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体外膜肺氧合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通过体外循环代替或部分代替心肺功能,来治疗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的危重患者,以挽救生命或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适应证】

1.主要用于病情严重(预期病死率80%以上),但有逆转可能的患者。年龄>32周,体重>1.5kg的新生儿,并且没有颅内出血(一级以上)、没有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机械通气的时间超过14天,吸入100%浓度氧气>4小时,PaO 2 仍<40mmHg。常应用于胎粪吸入综合征、顽固性肺动脉高压(超过2/3的收缩压)、先天性膈疝、重症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2.成人或儿童因为气体交换不良而导致的顽固性低氧血症,动脉氧分压/吸入氧浓度<100;静态肺顺应性<0.5mL/(cmH 2 O·kg);肺内分流分数>30%;吸入氧浓度100%持续2小时,脉搏氧饱和度<90%;对PEEP增加时肺顺应性和动脉氧分压均没有改善;机械通气时间<7天。常应用于重症肺炎,手术后、创伤或全身重症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哮喘持续状态,吸入性肺损伤,肺栓塞,全身重症感染。

3.成人与儿童因心肺功能障碍引起的顽固性低心排,尽管最佳化的药物治疗,仍然无法改善,血乳酸持续增高、持续性低血压或术后脱离体外循环机失败。

4.成人进行心肺移植的过渡手段。

【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

(1)急、慢性不可逆性疾病。

(2)恶性肿瘤。

(3)中、重度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4)活动性出血或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5)无法解决的外科问题。

2.相对禁忌证

(1)高龄患者(年龄>70岁)。

(2)长期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

(3)进展性肺间质纤维化。

【操作方法】

1.患者准备 患者在进行体外膜肺氧合前均需完善胸部X线、动脉血气分析、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INR(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全血细胞计数、血清电解质、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肝功能、心脏超声、血乳酸等检查。

2.用物准备 离心泵、氧合器、管道支架系统、体外循环管道、动静脉穿刺导管;乳酸林格液、肝素、白蛋白、肾上腺素;单采红细胞,新鲜冷冻血浆,血小板(新鲜冷冻血浆和血小板在血库保存,需要时解冻)。

3.操作步骤

(1)选择体外氧合的模式和穿刺部位,建立循环通路。

1)静-静脉通路:是治疗呼吸衰竭最常用的途径,应用经皮Seldinger法穿刺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将导管置入上、下腔静脉内作为静脉引流管,另一根导管通过静脉置入右心房内作为回血管。目前多采用双腔导管,减少穿刺部位。静-静脉通路的优点是可以通过经皮穿刺技术来完成,而且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低,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存在下肢缺血的危险;缺点是氧合不完全,容易引流不畅,对心脏无辅助作用。

2)静-动脉通路:是治疗心肺功能衰竭的常用途径,应用经皮Seldinger法穿刺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将导管置入右心房或下腔静脉内作为静脉引流管,另一根导管通过颈动脉(新生儿、儿童)或股动脉置入主动脉的根部作为回血管。静-动脉通路的优点是对心肺同时进行辅助,保证主要器官的灌注和氧供;缺点是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高,选择股动脉时容易导致肢端缺血。

(2)连接并安装体外循环管道,并用2000U/L肝素生理盐水预冲管道,将空氧混合气体连接到氧合器上,固定各连接处,检查渗漏。

(3)患者全身肝素化,调整并维持活化凝血时间(ACT)在160~220秒。连接患者,缓慢调整血流速度,渐进性增加流速到50~60mL/(min·kg)。静-动脉模式时维持循环量要求超过心排出量的50%,并且维持合适的氧合、血压和酸碱状态;静-静脉模式时,因为是并行循环,维持循环量不一定超过50%,只要维持合适的氧合和酸碱平衡。

(4)患者的氧合和循环改善后,将呼吸机的条件降到对肺损伤最低的状态,即吸气压力10~30cmH 2 O,频率5~10/min,吸入氧浓度为40%。

(5)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另外根据需要进行如下检查:①每天1次肝功能检查。②每天1次BUN、Cr、血镁、血钙、血磷检查。③每天2次全血细胞计数检查。④每天3次凝血功能检查(ACT、APTT、INR、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⑤根据临床需要进行血气分析检查。⑥根据病情变化检测患者的血糖和血乳酸。⑦每小时检查1次穿刺侧肢端血运情况。⑧每天1次胸部X线检查。

(6)治疗的目标:①维持患者的血红蛋白≥80g/L,血细胞比容≥24%。②血小板计数≥50×10 9 /L。③正常的肝脏功能检验结果。④注意保温,鼻温36~37.5℃。⑤ACT在160~220秒或APTT维持在50~80秒。⑥可以接受的血气分析结果。⑦平均动脉压≥65mmHg。⑧中心静脉压维持在8~12mmHg。⑨尿量≥1mL/kg。

(7)整个治疗期间可以适当镇静,但不要求麻醉,以便对神经系统进行评价。

(8)撤离体外膜肺氧合的标准

1)肺功能(患者停止氧合6小时以上):①呼吸机吸入氧浓度≤60%。②PEEP 5cmH 2 O。③动脉血氧饱和度>90%,PaCO 2 <50mmHg。④静态肺顺应性≥0.5mL/(cmH 2 O·kg)。

2)心脏功能:①最低剂量的正性肌力药物,肾上腺素≤2μg/min。②心室辅助流量≤1L/min。③心排指数>2L/(min·m 2 )。④肺毛细血管嵌楔压和(或)中心静脉压<16mmHg。

(9)将体外循环的血液回输患者体内,并予以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使ACT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停止血泵,拔出静脉内引流管和静脉(或动脉)内的回血管,穿刺部位加压包扎,防止出血或血肿形成。

(10)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穿刺侧肢端血运情况。

4.注意事项

(1)体外膜肺氧合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新生儿最常见的是颅内出血,成人最常见的是胃肠道出血和手术切口出血。因此,在治疗期间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如果出现出血并发症,调整肝素剂量,维持ACT 160~180秒,并将血小板计数校正到100×10 9 /L。

(2)治疗期间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胆红素和尿的颜色变化情况,如果出现严重的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和血红蛋白尿,要注意保护肝、肾功能,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3)注意无菌操作,全身应用抗生素,防治全身重症感染,如果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立即采集血液、痰和尿的标本,并进行培养。

(4)禁止在体外循环的管道上输注脂肪乳,避免影响氧合器的氧合效果。

【操作后处理】

1.积极处理原发病,器官保护,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加强翻身、拍背,定时用吸痰器排痰以利肺部扩张,并加强湿化雾化以利痰液湿化并咳出。

3.注意导管固定,避免牵扯滑脱。

4.维持身体舒适,减轻患者的疼痛或焦虑,必要时给予适当镇静剂。

5.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避免注射脂肪乳剂,采取集中护理以促进休息。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出血 ECMO一般采用全身肝素化,出血不可避免,严重出血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如果ACT小于300秒,血小板高于10×10 9 /L,不易发生出血。出血严重时,如果能在呼吸支持下维持生命体征,可考虑终止ECMO。一般来说,ECMO停止1~2小时,ACT可恢复正常。终止ECMO一段时间后仍出血不止,可危及生命,应进行手术止血。

2.感染 由于使用有创的ECMO治疗,插管较粗且多,停留时间长,均增加感染机会,加上患者处于多脏器衰竭、机体抵抗力低下的状态,继发感染的危险性很高。定时开窗通风,进行空气消毒机及紫外线消毒,专人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根据药敏试验应用抗生素,及时更换穿刺口渗血敷料,以减少感染机会。

3.溶血 主要原因有泵头内血栓形成,管路扭折、血栓形成,静脉引流负压过大,长时间流量过大等。一旦出现溶血,应积极处理,减少对肾脏等的损害。针对原因进行处理,如更换管路和离心泵头、减小负压等,同时也要碱化尿液、利尿,必要时可行血浆置换。

4.血栓 长时间ECMO支持导致大量血液成分破坏,全身炎症反应,抗凝不充分,以及下肢制动,易形成血栓。静脉端出现小的栓子可通过调整抗凝处置,如果血凝块阻断了血流,需更换整套管路;如果动脉端发现血凝块(如氧合器顶部或动脉管路),应当更换整套管路。

5.末端肢体缺血 肢体缺血坏死与ECMO插管有较为明确的关系,以插管部位远端肢体缺血较为常见。对于股动脉插管,为了避免发生远端肢体缺血,可以采用16号套管针或更粗的侧路供血;在有肢体远端血供的情况下,应密切观察肢体远端供血情况,防止缺血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肢体缺血,则提示预后不良。

(梁兆雄 魏力) 5l2+xNCfA6tUgEzyMfJKCvMGhjMJbhONCabPNhldsHUhODXNYZjW+kCWLBcYYCb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