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注重脏腑辨证,争取治病求本

在临床工作中,赵老尤其注重脏腑辨证,对多种疾病都坚持以脏腑理论进行分析。首先,脏腑辨证也是立足于中医整体观念的。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之间彼此关联,生克制化,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和脏腑有密切关系。因此,赵老在临床工作中,善于透过一些外在的症状,抓住脏腑病变的本质,并通过重点治疗某一局部症状而进行整体脏腑调治。例如,其治疗肾炎,不局限于治肾,而是观察到咽喉部通过经络与肾关联,故重点治疗咽喉部的病变,而能同时使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他善于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既对局部症状采取对症治疗,同时也对疾病进行整体辨证,从脏腑失调查找病因、思考治疗方法,从而整体调治脏腑以取效。调治脏腑的方法有直接治疗,也有间接治疗,具体应用起来,或上病下取,或下病治上,或内病外治,或外病内治,或局部重点治疗,或整体全面调理,在临床上应用非常灵活,根据情况而圆机活法。

其次,要注意辨证论治的全面性。赵老认为,辨证论治的目的,就是要探求疾病发生的根本,也就是抓住病机,尤其是病机关键。任何疾病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症状、体征等表现,这些现象只是表象,可能真,也可能假。我们在临证时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去伪存真,抓住疾病的本质,提出理法方药的辨证论治思路。进行全面的辨证论治,就是要注意抓住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邪正关系等,进行详细的辨析。这些因素决定或者反映了证候的本质,因此非常重要,必须学会分析。

辨病因,就是积极寻找引起疾病的原因。任何疾病都是由一些原因引起的,我们把它称之为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外感和内伤等。外感病因包括六淫之邪、疫戾之气等;内伤病因包括七情、饮食、劳倦、久病,以及痰瘀、虫积、外伤、禀赋遗传等病因。由于病因不同,导致疾病的性质亦有所不同,出现的症状也各具特征。所以,有时可根据症状特征来反向推导致病的原因。例如“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等,都属于辨病因的范畴。

辨病位,就是确定病生何处。病位是指疾病损伤所涉及的部位,有局部病变,也有全身病变。从整体上来说,病在皮肤、毛窍、肌肉、经络等,病位在外属表;病在脏腑、骨髓等组织器官等,病位在内属里。病在表者,病位浅,病势轻;病在里者,病位深,病势重。

辨病性,就是判断疾病的性质。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是疾病性质的总纲,落实于具体的疾病,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正如张景岳所说:“万事皆有本,而治本之法,尤惟求本为首务。所谓本者,惟一而无两也。盖或因外感者,本于表;或因内伤者,本于里;或病热者,本于火也;或病冷者,本于寒也;邪有余者,本于实也;正不足者,本于虚也……万病之本,只此表里寒热虚实六字而已。”在症状复杂多变的疾病中,如果能提纲挈领地抓住疾病的性质,也就找到了疾病的根本所在。

辨邪正关系,其实是体察病势的进退趋向。邪正关系是指在疾病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人体正气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所发生的盛衰病理变化。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邪正斗争的消长盛衰也会影响疾病的转归预后。正盛邪退,则疾病趋向于好转而至痊愈;邪盛正衰,则疾病趋向于恶化,甚至死亡。

最后,赵老在脏腑辨证中尤其重视脾肾的调治。赵老认为,脾胃为仓廪之官、水谷之海、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生命的一切精微物质都依靠脾胃的供给。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为水火之宅。肾的真阴真阳对机体脏腑阴阳发挥着滋养、濡润、温煦和推动的作用。因此,在疾病调治过程中,既要重视调理脾胃,也要重视补脾肾,或脾肾双补,人体先后天之本旺盛,则有助于疾病的康复。赵老临床善于调理脾肾,但其实也均为平常之方药,如用四君、六君、平胃等调脾,用左归、右归等益肾,疗效较好,贵在辨证论治、圆机活法。赵老还注重时令调养,例如:春夏养阳,常用香砂六君、八珍、十全大补汤等方以养脾胃之阳;用八味丸、右归丸等方以温肾阳。秋冬养阴,常用益胃汤、麦门冬汤等方以养脾胃之阴,用六味地黄汤、左归丸以养肝肾之阴,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AqR3QGG54yVAWO+MxnYcBRZ74XbP1Ip3q660cy91Kbb2luOqk8PNe0VYg1GE0LZ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