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躬耕杏林60余载,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为擅长方药的妙用,临证遣方用药思路清晰、法度严明,用药精专而注重灵活变通、圆机活法,常以“识方全面、用方灵活、调方有度”而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他认为,全面地认识和熟练地掌握方药是临证取胜的重要环节。因此,数十年来,他始终孜孜不倦地精研医典,尤其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温病条辨》等经典医籍的研究颇深,临床常能运用自如。例如,用“五苓散”“防己黄芪汤”治疗肾炎水肿;以“百合地黄汤”治疗情志不畅等,均取得较好疗效。在用方时,他主张以灵活准确为原则,以经验用方与理解用方相结合,以有方有药为前提,方以法立,方以法转,反对那种不明君臣佐使、东拼西凑、杂乱无章的盲目用药方法。另外,善于化裁古方新用,也是赵老用方的一大特色。赵老认为,古方是前贤临证经验的总结和宝贵遗产,其配伍和剂量均有其科学性,如果与病证相契合,不宜大增大减;如果随意加减,使原方面目全非,打乱了原方自身配伍的规律,则会主治不明,难于起效。在调方时,赵老也十分注意掌握守方、变方的尺度。对于一些慢性病,因其病情相对稳定,非朝夕之功而奏效,应缓而图之,不应经常做大的改动,故赵老主张治疗慢性病当有方有守,切忌朝秦暮楚,忽攻忽补。而对于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变证,应当迅速抓住证候特点,果断变更方药,重新理清辨证论治的思路。
在临床用药方面,赵老非常重视动静结合用药。所谓静药,是指具有补益作用,但易导致壅滞的药物,其性味一般酸、涩、苦、咸,为收敛沉降之品,如熟地黄、党参、鹿角胶、龟甲胶之类。所谓动药,是指具有理气活血作用,而易伤正气的药物,性味一般辛、甘,为发散上升之品,如川芎、枳实、肉桂、香附等药物。选静药为主必佐以动药,用动药为主必辅以静药,动静结合,制其偏颇,则药力精专,直达病所。这样用药符合组方的开阖动静,是方药能起效的关键。《黄帝内经》言:“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赵老指出,不仅人体内存在着升降出入,整个自然界也存在着升降出入,渺小如一剂方药,也存在着升降出入。我们用药治疗疾病的过程是以偏纠偏,那就要在方药中模拟出对抗人体阴阳失衡的配比,来纠正人体的失衡。另外,赵老还强调医生应当熟知药性,用药如用兵,只有非常熟悉、了然于胸,才能准确无误地调兵遣将。例如,赵老常常给学生讲:人参、黄芪、党参、太子参均能补气,但以人参补气之力最强,黄芪、党参次之,太子参为最弱。另外,人参兼补心,黄芪兼走表、利水而托毒。在元气大伤,所当急固之时,当用人参大补元气;若用补气力弱之药,则会贻误病情。当肾病水肿伴气虚之时,当用生黄芪补气固卫、利水托毒,一举数得;若用其他补气药物,反而容易虚不受补,使气机壅滞,甚至产生内热。所以,作为一名中医医生,不可不熟知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