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项目二
胸痹

学习目标
知识要求

1.掌握胸痹的诊断要点、辨证分型及治疗。

2.熟悉胸痹常见病因病机、胸痹的类证鉴别、胸痹的预防调护方法。

3.了解胸痹的源流、胸痹的演变与预后。

技能要求

1.能够对胸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

2.运用已有知识应答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要点。

考点:胸痹的定义

胸痹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胸痛彻背、背痛彻心。

胸痹之名,源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脏》曰:“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历代文献中尚有“厥心痛”“胸痹心痛”“心痛”“真心痛”“卒心痛”“心痹”等病名。其证候与胸痹基本相同,现大多统一称为“胸痹”。《黄帝内经》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证候表现均有记载。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列专篇论述。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说:“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楼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楼薤白半夏汤主之。”且把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胸阳不振,阴寒凝结,认为乃本虚标实之证。明以前医家多将心痛与胃脘痛混为一谈,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首次对心痛与胃脘痛做了鉴别,并强调用大剂的桃仁、红花、降香、失笑散等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瘀血心痛,开活血化瘀治疗心痛之先河。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至今沿用不衰。

西医学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心绞痛、心肌梗死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其他如心包炎、心肌病、心脏神经症等表现胸痹临床特征者,亦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考点:胸痹的病因病机

胸痹的发生多与年老体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寒邪内侵、劳倦内伤等因素有关。其关键病机是心脉痹阻。

1.常见病因

(1)年迈体虚: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年过半百,肾气自半,精血渐衰。若肾阳虚衰则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导致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失于温煦,鼓动无力而痹阻不通;若肾阴亏虚,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导致心阴亏虚,心脉失于濡养而致胸痹;或因阴虚火旺,灼津成痰,痰浊痹阻心脉,发为胸痹。

(2)饮食失调:过食膏粱厚味,嗜好烟酒,损伤脾胃,运化失健,聚湿生痰,上犯心胸,阻遏心阳,胸阳不展,气机不畅,心脉痹阻,而成胸痹;痰浊痹阻,留恋日久,痰阻血瘀,痰瘀互结,导致胸痹;嗜食辛辣醇酒厚味,湿热内蕴,湿郁成痰,热郁化火,痰火犯于心胸,心阳被遏而致胸痹。

(3)情志失调:忧思伤脾,脾失健运,津液不布,遂聚为痰;或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灼津为痰,气滞痰阻,痹阻心脉,而成胸痹;或痰瘀交阻,胸阳不运,心脉痹阻,不通则痛而成胸痹。

(4)寒邪内侵:素体阳虚,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而入,寒凝气滞,气滞血瘀,心脉痹阻,不通则痛发为胸痹。

(5)劳倦内伤:劳倦、久病,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气血亏虚,心脉失养,拘急而痛;或积劳伤阳,心肾阳虚,鼓动无力,胸阳不展,阴寒内侵,血脉不畅,导致胸痹。

2.病机概要

考点:胸痹的病位

(1)基本病机:心脉痹阻。

(2)病位:在心,涉及肝、肺、脾、肾等脏。

(3)病理性质: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4)病理因素:本虚为气虚、阳虚、气阴两虚;标实为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且可相兼为病,如气滞血瘀、寒凝气滞、痰瘀交阻等。

(5)病机转化:可因实致虚或因虚致实。痰瘀踞于心胸,胸阳痹阻,病延日久,每可耗气伤阳,可转为心气不足或阴阳并损;阴寒凝结,气失温煦,伤及阳气,可致心阳虚衰;瘀阻脉络,留瘀日久,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可导致心气、心血不足,此属因实致虚。心气不足,鼓动不力,易致气滞血瘀,瘀血阻络;心肾阴虚,水亏火炎,炼液为痰,痰浊阻于心脉;心阳虚衰,阳虚生寒,寒痰凝络,此为因虚致实;本病进一步发展,瘀血闭阻心脉,可见心胸猝然大痛,而发为真心痛;若心肾阳虚,水邪泛滥,水饮凌心射肺,可出现喘咳、肢肿等严重并发症。

考点:胸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主症:胸部闷痛为主症,多见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引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常呈反复发作性,一般呈数秒至几十分钟,休息或服药可缓解。

(2)次症: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严重者可见胸部剧痛,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脉散乱或微细欲绝等危候,可发生猝死。

2.病史

(1)病史特征:多见于中年以上发病。

(2)诱发因素:多因劳累过度、抑郁恼怒、饮食不节、吸烟酗酒、气候突变、感受寒冷等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

3.相关检查

(1)心电图:是必备的常规检查。能反映心肌缺血,特别是疼痛发作时及缓解后两者心电图的对比对诊断有价值。根据ST段或/和T波的异常变化来判断心肌缺血的部位及程度,同时根据相应导联所出现病理性Q波及ST段抬高的表现,来确定心肌梗死的部位。

(2)超声心动图:依据节段性心肌动力学异常改变,也可间接判断心肌缺血部位及程度,同时可作为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的鉴别诊断。可检出室壁运动异常,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附壁血栓、乳头肌功能不全所致二尖瓣反流、室间隔穿孔和心包填塞等。

(3)动态心电图监测:可观察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和T波改变,有助于诊断、观察药物治疗作用及有无心律失常。

(4)心肌酶检查:是诊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

(5)其他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室造影、血管镜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病证鉴别

1.胸痹与胃脘痛 因两者疼痛部位相近,易于混淆。鉴别点:两者在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持续时间及兼症方面均有所不同。胸痹以闷痛为主,疼痛为时短暂,虽与饮食有关,但经休息、服药后常可缓解。胃脘痛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多与饮食有关,常伴有泛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症状。真心痛有时亦表现为持续性胃脘部疼痛,应予警惕。

2.胸痹与悬饮 二者均有胸痛。胸痹多为心前区疼痛,且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得以缓解,疼痛时可向左肩或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常有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劳累等诱因。悬饮为胸胁胀痛,持续不解,多伴有咳唾引痛,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并有咳嗽、咯痰、发热等肺系证候。

3.胸痹与真心痛 真心痛乃胸痹的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烈,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代等。

考点:胸痹的辨证要点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标本虚实:胸痹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故需辨别虚实,分清标本。发作期多为标实,分为气滞、痰浊、寒凝、血瘀;缓解期多为本虚或本虚标实,有阴阳气血亏虚或气虚血瘀、阳虚痰浊。

(2)辨病情轻重:一般来说,病情的轻重与疼痛持续时间的长短及次数成正比。短暂者多轻,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者多重。但也有发作次数不多而病情较重的不典型情况,尤其在安静或睡眠时发作疼痛者病情较重。总之,胸痹的轻重,还应结合全身状况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治疗原则 本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因此,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必要时可根据虚实标本主次,兼顾同治。发作期治标以祛邪为主,常治以疏理气机、辛温通阳、活血化瘀、泄浊豁痰,尤其重视活血通脉;缓解期以扶正固本为主,常治以补气温阳、滋阴益肾,纠正脏腑之偏衰,尤其重视补益心气之不足。若虚实夹杂者,可分清主次,适当兼顾。由于本病多为虚实夹杂,在发作期虽以标实为主,但常兼本虚;在缓解期以本虚为主,亦可见邪实,故治疗上应补中寓通,通中寓补,通补兼施,当以补正而不碍邪、祛邪而不伤正为原则,不可滥补、猛攻。

3.分证论治

考点:各证型的证候、基本病机、治法、方药。

(1)心血瘀阻证

证候 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尤甚,甚至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常因劳累或暴怒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脉弦涩或沉涩。

审证求机 本证的病证特点为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舌质紫暗,脉涩;基本病机为心脉瘀阻,胸阳不展,心脉不畅。

治法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代表方 血府逐瘀汤加减。

临床运用 ①血瘀轻证可用丹参饮;②瘀血痹阻重症,胸痛剧烈,加乳香、没药、降香、丹参;③血瘀气滞并重,胸闷痛甚,加沉香、檀香、荜茇;④寒凝血瘀或阳虚血瘀,伴畏寒肢冷、脉沉细或沉迟,加桂枝、细辛、高良姜、人参、附子;⑤气虚血瘀,伴气短乏力、自汗、脉弱,用人参养营汤合桃红四物汤;⑥若猝然心痛发作,可含化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等急救之剂。

(2)气滞心胸证

证候 心胸满闷,隐痛阵作,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胃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审证求机 本证的病证特点为心胸满闷、疼痛阵作、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基本病机为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通。

治法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代表方 柴胡疏肝散加减。

临床运用 ①兼血瘀,胸闷心痛明显,可合用失笑散或丹参饮;②肝气郁结,日久化火,心烦易怒、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用丹栀逍遥散加减;③便秘重者,加当归龙荟丸。

(3)痰浊闭阻证

证候 胸闷重而心疼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多形体肥胖,遇阴雨天诱发或加重,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黏,恶心,咯吐痰涎,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审证求机 本证的病证特点心胸窒闷疼痛,闷重痛轻,多形体肥胖,苔浊腻或白滑;基本病机为痰浊闭阻,胸阳失展,气机不畅。

治法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代表方 栝楼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临床运用 ①痰浊郁而化热,痰黏色黄,大便干,苔黄腻,可用黄连温胆汤;②痰热伤津,加生地黄、麦冬、沙参;③大便秘结加桃仁、生大黄;④痰热、瘀热痹阻心脉,可用四妙勇安汤合小陷胸汤;⑤痰浊与瘀血并见者合桃红四物汤;⑥痰浊闭塞心脉,猝然剧痛,可用苏合香丸。

(4)寒凝心脉证

证候 猝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胸闷气短,形寒肢冷,心悸,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审证求机 本证的病证特点为猝然心痛如绞,形寒,手足不温,遇寒加重;基本病机为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

治法 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代表方 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临床运用 ①胸痛剧烈,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无休止,伴身寒肢冷,气短喘息,脉沉紧或沉微,为阴寒极盛,胸痹之重证,当用散寒温通之法,予乌头赤石脂丸加荜茇、高良姜、细辛;②痛剧而四肢不温,冷汗自出,即刻舌下含化苏合香丸或麝香保心丸。

(5)气阴两虚证

证候 心胸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动则益甚,伴倦怠乏力,声低气微,易汗出;心烦失眠,手足心热,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少苔或无苔,脉虚细缓或结代。

审证求机 本证的病证特点为心胸隐痛、心悸气短,伴有气阴不足的见症;基本病机为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

治法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代表方 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临床运用 ①偏于气虚,可用生脉散合保元汤;②偏于阴血虚,可用生脉散合炙甘草汤;③兼气滞血瘀者,加川芎、郁金;④兼痰浊者,加茯苓、白术、白蔻仁;⑤心脾两虚,纳呆、失眠,加茯苓、茯神、半夏曲、远志、柏子仁、酸枣仁。

(6)心肾阴虚证

证候 心痛憋闷,时作时止,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少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审证求机 本证的病证特点为心痛憋闷或灼痛,时作时止,虚烦不寐及阴虚见证;基本病机为心肾阴虚,虚热内灼,脉道失濡,瘀血阻络,心脉不畅。

治法 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代表方 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临床运用 ①阴不敛阳,虚火扰神,虚烦不眠、舌尖红少津,可用黄连阿胶汤合酸枣仁汤加减;②风阳上扰,加珍珠母、磁石、石决明、琥珀粉(吞服);③心肾阴虚兼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盗汗、心悸不宁、口干咽燥,用左归饮加减;④兼气滞,加合欢花、川楝子、延胡索。

(7)心肾阳虚证

证候 胸闷而痛,胸闷气短,动则更甚,自汗乏力,腰酸,唇甲色淡,面色 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审证求机 本证的病证特点为胸闷而痛、心悸气短及阳虚见症;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胸阳不振,血行瘀滞。

治法 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代表方 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临床运用 ①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饮上凌心肺,水肿、喘促、心悸,用真武汤加黄芪、汉防己、猪苓、车前子;②阳虚欲脱,四肢厥逆,用四逆加人参汤;③阳损及阴,阴阳两虚,可加麦冬、五味子。

4.其他疗法

(1)中成药疗法:①速效救心丸:每日3次,每次4~6粒含服,急性发作时每次10~15粒,治疗冠心病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②苏合香丸:每次1~4丸,疼痛时用,治疗寒凝气滞胸痹。③地奥心血康、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注射液、血栓心脉宁、心通口服液用于心血瘀阻胸痹;④补心气口服液用于心气虚胸痹;⑤滋心阴口服液用于心阴虚胸痹。

(2)单验方:①丹参山楂饮:丹参、山楂各15~20g,水煎或开水冲泡,每日1剂,代茶饮用,用于心血瘀阻之胸痹;②人参三七饮:生晒参5~10g,三七粉3g,用生晒参煎汁,取汁送服三七粉,每日3次,用于气虚血瘀之胸痹。

(3)针灸疗法:主穴:心俞、厥阴俞。每次取主穴一对或一侧,不留针,每日1次,12~15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虚寒者配内关、通里,针后加灸;寒重时加灸肺俞、风门;肢冷重时加灸气海或关元;痰浊者配巨阙、膻中、郄门、太渊、丰隆,针用泻法;瘀血者配膻中、巨阙、膈俞、阴郄,针用泻法。

(4)应急措施:急性发作期以消除疼痛为首务,可选择速效救心丸10~15粒,舌下含化;或麝香保心丸3~5粒,舌下含化。如果有条件可予川芎嗪注射液40~8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60~1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

(5)其他:介入治疗及心脏搭桥手术治疗。

【转归与预后】

本病多在中年以后发生,如治疗及时得当,可获较长时间稳定缓解,如反复发作,则病情较为顽固。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见心胸猝然大痛,出现真心痛证候,甚则可“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预防与调护】

考点:胸痹的预防与调护

1.精神调养:避免大喜、大怒、忧思过度,保持心情舒畅。

2.饮食生活宜忌:注意生活起居,寒温适宜。饮食宜清淡低盐,食勿过饱。注意劳逸结合,坚持适当活动。发作期患者应立即卧床休息,缓解期要注意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力所能及的活动,做到动中有静。

3.加强护理及监护。

【结语】

胸痹是因年老体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寒邪内侵、劳倦内伤,导致瘀血、痰浊、寒凝、气滞痹阻心脉。表现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平卧为主症的一种病证。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发作期以标实为主,常见瘀阻、气滞、痰浊、寒凝,闭阻心脉;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常见气阴两虚、心肾阴虚或心肾阳虚,心脉失于滋养、温煦而痹阻不通。治疗原则为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实证宜根据证候应用活血化瘀、理气通阳、豁痰泄浊、辛温散寒等法,虚证宜益气养阴、滋阴益肾、益气温阳等法。但临证所见,多虚实夹杂,故必须严密观察病情,灵活掌握,辨证论治,按虚实主次缓急而兼顾同治,并配合运用有效的中成药,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附 真心痛

考点:真心痛的概念

真心痛亦称心厥,是胸痹进一步发展的严重病证。其特点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心悸、喘促、水肿、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至猝死。

西医学中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诸病源候论·心病诸候》曰:“心为诸脏主而藏神,其正经不可伤,伤之而痛为真心痛。”《灵枢·厥病》曰:“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指出该病证在当时死亡风险甚高。明代《医学入门·心痛》说:“真心痛,因内外邪犯心君,一日即死。”

真心痛其病机责之于“本虚标实”。本虚是发病基础,标实是发病条件。如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痹阻心脉,心脉不通,出现心胸疼痛,严重者心脉突然闭塞,气血运行中断,可见心胸猝然大痛,而发为真心痛。若心气不足,运血无力,心脉瘀阻,心血亏虚,气血运行不利,可见心动悸、脉结代;若心肾阳虚,水邪泛滥,水饮凌心射肺,可出现心悸、水肿、喘促,或亡阳厥脱,或阴阳俱脱,最后导致阴阳离决。总之,本病病位在心,总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而在急性期则以标实为主,在发作期必须选用有速效止痛作用之药物,以迅速缓解心痛症状,发作时应用宽胸气雾剂口腔喷雾给药,或舌下含化复方丹参滴丸,或速效救心丸,或麝香保心丸缓解疼痛。疼痛缓解后予以辨证施治,常以补气活血、温阳通脉为法,可与胸痹辨证互参。注意给予患者合理护理,令其卧床休息,低流量吸氧,保持情绪稳定和大便通畅等,必要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1.气虚血瘀证

考点:真心痛的辨证论治

证候 突发持续性心胸闷痛,动则加重;伴短气乏力,汗出,心悸;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暗淡或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脉弦细无力。

治法 益气活血,通脉止痛。

代表方 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临床运用 ①瘀血刺痛明显者,加莪术、延胡索,另吞三七粉;②口干、舌红者,加麦冬、生地黄;③舌淡肢冷者,加肉桂、淫羊藿;④痰热内蕴者,加黄连、瓜蒌、半夏。

2.痰瘀互结证

证候 突发持续性胸痛如窒,堵闷疼痛;倦怠气短,脘腹痞满,纳呆,恶心呕吐;舌质淡胖有齿印,舌苔滑腻,脉弦滑。

治法 涤痰宽胸,活血止痛。

代表方 栝楼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临床运用 ①瘀血重证,可加乳香、没药;②痰浊重证,可加胆南星。

3.寒凝心脉证

证候 突发持续性胸痛彻背;胸闷气短,心悸不宁,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舌质淡暗,舌苔白腻,脉沉无力,迟缓或结代。

治法 散寒宣痹,活血通脉。

代表方 当归四逆汤加减。

临床运用 ①寒象明显者,加干姜、蜀椒、荜茇、高良姜;②气滞者,加白檀香;③痛剧急,予苏合香丸之类。

4.正虚阳脱证

证候 突发持续性心胸绞痛;或有窒息感,喘促不宁,心慌,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重则神识昏迷,四肢厥冷,口开目合,手撒遗尿;脉疾数无力或脉微欲绝。

治法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代表方 四逆加人参汤加减。

临床运用 阴竭者,加五味子并可急用独参汤灌服或鼻饲,或参附汤注射液。亦可选用蝮蛇抗栓酶、蚓激酶、三七总苷、毛冬青甲素、川芎嗪等活血药物,具有一定程度的抗凝和溶栓作用,并可扩张冠状动脉。

附:实践技能、医学综合相关考点模拟题

一、《中医内科学》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相关考点模拟题

第一站 病案分析(总分40分。中医内科病案分值占20分)

患者王某,男,65岁。自述胸闷、胸痛反复发作1年余。现症:心胸疼痛,如刺如绞,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处较为固定。舌紫暗,上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

中医疾病诊断(4分):胸痹。

中医证候诊断(4分):心血瘀阻证。

辨病辨证依据(5分)

1.辨病 该患者以心、胸部疼痛,疼痛如刺如绞,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为主症。诊断为胸痹。

2.辨证 心胸疼痛,如刺如绞,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处较为固定;舌紫暗,上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辨证为心血瘀阻证。

3.病因病机分析 由于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引发本病。

病证鉴别(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生不考):略。

治法(2分):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代表方(2分):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3分):

桃 仁12g 红 花9g 川 芎5g 当 归9g 生地黄9g

赤 芍6g 枳 壳6g 桔 梗5g 柴 胡5g 川牛膝9g

甘 草5g

煎服法: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二站 中医临证(含中医技术操作、病史采集、中医临床答辩三部分。分值共35分,20分钟)

胸痹病史采集举例(现场口述)(10分)

根据试题提供的“患者主诉”,回答如何询问现病史及相关病史。

患者陆某,男,63岁。反复胸痛1个月,加重伴痛引肩背1天。

(一)现病史

1.根据主诉及相关的鉴别诊断问诊

(1)发病的病因和诱因:是否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多饮暴食或气候等诱发。

(2)针对主症(反复胸痛,加重伴痛引肩背)询问:胸痛的性质、发作特点,持续时间及程度,胸痛加剧和缓解的因素。

(3)相关鉴别诊断的问诊:有无胸胁胀满、胸胁窒闷、倦怠乏力、自汗等。有无遇寒则发、畏寒肢冷等。有无纳呆便溏、咳吐痰涎等。

2.诊治经过

(1)发病以来是否到医院就诊,有无做过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等,结果如何。

(2)治疗和用药情况。是否用过止痛药物(药名、剂量)等,症状是否改善。做过何种治疗,疗效如何。

3.发病以来一般情况问诊,如精神、饮食、睡眠情况等。

(二)相关病史

1.既往史。既往有无类似发作史,有无心脏病、心肌炎、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有无传染病病史,有无外伤及手术史。

2.个人史及药物、食物过敏史。

3.家族史(有无遗传病病史)。

要求:问诊顺序合理,条理清晰,体现中医临床思维。

第三站 西医临床(含体格检查、西医操作、西医临床答辩三部分。分值占25分,20分钟。本教材略)

二、《中医内科学》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试模拟题

(一)A1型题

1.下列哪项主症适合用栝楼薤白半夏汤治疗(  )

A.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

B.胸中隐隐灼痛,时作时休

C.胸痛彻背,背痛彻胸,感寒痛剧

D.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

E.胸闷隐痛,偶尔绞痛,遇冷心痛加剧

2.不能作为胁痛、胃脘痛、胸痹鉴别依据者为(  )

A.疼痛部位 B.病史 C.放射部位

D.体位影响 E.疼痛与时间关系

3.下列情况对痞满和胸痹的鉴别诊断最具有价值者为(  )

A.起病 B.病程 C.转归

D.诱因 E.病位

4.胸痹的辨证,应首辨的要点是(  )

A.脉象变化 B.外感内伤 C.标本虚实

D.病情轻重 E.寒热虚实

5.胸痹总属本虚标实,下列哪项除外都为常见标实(  )

A.气滞 B.痰浊 C.血瘀

D.阴寒 E火邪

(二)A2型题

1.患者胸痛彻背,身寒肢冷,喘不得卧,苔白。应用下列哪个方剂(  )

A.栝楼薤白白酒汤 B.栝楼薤白半夏汤 C.乌头赤石脂丸合苏合香丸

D.枳实薤白桂枝汤 E.以上都不是

2.患者,女性,60岁。有冠心病病史半年,昨日与邻居发生口角后即感觉心痛阵作,痛无定处,脘腹胀闷,嗳气较舒,苔白,脉细弦。治疗主方选(  )

A.柴胡疏肝散 B.丹栀逍遥散 C.当归四逆散

D.甘麦大枣汤 E.栝楼薤白半夏汤

3.患者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紫暗,脉弦涩。证属(  )

A.痰浊痹阻 B.寒凝心脉 C.气滞心胸

D.心血瘀阻 E.心阳不振

(三)A3型题

男性,68岁。因胸闷痛反复发作3年,近日加重。现胸闷如窒,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头晕沉如裹,咯白痰,苔腻,脉沉滑。

1.其中医辨证分型为(  )

A.阴寒凝滞 B.痰浊壅塞 C.气滞血瘀

D.痰热中阻 E.心脾两虚

2.其治法何者为宜(  )

A.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B.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C.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D.清热化痰,理气止痛 E.补益心脾,通阳止痛

3.其最佳方剂应选(  )

A.栝楼薤白半夏汤 B.小陷胸汤 C.丹参饮

D.栝楼薤白白酒汤 E.归脾汤

(四)B型题

A.胸部刺痛,入夜尤甚 B.胸闷隐痛,时作时止 C.胸闷如窒,气短喘促

D.胸闷气短,畏寒肢冷 E.胸痛彻背,感寒痛甚

1.胸痹气阴两虚证,其临床特点是(  )

2.胸痹阴寒凝滞证,其临床特点是(  )

【参考答案】

A1型题:1.A 2.E 3.E 4.D 5.E

A2型题:1.C 2.A 3.D

A3型题:1.B 2.C 3.A

B型题:1.B 2.E Ao65ButQgY7cDgMR6hekiJO55BhnzMayShPrCTRdw4JqoDVjdoqNcBK6hR7lxbj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