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掌握哮病的治则,发作期、缓解期的辨证论治。
2.熟悉哮病的定义、主因、病机及病证鉴别。
3.了解哮病的源流、其他疗法、预防调护。
1.能够对哮病发作期、缓解期各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2.运用已有知识应答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要点。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动触发,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所引起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临床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由于哮必兼喘,故哮病又称哮喘。
《黄帝内经》虽无哮病,但有“喘鸣”“齁 ”之类的记载。《金匮要略》称之为“上气”,指出“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并从病理上将其归属于痰饮病中的“伏饮”证。汉代张仲景所创方剂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为后世治疗哮病所常用。元代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丹溪心法》有专篇论述,认为“哮喘专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明代虞抟《医学正传》进一步对哮与喘做了明确的区别,指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张介宾认为哮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并增补了哮病的治疗措施。
西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嗜酸性细胞增多症(或其他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引起的哮喘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考点:病因、病位、基本病机
哮病发生的主因为宿痰(伏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以及海腥发物、花粉烟尘等诱因引动触发,以致痰随气升,气因痰阻,壅塞气道,肺管挛急狭窄,通畅不利,痰气相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见痰鸣如吼,气息喘促。正如《证治汇补·哮病》所说:“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
1.常见病因
(1)外邪侵袭:①风寒、风热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痰,成为“夙根”;②吸入花粉、烟尘、异味气体、动物毛屑,阻塞气道,肺失宣发,津液凝聚,痰浊内蕴。
(2)饮食不当:①过食生冷,津液凝聚,寒饮内停;②嗜食酸咸、甘肥、甜腻,积痰生热,痰浊内生,上干于肺,成为“夙根”;③进食鱼虾蟹等发物,脾失健运,内生痰湿,古有“食哮”“鱼腥哮”“卤哮”“醋哮”“糖哮”。
(3)体虚病后:①先天不足、肾气虚弱,易受外邪侵袭,即“幼稚天哮”;②病后体弱,幼年患麻疹、顿咳或反复感冒、咳嗽日久,肺气亏虚,气不布津,痰饮内生;③阴虚火旺,蒸液为痰,痰热胶结。
2.病机概要
(1)基本病机: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搏击,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失宣降。
(2)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严重者累及于心。
(3)病理性质:发作时为痰阻气闭,病理性质以邪实为主,有寒痰、痰热之分。若长期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热耗灼肺肾之阴,则可从实转虚。在平时表现为肺、脾、肾等脏气虚弱之候。大发作时邪实与正虚错杂并见。
(4)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
(5)病机转化:若哮病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热伤及肺肾之阴,则可从实转虚。肺虚不能主气,气不布津,则痰浊内蕴,并因肺不主皮毛,卫外不固,而更易受外邪的侵袭诱发;脾虚不能转输水津上归于肺,反而积湿生痰;肾虚精气亏乏,摄纳失常,则阳虚水泛为痰,或阴虚虚火灼津生痰,因肺、脾、肾虚所生之痰上贮于肺,影响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可见,哮病为本虚标实之病,标实为痰浊,本虚为肺、脾、肾虚。因痰浊而导致肺、脾、肾虚衰;肺、脾、肾虚衰又促使痰浊生成,使伏痰益固,且正虚降低了机体抗御诱因的能力。本虚与标实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故本病难以速愈和根治。发作时以标实为主,表现为痰鸣气喘;在间歇期以肺、脾、肾等脏器虚弱之候为主,表现为短气、疲乏,常有轻度哮症。若哮病大发作,或发作呈持续状态,邪实与正虚错综并见,肺肾两虚而痰浊又复壅盛,严重者因不能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命门火衰不能上济于心,致心阳不足,水气不化,水气凌心,甚至发生“喘脱”危象。
1.临床表现
(1)主症:发作突然,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
(2)次症:发病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过敏先兆。常伴有口唇指甲发绀、汗出、烦躁、乏力,约数分钟至数小时后缓解。
2.病史 多有过敏史或家族史。可因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花粉烟尘、海腥发物等诱发。
3.相关检查
(1)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如并发感染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外源性者血清IgE值增加显著,痰液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
(2)胸部X线或CT检查:发作时两肺透亮度增加,膈肌低平,呈充气过度。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注意有无感染、肺不张、气胸、纵隔气肿等。
(3)呼吸功能检查:发作期有关呼吸流速的全部指标均显著下降,重症哮喘气道阻塞严重,可使PaCO 2 上升,表现为呼吸性酸中毒。
(4)动脉血气:哮喘发作严重时有缺氧,PaO 2 降低、PaCO 2 下降,表现为呼吸性碱中毒。当出现呼吸肌疲劳时,PaCO 2 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当病情进一步恶化时PaO 2 继续降低,而PaCO 2 逐渐升高,出现呼吸性酸中毒。严重缺氧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5)特异性变应原检测:皮肤过敏原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查,可证实患者的变态反应状态,了解诱发哮喘的过敏原和种类。。
考点:哮病与喘证的主要区别
1.哮病和喘证 二者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以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以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2.哮病与支饮 支饮亦可表现痰鸣气喘的症状,大多由于慢性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而成咳喘,病势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的界限不清,以咳嗽和气喘为主;哮病往往间歇发作,突然起病,服用平喘药后可迅速缓解,喉中哮鸣有声,轻度咳嗽或不咳。
哮病的辨证应在分辨发作期与缓解期的前提下,首先辨哮证发病特点,其二辨哮之寒热偏盛,其三辨肺脾肾之虚。
1.辨发病特点 哮证发作如有明显的季节性,且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症状,则本病与肺虚卫表不固有关,此时当着重辨风寒与风热。哮证发作如与饮食密切相关,则多为脾虚痰蕴,当着重辨清痰湿与痰热之不同。如哮证发作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即能缓解者,病情较轻,若持续时间较久者,当警惕发生喘脱的可能。
2.辨寒热偏盛 寒哮者,因寒饮伏肺,遇感触发,则呼吸气促,喉中哮鸣,痰白清稀多泡沫。热哮证,因痰热蕴肺,遇感诱发,则气粗息涌,痰鸣如吼,痰黄稠厚,咳吐不利。辨哮病寒热,见表2-6。
表2-6 哮病寒热辨证
3.辨肺脾肾虚损 肺虚者,自汗畏风,少气乏力,极易感冒;脾虚者,食少便溏,痰多;肾虚者,短气,动则喘甚,腰酸膝软。哮病虚实辨证,见表2-7。
表2-7 哮病虚实辨证
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基本原则。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当清化肃肺,寒热错杂者,当温清并施;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属风痰为患者又当祛风涤痰;反复日久,正虚邪实者,又当兼顾,不可单纯祛邪。若发生喘脱危候,当急予扶正救脱。平时应扶正治本,阳虚者应予温补,阴虚者则予滋养,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
考点:各证型的证候、基本病机、治法、方药
1.发作期
(1)冷哮证
证候 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清稀色白多泡沫,咯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审证求机 本证以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痰清稀、形寒背冷、口不渴、苔白滑、脉弦紧为辨证要点;基本病机为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降。
治法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代表方 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临床运用 ①痰壅喘逆不得卧,加葶苈子、苏子;②表寒里饮,表寒证较突出者,可加桂枝等;③若病久阳虚阴盛,发作频繁,发时喉中痰鸣如鼾,声低气短不足以息,咳痰清稀,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可用苏子降气汤加补骨脂、沉香、胡桃肉、山茱萸、诃子、黄芪等以温阳补虚、降气化痰、纳气平喘,标本同治。
(2)热哮证
证候 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稠厚,咯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天热易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审证求机 本证以喘促气急、喉中痰鸣如吼、痰黄黏稠、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基本病机为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
治法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代表方 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临床运用 ①痰稠胶黏,加知母、瓜蒌仁、胆南星、浙贝母、海蛤粉;②气息喘促,加葶苈子、地龙;③便秘,加大黄、芒硝、全瓜蒌;④内热偏盛,加石膏、金银花、鱼腥草。
(3)寒包热哮证
证候 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色黄,或黄白相间,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腻、微黄,舌尖边红,脉弦紧。
审证求机 本证的病证特点为喉中哮鸣有声,痰黏色黄,或黄白相间,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痛、脉弦紧;基本病机为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
治法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代表方 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临床运用 ①表寒重者加桂枝、细辛;②喘哮痰鸣气逆者,加射干、葶苈子、苏子;③咳痰稠黄胶黏者,加黄芩、前胡、瓜蒌皮等。
(4)风痰哮证
证候 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咳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喘急胸满,或胸部憋塞,但坐不得卧,无明显寒热表现,面色青暗,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随之迅速发作;舌苔厚浊,脉滑实。
审证求机 本证的病证特点为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暗,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舌苔厚浊,脉滑实;基本病机为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
治法 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代表方 三子养亲汤加味。
临床运用 ①痰壅喘急,不能平卧,加葶苈子、猪牙皂角;②感受风邪而发作者,加苏叶、防风等。
(5)虚哮证
证候 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口唇爪甲青紫,咳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黏起沫,面色苍白或颧红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脉沉细或细数。
审证求机 本证的病证特点为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咳痰无力;基本病机为哮病久发,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
治法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代表方 平喘固本汤加减。
临床运用 ①肾阳虚者,加附子、鹿角片、补骨脂;②肺肾阴虚者,配沙参、麦冬、生地黄;③痰气瘀阻,口唇青紫者,加川芎、红花;④气逆于上,动则气喘者,加蛤蚧摄纳肾气。
2.缓解期 哮病反复频发,正气必虚,多见于肺、脾、肾三脏,故在平时缓解期,应培补正气,从本调治,以减轻或控制其发作,分别从肺、脾、肾着手治之,尤以补肾为要,因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内寓元阴、元阳,肾中精气充足,则根本得固。
(1)肺脾气虚证
证候 有哮喘反复发作史。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审证求机 本证以自汗、恶风、易感冒及痰多稀白、纳呆脘胀、便溏为辨证要点;基本病机为哮病日久,肺脾气虚,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
治法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代表方 六君子汤加减。
临床运用 ①表虚自汗加黄芪、浮小麦、麻黄根、煅牡蛎;②怕冷,畏风,易感冒,可加桂枝、白芍、防风、附片;③痰多者加紫菀、款冬花。
(2)肺肾两虚证
证候 有哮喘发作史。短气喘息,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脉沉细。
审证求机 本证的病证特点为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五心烦热,口干及肺肾阴虚见症;基本病机为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
治法 补肺益肾。
代表方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临床运用 ①肺肾两虚证,肺气阴两虚为主者加黄芪、沙参、百合;②肾阳虚为主者,加补骨脂、淫羊藿等;③肾阴虚为主者,七味都气丸加麦冬、龟甲胶、参蛤散;④另可常服紫河车粉补益肾精。
1.耳针疗法 发作期取定喘、内分泌、皮质下,缓解期可加脾、肾等,均用王不留行籽外贴耳穴。
2.针灸疗法 发作期选穴:定喘、天突、内关穴;咳嗽痰多加孔最、丰隆。每次选用1~2个腧穴,用重刺激,留针30分钟,每隔5~10分钟捻针1次,每日或隔日1次,背部加拔火罐。缓解期选穴:大椎、肺俞、足三里;肾虚加肾俞、关元;脾虚加中脘、脾俞。每次选2~3穴,较轻刺激,间日治疗1次。
3.单验方 白芥子、延胡索各20g,细辛、甘遂各12g,共为细末,分3次用,加麝香0.6g,和匀,用姜汁调成膏状,摊在油纸上,贴肺俞、膏肓、百劳等穴,胶布固定,3~4小时去之,每10天贴1次,连贴3次,连续3年,发作期贴敷有治疗作用,缓解期贴药有预防效果,最好在夏季三伏天贴治。
考点:转归预后
本病易于反复发作,迁延难愈。部分儿童、青少年至成年时,肾气日盛,正气渐充,辅以药物治疗,可以中止发作;中老年、体弱病久,肾气渐衰,发作频繁者则不易根除。临床要遵循“未发时扶正为主”“已发时攻邪为主”的原则,当哮喘出现持续状态或大发作时,要谨防喘脱和内闭外脱,应及时抢救治疗。
1.饮食调摄 饮食宜清淡而富营养,忌生冷肥甘厚味、海腥发物、辛辣等食物,并戒除烟酒。避免接触到刺激性气体、灰尘、花粉等。
2.精神调摄 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精神紧张、恼怒,树立信心。
3.寻找并祛除诱因 预防感冒,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因寒冷空气的刺激而诱发。
4.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或慢跑、呼吸体操等方法长期锻炼,增强体质。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不能平卧为特征。哮病的发病内因以痰伏于肺为关键,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而诱发。哮病发作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挛急狭窄,调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所致。病位初起在肺,日久渐及脾、肾、心。病性有寒热虚实之不同,发时以邪实为主,治当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属寒者,温化宣肺,属热者,清化肃肺,寒热夹杂,虚实并见者,治当分清主次兼顾以治之;未发时以正虚为主,治当扶正固本,采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法,尤以补肾为要,因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精气充足则根本得固;补肺可加强卫外功能,防止外邪入侵;补脾可杜绝生痰之源。如此可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
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病程较长、难以根除的疾病,一般预后较差。部分青少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渐充,正气日盛,再辅以药物治疗,可以终止发作。而中老年及体弱患者,肾气渐衰,发作频繁,则不易根除;或在平时有轻度哮鸣气喘,若大发作时持续不已,甚则出现喘脱危候。如长期不愈,病由肺脏影响及脾、肾、心,可转为肺气胀满,不能敛降之肺胀。
第一站 病案分析(总分40分。中医内科病案分值占20分)
郝某,女,48岁,工人,已婚。患者家族中有哮病史,幼年时反复出现发作性喉中痰鸣气喘,2天前因天气转凉而出现喉中哮鸣,声如拽锯,呼吸困难,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咳痰黏腻难出,咳白色泡沫痰,无明显寒热倾向,自觉鼻、咽、眼、耳发痒,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遂来就诊。舌苔厚浊,脉滑实。
中医疾病诊断(4分):哮病(发作期)。
中医证候诊断(4分):风痰哮证。
辨病辨证依据(5分)
1.辨病 患者家族中有哮病史,幼年时反复发作,加上天气转凉诱发,出现喉中有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痰黏腻难出,咳白色泡沫痰,鼻痒,流涕,胸部憋塞。中医辨病为哮病(发作期)。
2.辨证 咳痰黏腻难出,咳白色泡沫痰,无明显寒热倾向,自觉鼻、咽、眼、耳发痒,鼻塞,流涕,胸部憋塞,舌苔厚浊,脉滑实。辨证为风痰哮证。
3.病因病机分析 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
病证鉴别(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生不考):略。
治法(2分):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代表方(2分):三子养亲汤加味。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3分):
紫苏子10g 白芥子10g 莱菔子10g 麻 黄6g (先煎) 半 夏6g
杏 仁6g (后下) 厚 朴9g 僵 蚕6g 陈 皮9g 茯 苓6g
煎服法: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服。
第二站 中医临证(含中医技术操作、病史采集、中医临床答辩三部分。分值共35分,20分钟)
哮病病史采集举例(现场口述)(10分)
根据试题提供的“患者主诉”,回答如何询问现病史及相关病史。
陈某,女,55岁。胸闷喘息、痰鸣气促反复发作10余年,加重1个月。
(一)现病史
1.根据主诉及相关的鉴别诊断问诊
(1)发病的病因和诱因:有无外感、气候变化、异味刺激、异物吸入、饮食劳倦、情绪波动等诱因。
(2)针对主症询问:发病喉中痰鸣声音特点,气喘的情况(程度、持续时间,诱发或缓解因素),气促的情况(吸气或呼气困难),有无发热、自汗盗汗,有无胸闷胸痛、面色青紫或苍白、四肢厥冷、下肢水肿、消瘦、腰酸耳鸣。
(3)相关鉴别诊断的问诊:有无咳嗽、咳痰,痰的特点(色、质、量、味),有无鼻痒、喷嚏、胸闷等先兆,发病季节有无规律性。
2.诊疗经过
(1)是否到医院就诊,是否做过血常规、痰液检查、呼吸功能检查、胸部X线检查等,是否确诊。
(2)用过何种药物,做过何种治疗,疗效如何。
3.发病以来一般情况问诊,如精神、饮食、睡眠情况等。
(二)相关病史
1.既往疾病史:有无哮喘病史,有无肺系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气喘症状。
2.有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3.家族史(有无遗传病病史),有无吸烟、饮酒史;月经、婚育史等情况。
要求:问诊顺序合理,条理清晰,体现中医临床思维。
第三站 西医临床(含体格检查、西医操作、西医临床答辩三部分。分值占25分,20分钟)
(一)A1型题
1.治疗哮病缓解期肺脾气虚证,应首选( )
A.理中汤 B.六君子汤 C.黄芪建中汤
D.苏子降气汤 E.补中益气汤
2.哮病的宿根为( )
A.寒 B.热 C.痰
D.气 E.火
3.哮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 )
A.喉间痰鸣,呼吸急促 B.咳嗽气急,张口抬肩 C.气急喘促,咳吐浊唾
D.呼吸困难,气喘发憋 E.气急喘促,咳吐脓血
(二)A2型题
1.患者张某,男,65岁。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气促,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色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身痛,口干欲饮,舌苔白腻,舌边尖红,脉弦紧。其治法是( )
A.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B.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C.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D.清热泻肺,豁痰开窍 E.泻肺通腑,宣肺清热
2.患者,女,60岁。症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面色晦青,形寒肢冷,苔白滑,脉弦紧者。选用下列何方( )
A.定喘汤 B.控涎丹 C.温胆汤
D.葶苈大枣泻肺汤 E.射干麻黄汤
3.患者,54岁。哮病10余年,加重半月。经治略平,但仍感胸闷气短,动则喘甚,吸气不利,腰酸乏力,不耐劳累,或烦热颧红,口干,舌红少苦,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苔淡白质胖,脉沉细。证属( )
A.痰浊阻肺证 B.下虚上实证 C.肺肾两虚证
D.心阳欲脱证 E.脾肾两虚证
(三)A3型题
佘某,男,45岁。哮喘反复发作7年,近1周频繁发作,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痰黄质稠,咳吐不利,胸闷胁胀,咳则尤甚,口干面赤自汗,指端微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本疾病证候诊断为( )
A.风痰哮证 B.冷哮证 C.寒包热哮证
D.虚哮证 E.热哮证
2.本疾病的治法为( )
A.清热化痰,宣肺定喘 B.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C.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D.解表散寒,消热化痰 E.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3.下列哪首方剂适宜本病例( )
A.三子养亲汤 B.厚朴麻黄汤 C.越婢加半夏汤
D.定喘汤 E.小青龙加石膏汤
(四)B型题
A.痰白多泡沫或痰白而黏 B.腥臭脓痰 C.痰色黄,黏浊稠厚
D.痰液清稀色白 E.痰稠黄胶结
1.热哮之痰的特点是( )
2.冷哮之痰的特点是( )
【参考答案】
A1型题:1.B 2.C 3.A
A2型题:1.A 2.E 3.C
A3型题:1.E 2.A 3.D
B型题:1.C 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