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项目一
心悸

学习目标
知识要求

1.掌握心悸的诊断依据、辨证要点、辨证分型及治疗。

2.熟悉心悸常见病因病机、类证鉴别、预防调护方法。

3.了解心悸的西医学范畴、相关检查、转归预后。

技能要求

1.能够对心悸进行正确诊断和具备辨证论治的能力。

2.运用已有知识应答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要点。

考点:心悸的定义

心悸是因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邪扰心神,心神不宁所致的以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反复发作,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诱发,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

《黄帝内经》虽无心悸或惊悸、怔忡之病名,但有类似的记载,如“心下鼓”“心怵惕”等,并认识到宗气外泄,心脉不通,突受惊恐,复感外邪可致心悸。心悸的病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称之为“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及“惊悸”等,并认为其主要病因有惊扰、水饮、虚劳及汗后受邪等。宋代严用和在《济生方》中首次提出“怔忡”之病名。

西医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心房颤动或扑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及心功能不全、神经官能症等,凡具有心悸临床表现的,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考点:病因、病位、基本病机、病理因素

【病因病机】

心悸的病因有体质虚弱、七情所伤、饮食劳倦、感受外邪及药食不当导致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或痰、饮、火、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

1.常见病因

(1)体虚劳倦:禀赋不足,素质虚弱,或久病失养;或劳倦太过伤脾,生化之源不足,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心所失养,发为心悸。

(2)七情所伤:平素心虚胆怯,突遇惊恐,忤犯心神,心神动摇,不能自主而心悸。长期忧思不解,心气郁结,郁久化火生痰,痰火扰心,心神不宁而致心悸。大怒伤肝,大恐伤肾,怒则气逆,恐则精却,阴虚于下,火逆于上,动撼心神导致惊悸。

(3)感受外邪: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证日久,复感外邪,内舍于心,痹阻心脉,血行受阻而致心悸;或风寒湿热之邪,由血脉内侵于心,耗伤心气心阴而致心悸。

(4)药食不当:嗜食醇酒厚味、煎炸炙煿,蕴热化火生痰,痰火上扰心神引起心悸;或因药物过量或毒性较剧,耗伤心气,损伤心阴,引起心悸。

2.病机概要

(1)基本病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2)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四脏密切相关。

(3)病理性质:有虚实两个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所养,而致心悸;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4)病理因素:包括气滞、血瘀、痰浊、水饮。

(5)病机转化:虚实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多为虚实夹杂。如实证日久,耗伤正气,可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之亏损,而虚证也可因虚致实,而兼有实证表现,如临床上阴虚生内热者常兼火亢或夹痰热,阳虚不能蒸腾水湿而易夹水饮、痰湿,气血不足、气血运行滞涩而易出现气血瘀滞,瘀血与痰浊又常常互结为患。病情恶化,心阳暴脱,可出现厥脱危候。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主症: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心跳异常,或快或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可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脉象。

(2)次症: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乏力,头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严重者可发生晕厥。

2.病史 多见于中老年,可反复发作或持续发作。常由情志刺激如惊恐、紧张,或劳倦、饮酒、饱食、喝浓茶和浓咖啡,或服用特殊药物等因素而诱发。

3.相关检查

(1)心电图检查:是检测心律失常准确、可靠、方便的手段。必要时可做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

(2)心脏彩超、心内电生理、食道调搏:可进一步明确诊断,尤其是对复杂心律失常做出诊断,并且判断心律失常的危险程度和预后,以及协助选择治疗方法和制定治疗方案。

(3)电解质、T 3 、T 4 、TSH:常规检查电解质是否有电解质紊乱,必要时检查甲状腺功能以排查甲状腺疾病。

(4)针对原发病的一些相关检查:视引发心律失常的病因不同,选择如X线胸部摄片、肾功能、血沉、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免疫功能和心肌酶谱检查等。

(二)病证鉴别

考点:惊悸与怔忡、心悸与奔豚气的鉴别

1.惊悸与怔忡 两者均有心中悸动不安、胸闷。惊悸与怔忡的类证鉴别,见表3-2。

表3-2 惊悸与怔忡的类证鉴别

续表

2.心悸与奔豚 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其与心悸的鉴别要点: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发自少腹,向上冲逆。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虚实:虚证者要辨别脏腑气、血、阴、阳何者偏虚,实证者须分清痰、饮、瘀、火何邪为主。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自汗者属气虚;心悸头晕,面色不华者属血虚;心悸盗汗,潮热口干者属阴虚;心悸肢冷,畏寒气喘者属阳虚。心悸面浮,尿少肢肿者为水饮;心悸心痛,唇暗舌紫者为瘀血;心悸烦躁,口苦便秘者为痰火。虚实夹杂者还要分清孰虚孰实。

(2)辨脉象:心悸常伴有脉律失常,临证应仔细体会结、代、促、数、缓、迟等脉。一息六至为数脉,一息四至为缓脉,一息三至为迟脉;脉象见数时一止,止无定数为促脉;脉象见缓时一止,止无定数为结脉;脉来更代,几至一止,止有定数为代脉。阳盛则促,数脉、

促脉多为热象,但若脉虽数、促却沉细、微细,伴有面浮肢肿,动则气短,形寒肢冷,舌淡等症,为虚寒之证。阴盛则结,脉象迟、结、代者,一般多属虚寒,其中结脉表示气血凝滞,代脉常为元气虚衰,脏气衰微。但若脉象呈迟、结、代而按之有力,伴有口干舌红者为阳损及阴所致阴阳两虚。

考点:治疗原则

2.治疗原则 心悸的治疗应该分虚实。虚证分别予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宜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互兼顾。同时,由于心悸以心神不宁为其病理特点,故应酌情配入镇心安神之法,以灵活应用。

3.分证论治

考点:各证型的证候、基本病机、治法、方药

(1)心虚胆怯证

证候 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审证求机 本证的病证特点为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基本病机为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不宁。

治法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代表方 安神定志丸加减。

临床运用 ①心气虚损明显者重用人参,加黄芪;②心阳不振,用肉桂易桂枝,加附子;③心血不足,加阿胶、首乌、龙眼肉;④心气郁结,加柴胡、郁金、合欢皮;⑤气虚夹湿,加泽泻,重用白术、茯苓;⑥气虚夹瘀,加丹参、川芎、红花、郁金。

(2)心血不足证

证候 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失眠健忘,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审证求机 本证的病证特点为心悸、失眠健忘及血虚的表现;基本病机为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治法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代表方 归脾汤加减。

临床运用 ①气虚兼阴亏血少者,宜用炙甘草汤;②气虚加黄芪;③血虚加当归;④阳虚而汗出肢冷,加附子、黄芪、煅龙骨、煅牡蛎;⑤阴虚加麦冬、地黄、沙参、玉竹、石斛;⑥自汗盗汗,加麻黄根、煅龙骨、煅牡蛎、糯稻根;⑦纳呆腹胀,加陈皮、麦芽、神曲、山楂、鸡内金、枳壳;⑧失眠多梦,加合欢皮、夜交藤、柏子仁;⑨热病后期损及心阴而心悸者,以生脉散加减。

(3)心阳不振证

证候 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审证求机 本证的病证特点为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及阳虚证表现;基本病机为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

治法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代表方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临床运用 ①形寒肢冷者,重用人参、黄芪、附子、桂枝;②大汗出者,重用人参、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加山茱萸,或用独参汤煎服;③兼见水饮内停者,加葶苈子、五加皮、车前子、泽泻;④夹瘀血者,加丹参、赤芍、川芎、桃仁、红花;⑤兼阴伤者,加玉竹、五味子;⑥心阳不振,以致心动过缓者,加炙麻黄、补骨脂,重用桂枝以温通心阳。

(4)水饮凌心证

证候 心悸,眩晕气急,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细而滑。

审证求机 本证的病证特点为心悸眩晕、舌淡苔白滑及虚寒之象;基本病机为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

治法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代表方 苓桂术甘汤加减。

临床运用 ①兼见恶心呕吐,加半夏、陈皮、生姜;②兼见肺气不宣,水饮犯肺,咳喘、胸闷者,加杏仁、前胡、桔梗,葶苈子、五加皮、防己;③兼见瘀血者,加当归、丹参、川芎、泽兰、益母草;④若心肾阳虚而致浮肿、尿少、阵发性夜间咳喘或端坐呼吸者,用真武汤。

(5)阴虚火旺证

证候 心悸易惊,失眠多梦,思虑劳心尤甚,五心烦热,口干,盗汗,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审证求机 本证的病证特点为心悸而烦、失眠多梦及阴虚证表现;基本病机为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

治法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代表方 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临床运用 ①肾阴亏虚,虚火妄动,遗精腰酸者,加龟甲、熟地黄、知母、黄柏,或用知柏地黄丸;②阴虚而火热不明显者,可单用天王补心丹;③阴虚兼有瘀热者,加赤芍、牡丹皮、桃仁、红花、郁金。

(6)瘀阻心脉证

证候 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审证求机 本证的病证特点为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基本病机为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

治法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代表方 桃仁红花煎加减。

临床运用 ①气滞血瘀,加柴胡、枳壳;②兼气虚加黄芪、党参、黄精;③兼血虚加何首乌、枸杞子、熟地黄;④兼阴虚加麦冬、玉竹、女贞子;⑤兼阳虚加附子、肉桂、淫羊藿;⑥络脉痹阻,胸部窒闷加沉香、檀香、降香;⑦夹痰浊,胸满闷痛、苔浊腻,加瓜蒌、薤白、半夏、陈皮;⑧胸痛甚加延胡索、蒲黄、五灵脂、三七。

(7)痰火扰心证

证候 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痰多黏稠,失眠多梦,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审证求机 本证的病证特点为心悸、胸闷烦躁、苔黄腻;基本病机为痰浊停聚,郁久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

治法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代表方 黄连温胆汤加减。

临床运用 ①痰热郁结,大便秘结较重者,加生大黄;②心悸重者,加珍珠母、石决明、磁石;③火郁伤阴,加麦冬、玉竹、天冬、生地黄;④热象不显,痰浊阻滞心气,而见心悸短气、胸痞胀满、痰多,或食少腹胀、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用导痰汤;⑤脾虚夹痰心悸,用定志丸加半夏、陈皮、谷芽、麦芽、白豆蔻。

4.其他疗法

(1)中成药疗法:①丹参片、银杏叶片、丹参注射液,适用于心脉瘀阻型心悸。②补心气口服液、黄芪注射液适用于心气不足型心悸。③滋心阴口服液适用于心阴虚型心悸。④生脉胶囊适用于气阴两虚型心悸;生脉注射液适用于气阴两虚,脉微欲绝的心悸。⑤心宝丸适用于心阳虚型心悸;参附注射液适用于心阳虚心阳暴脱心悸。

(2)单验方:①酸枣仁粥:酸枣仁末15g,粳米100g,先将粳米熬粥,在将熟之时放入酸枣仁末,继续煮至米熟粥成,宜趁温热时食用。本方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可用于心虚胆怯的心悸。②小麦红枣粥:小麦60g,粳米100g,大枣6枚,龙眼肉15g,先将上述四物洗净,放入砂锅煮成粥,起锅时放入20g白糖,搅匀趁温热时食之。本方具有养心安神、健脾益气的功效,用于心气不足的心悸。③苦参:每日20~30g,水煎服,10天为1个疗程,对房性及室性早搏疗效较好,对窦性心动过速、房颤有一定疗效。④延胡索粉:每次口服3~10g,每日3次,7~10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房性、结性早搏及阵发性房颤。

(3)针灸疗法:主穴:内关、神门、心俞、巨阙。气虚者加气海、膻中;血虚者加膈俞、足三里;痰火者加丰隆、尺泽。瘀血者加血海、膈俞;气虚、血虚者针用补法;痰火、瘀血者针用泻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4)应急措施:脉率快速型心悸(心率≥120次/分):①生脉注射液20~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②苦参注射液2mL肌内注射,每日2次。

脉率过缓型心悸:参附注射液10~20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40mL中缓慢静脉注射,或20~1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

(5)其他:心悸危重症病情变化迅速,猝死风险较高,根据临床情况,积极采取中西医结合抢救措施,并合理使用心脏电复律、经导管射频消融术、起搏器及除颤器植入技术等。

【预防与调护】

1.精神调摄 经常保持心情愉快,精神乐观,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刺激。

2.饮食调摄 饮食有节,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平素饮食忌过饥、过饱,戒烟酒、浓茶、浓咖啡,宜低脂、低盐饮食;心阳虚者忌食生冷,心阴虚者忌辛辣炙煿,痰浊、瘀血者忌过食肥甘,水饮凌心者宜少食盐。

3.起居调摄 生活规律,注意寒温变化,防止外邪侵袭;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剧烈活动及体力劳动;重症应卧床休息。

4.长期治疗 本病病势缠绵,应坚持长期治疗,配合食补、药膳疗法等,增强抗病力;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胸痹、痰饮、肺胀、喘证、痹证等,对预防心悸发作具有重要意义;应及早发现变证、坏病先兆症状,配合心电生理检查,积极做好防治。

【结语】

心悸多因体虚劳倦、情志内伤、外邪侵袭、药食不当等,导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邪扰心神而发病。其病位在心,常与肝、脾、肺、肾相关。心悸病机有虚实之分,虚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实为气滞、血瘀、痰浊、火郁、水饮扰动心神,两者常相互夹杂。虚证之中,常兼痰浊、水饮或血瘀为患;实证之中,则多有脏腑虚弱的表现。治疗上,其虚证者,或补气血之不足,或调阴阳之盛衰,以求气血调和,阴平阳秘,心神得养;其实证者,或行气祛瘀,或清心泻火,或化痰逐饮,使邪去正安,心神得宁。因心中悸动不安为本病的临床特点,故可配合安神之品。因虚者,常配以养血安神之品;因实者,则多配用重镇安神之品。

附:实践技能、医学综合相关考点模拟题

一、《中医内科学》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相关考点模拟题

第一站 病案分析(总分40分。中医内科病案分值占20分)

患者王某,女,60岁。心慌胸闷,失眠多梦两月余,加重5天。患者近两个月反复出现心慌不宁,失眠多梦,胸闷烦躁。5天来,心慌加重,不能自主,有时持续1小时方能缓解。查体:T 36.0℃,P 110次/分,R 20次/分,BP 120/80mmHg。心率110次/分,心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两肺呼吸音清,腹部检查未见异常,下肢无凹陷性水肿。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促。

中医疾病诊断(4分):心悸。

中医证候诊断(4分):痰火扰心证。

辨病辨证依据(5分)

1.辨病 患者因出现心慌胸闷,失眠多梦。中医辨病为心悸。

2.辨证 心慌不宁,失眠多梦,胸闷烦躁,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促。辨为痰火扰心证。

3.病因病机分析 由于痰浊内停,郁久则化热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而发为本病。

病证鉴别(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生不考):略。

治法(2分):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代表方(2分):黄连温胆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3分):

黄 连6g 竹 茹12g 枳 实6g 半 夏6g

陈 皮6g 生 姜6g 茯 苓10g 甘 草3g

煎服法: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服。

第二站 中医临证(含中医技术操作、病史采集、中医临床答辩三部分。共35分,20分钟)

心悸病史采集举例(现场口述)(10分)

根据试题提供的“患者主诉”,回答如何询问现病史及相关病史。

患者李某,男,60岁。心悸1月余,加重1周。

(一)现病史

1.根据主诉及相关的鉴别诊断问诊

(1)发病的病因和诱因:是否因情志刺激、紧张、劳倦及饱食等诱发。

(2)针对主症(心悸)询问:心悸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有无规律性,加剧或缓解的因素。有无心胸疼痛,是否易惊,有无胸闷气短、动则尤甚。

(3)相关鉴别诊断的问诊:有无原因不明的疲乏及呼吸困难。有无头晕、面色无华及其他不适。

2.诊治经过

(1)发病以来是否到医院就诊,有无做过相关检查,如血压、CT、心电图等,检查结果如何。

(2)用药及治疗情况。用过哪些药物(药物名称、使用剂量),做过何种治疗,疗效如何。

3.发病以来一般情况问诊,如精神、饮食、睡眠、二便情况等。

(二)相关病史

1.既往史。有无心脏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病史。有无精神刺激史。有无肾上腺素、麻黄素、咖啡因等药物服用史。有无嗜好浓茶、咖啡、饮酒等情况。

2.个人史及药物、食物过敏史。

3.家族史。

要求:问诊顺序合理,条理清晰,体现中医临床思维。

第三站 西医临床(含体格检查、西医操作、西医临床答辩三部分。分值占25分,20分钟。本教材略)

二、《中医内科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试模拟题

(一)A1型题

1.下列心悸概念哪项是错的(  )

A.包括惊悸、怔忡 B.患者自觉心中悸动不安

C.临床多呈阵发性 D.可以自行调整而平息

E.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引发

2.水饮凌心心悸的治则及选方是(  )

A.振奋心阳,理气通络;丹参饮 B.振奋心阳,养心安神;归脾汤

C.振奋心阳,化气行水;苓桂术甘汤 D.振奋心阳,补血养心;生脉散

E.振奋心阳,化瘀化血;朱砂安神丸

3.心阳不振心悸的代表方是(  )

A.天王补心丹 B.归脾汤

C.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D.苓桂术甘汤

E.朱砂安神丸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心悸诊断依据的是(  )

A.伴有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B.劳倦、饱食等因素可诱发

C.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心搏异常 D.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

E.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

(二)A2型题

1.下列心悸,针对临床表现方用苓桂术甘汤,治以“振奋心阳,化气行水”的是(  )

A.心悸,喜惊易怒 B.心悸,头晕乏力

C.心悸不宁,心烦少寐 D.心悸胸憋,喘咳浮肿

E.心悸不安,胸闷气短

2.某患者自觉心悸胸憋,喘咳浮肿,眩晕肢冷,胸脘痞满,小便短少,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苔白滑,脉弦滑。方证对应为(  )

A.心悸(水饮凌心):苓桂术甘汤

B.心悸(心阳不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C.心悸(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

D.心悸(心血瘀阻):桃仁红花煎

E.心悸(心火亢盛):清心丸

3.患者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证机概要为(  )

A.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神摇不安

B.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C.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

D.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

E.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

(三)B型题

A.心 B.脾、肾、肝、肺

C.气、血、阴、阳亏损 D.气、瘀、痰、饮阻滞心脉

E.阴阳俱虚

1.心悸的病位在(  )

2.心悸实证的原因(  )

A.安神定志丸加减 B.归脾汤加减

C.天王补心丹加减 D.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

E.桂附理中汤加减

3.心血不足型心悸可用(  )

4.阴虚火旺型心悸可用(  )

【参考答案】

A1型题:1.D 2.C 3.C 4.A

A2型题:1.D 2.A 3.B

B型题:1.A 2.D 3.B 4.C FLk52jrZK2XilzZPw0shbw79seUXOzFXbRwAUSXMDQ0zDjXUTU1vwC8dUQUsczT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