2次,服1天,分3次服;或少量多次,频频温服。
方以麻黄、桂枝、生姜、葛根,辛温辛凉并用,发散表热,透泄里热;黄芩、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桔梗、甘草宣肺利咽,甘草兼能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发散表邪、清解表里邪热之功。临床可随证加味。
加味葛根汤: 方药组成见上。
服用方法: 上方加水400~450mL,煎至100~150mL,一次顿服。嘱病人服药后多饮热水,助其微汗。症状轻者,每日1剂;重者,可每日2剂,早晚各1剂服用。
付某,女,6岁。患儿于1986年4月17日晨起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当时家长给服“感冒冲剂”“麦迪霉素”等药物,午后症状加重,出现高热气促、面红心烦、双侧腮部肿大如桃核、局部灼热疼痛。检查体温38.9℃,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滑数。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投加味葛根汤治疗。
葛根15g,麻黄3g,桂枝、甘草各5g,白芍6g,生姜3片,大枣5枚,黄芩10g,桔梗9g,板蓝根15g,连翘12g。
每日1剂,翌日复诊,体温降至36.7℃,两腮肿胀基本消失。唯感轻度口渴,再予上方加芦根9g,2剂善后。
我们临床体会到,应用辛温发汗类药物治疗腮腺炎,具有退热迅速、疗程短、疗效确切等优点。 [房栋.加味葛根汤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四川中医,1987(4):20]
一般资料: 男30例,女22例,年龄4~49岁。其中4岁2例,5~12岁42例,13岁以上8例。两侧腮腺肿大22例,一侧肿大30例。伴颌下腺肿大18例次,恶心9例次,睾丸肿痛2例次。
治疗方法: 均用潘生丁3~4mg/(kg·d),分2~3次口服,并口服加味葛根汤。
方剂组成:葛根10~15g,麻黄2~5g,桂枝5~10g,白芍5~10g,大枣7枚,生姜3片,黄芩6~10g,板蓝根15~20g,桔梗10~15g,连翘10~15g。
水煎顿服,每天1剂,重症早晚各1剂。
结果: 腮腺消肿72小时内49例,72小时以上3例,大多数在服药后36~56小时消肿。服药后体温不再升高,疼痛渐减,睾丸肿痛在服药后72~96小时得到控制。
讨论: 加味葛根汤,以葛根、麻黄辛散表邪,黄芩、板蓝根、连翘清热解毒,桔梗载药上浮,直达病所,故而取效,且长于减轻症状。潘生丁能诱生干扰素,增加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功能。 [潘祥根.潘生丁与加味葛根汤治疗流行性腮腺炎52例.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3(5):586]
流行性腮腺炎虽属温病,但不忌辛温解表法(药),在辛凉、苦寒的基础上伍用辛温解表法(药),既能发散风邪、调畅卫气,有助于发散表热,又能透泄里热。
(1)此方即是辛凉、苦寒合以辛温解表法(药),有发散表邪、清解表里邪热之功,遂有“退热迅速、疗程短、疗效确切等优点”。
(2)以上两个报道中,加味葛根汤的煎服法均是“水煎顿服”。根据笔者临证体会,还是水煎2次,分3次服;或少量多次,频频温服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