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马大正50年临证验案自选集》出版在即。此书对我来说,只是个人从医生涯的一个阶段性小结!

说是50年,其实只是一个约数,因为我真实的从医时间应从1969年开始。如此算来,应该已有54年了。

作为1949年生人,54年的从医经历不算短暂。我接触中医,还要从“文革”时期社会风行“一根针,一把草”治病说起。由于父母在运动中受到冲击,被运动边缘化的我开始对中草药感兴趣,尤其对中草药穴位外治法感到神奇。我买了许多中草药小册子,对相关内容做了札录。在知识青年支边大潮来临之前,母亲建议我学一点医学知识,说是今后或许用得着。我联系了在工人医院针灸科工作的表姐,有了3天暗中旁观的机会,因为当时“工宣队”已经进驻医院,私下带学生是禁止的。1969年9月11日,读完高中一年级的我离开温州到黑龙江七台河特区东风公社万龙一队插队当农民。临走之前,我借用同学的一本针灸穴位小册子描摹了全身的经络穴位图,又向错划为“右派分子”的一位小学老师借来一部没有封面的承淡安的著作——《中国针灸学》,买了些针具,开始在自己身上试针,同时在生产队免费为农民医治疾病。

马大正青年照

自己动手描摹的解剖穴位图

我的第一位病人,便是生产队卫生员的夫人,而这位卫生员在生产队里只是一个消炎药和止痛药的销售员。当我针到病除,解除了卫生员夫人的牙痛时,所有围观的村民都对我另眼相看。我每天坚持干完农活、晚饭之后免费为村民针灸,应诊者日渐增多。1970年秋夏之际的一场饮用水污染,导致村里痢疾大流行,虽然使用了特效药物氯霉素、痢特灵,但仍然有许多患者无法治愈。我运用学到的新针疗法,迅速治愈他们的病痛,一时名声大噪。用针灸能解决细菌感染性疾病,对我的触动很大。此后,我接触了更多北方农村的其他多发性疾病,用针灸解决了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腰腿疼痛、头痛、胃痛、落枕、呃逆、急性肠胃炎、急性阑尾炎等疾病。而让我声名远播的,是我用针灸治愈了失明3年、丧失工作能力的71岁木匠李某,治好后他在月夜里已经可以看清空中的电线。他平日弃杖而行,就是为我免费打了活广告。我的事迹还在七台河特区广播了,求诊者更多,有来自邻县的农民。随着求医村民的增多,经过生产队“革委会”的讨论,让我有半天时间上门去为村民针灸治病,人们开始称我“马大夫”。

随着七台河特区的建制改为市,需要增加大量城市人口,由于我有行医特长,1972年被分配到七台河市粮食系统卫生所工作,从此开始参与医疗活动,病人以粮食搬运工人为主,接触到如腰部扭伤、关节疼痛等疾病,有时也用小儿推拿的方法为职工的子女治病。

1974年,我放弃全民所有制编制,作为集体所有制编制人员调回到温州市永嘉县罗溪公社卫生院工作,开始接触南方农村的许多流行性疾病。除了门诊、值夜班之外,还要在公社的山区巡回出诊,要开始做独当一面的医疗工作。我自学《实用内科学》,充实西医学知识。用中西医解决麻疹、腮腺炎、肺炎、肝炎、胆囊炎、胰腺炎等疾病,用中药治愈了痉挛性斜颈和牛痘疫苗所致眼睑牛痘案。

1977年10月21日,中国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中断10年的高考又要重新恢复,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这次高考成为百万国人破除年龄、婚否、出身限制,而逆转命运的一次良机。我请假复习荒废了10年的从初中到高中一年级的课程,自学高二、高三的课程,便匆忙应试。考试分为初试与复试,初试淘汰了相当多的人,然后再参加复试。当年有570万考生走进曾被关闭了10年的高考考场,而全国大专院校录取的新生才27.3万人,录取率只有4.9%,包括4万名各类大专班录取的学生,创造了1952年实行统一高考以来最低的录取率,也是中国有了现代大学教育之后的最低录取率。结果我竟然考上了浙江中医学院(现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成为“文革”之后首届应试入学的大学生,从而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由于我已经具备了一些临床实践的经验,因此在学习中对很多问题的理解有一定的优势。我1982年毕业,被分配到温州市中医院从事中医妇科工作。

1983年,我成为浙江省卫生厅指定的高级中医师吴国栋主任的学术继承人,为期3年。从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辨证的正确和用药的精简,也目睹了经方治疗妇科疾病的奇特疗效,激发了我对妇科领域运用经方的兴趣。3年之后,我开始独立门诊,在认真踏实做好临床工作、不断提高诊疗水平的同时,我还充分利用所有的空余时间,读书、查资料,笔耕不辍,医学临床与写作相互促进,成为我有别于一般医师的特殊的进步历程。我先后编著了21万字的《中国妇产科发展史》(1991年由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填补了国内中医专科史研究的空白;编著了50万字的《中医妇科临床药物手册》(1992年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被国医大师许润三评价为国内“第一部从妇科角度编辑的中药学书籍,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编著了47万字的《妇产科疾病中医治疗全书》(1996年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15万字的《疑难疾病中西医结合攻略·子宫肌瘤》(2006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50万字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马大正妇科医论医案集》(2006年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71万字的《妇科证治经方心裁——206首仲景方剂新用广验集》(2007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90万字的《妇科用药400品历验心得》(201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万字的《中医妇产科辞典》(2016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5万字的《中医妇科水血学说》(2021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填补国内中医理论研究的一项空白。其中的《中国妇产科发展史》和《中医妇产科辞典》各写了8年,《中医妇科水血学说》的写作历时5年,7易其稿。发表医学文章112篇;开展学术讲座72次,其中赴德国讲座1次。1994年,赴日本参加第四届国际亚洲传统医学大会,日本汉方对仲景方剂的推崇和拓展应用让我开阔了眼界,使我逐渐转向仲景方剂在妇科领域拓展运用的研究,取得非凡成效。

由于认真研读历代妇产科文献,很好地掌握了妇产科理论,熟悉妇产科药物功效,了解各种妇产科疾病的诊疗手段,医技精进,开辟了许多妇产科疾病诊治的新思路、新方法,创制了许多临床效验方,应诊者接踵而来,会诊应接不暇,许多病种已超越妇产科范围。在医院内,年门诊量达到4万多号,独占鳌头。从1984年开始担任妇科副主任,1987年担任妇科主任,直到退休。1994~2002年任医院副院长,组建“马氏妇科”团队,成为浙南地区影响最大的中医妇产科医疗基地。

这次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马大正50年临证验案自选集》包括四个部分:①疑难重病会诊案:介绍本院或外院前来会诊的疑难重症医案;②难治病证案:介绍临床见到的难以治愈的病证医案;③少见病证案:介绍临床罕见病证的医案;④妙法巧治案:介绍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治愈的医案。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如今我七十有四,当以“从心所欲,不逾矩”自勉!

马大正
2022年2月20日 nb+bXfm/hGVMM9zLFSdI+tKQgtWMD6HGwQ7urkDpDTr5pbQQW+ESY64eduNlq4L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