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合称为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民健康和社会劳动力的重要疾病。在人类跨入21世纪以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重大疾病,它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质量和期望寿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不仅给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积极开展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及危险因素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为全身各器官组织运输血液,通过血液将氧、营养物质等供给组织,并将组织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维持生命活动。此外,循环系统还具有内分泌功能。
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形似倒置的、前后稍扁的圆锥体,约本人拳头大小。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约2/3位于正中线左侧,1/3位于正中线右侧。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心底朝向右后上方。
1.心脏的四个腔 心脏被心间隔及房室瓣分成4个心腔,即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图3-1)。
2.四个瓣膜的位置 同侧房室间有房室瓣相通,右心房室之间的瓣膜称为三尖瓣,左心房室之间的瓣膜称为二尖瓣,两侧房室瓣均有腱索与心室乳头肌相连。左、右心室与大血管之间也有瓣膜相隔,位于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瓣膜称为主动脉瓣,位于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瓣膜称为肺动脉瓣。炎症、退行性改变等因素可引起瓣膜粘连、挛缩、钙化、僵硬,可导致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3.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有节律地跳动,是由于心脏本身有一种特殊的心肌纤维,具有自动节律性兴奋的能力。心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和浦肯野纤维(图3-2)。
    图3-1 心脏的四个腔室和瓣膜
    图3-2 心脏传导系统
4.心脏的血液供应 心脏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分前降支和回旋支。前降支主要负责心脏前壁、左室前侧壁及室间隔前2/3部位的心肌供应,回旋支主要负责左室侧壁、后侧壁及高侧壁部位心肌的血液供应。右冠状动脉主要供应右心室、左心室下壁、后壁及室间隔的后1/3部位的心肌。
循环系统的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3类。动脉的主要功能为输送血液到组织器官,其管壁含平滑肌和弹性纤维,能在各种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下收缩和舒张,影响局部血流量,改变血流阻力,故又称“阻力血管”。毛细血管是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故又称“功能血管”。静脉管壁薄,弹性小,主要功能是汇集从毛细血管来的血液,将血液送回心脏,其容量大,又称“容量血管”。阻力血管与容量对维持和调节心功能有重要作用。
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泵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再通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返回右心房,此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及其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再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此为肺循环(图3-3)。房间隔、室间隔结构完整及心脏瓣膜结构与功能正常,方能保证血液朝一个方向流动,防止出现血液反流或分流。
    图3-3 血液循环图
1.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 主要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当交感神经兴奋时,通过肾上腺素α和β 1 受体,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当副交感神经兴奋时,通过乙酰胆碱能受体,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外周血管扩张,血管阻力减小,血压下降。
2.调节循环系统的体液因素 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内皮因子、某些激素和代谢产物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是调节钠钾平衡、血容量和血压的重要因素。血管内皮细胞生成的收缩物质,如内皮素、血管收缩因子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内皮细胞生成的舒张物质,如前列环素、一氧化氮等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这两类物质的平衡对维持正常的循环功能起重要作用。
心源性呼吸困难是指各种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最常见的病因是左心衰竭引起的肺淤血,亦见于右心衰竭、心包积液、心脏压塞时。主要表现为病人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病因】
心源性呼吸困难最常见的病因是左心衰竭引起的肺淤血,亦见于右心衰竭、心包积液、心脏压塞时。主要是由于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肺水肿使气体弥散功能下降,以及肺泡内张力和肺循环压力增高,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所致;或者由于右心衰竭导致体循环淤血,使右心房与上腔静脉压力增高、刺激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以及肝淤血、胸水、腹水等使呼吸运动受限所致;同时也与心输出量减少和血流速度变慢,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有关。
【特点】
心源性呼吸困难常表现为:①劳力性呼吸困难:体力活动时发生或加重,休息后缓解或消失,常为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②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心源性呼吸困难的特征之一。常发生在夜间,于睡眠中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坐起,呼吸深快。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重者咳喘、咳白色泡沫样痰、气喘、发绀、伴肺部哮鸣音,称为“心源性哮喘”;③端坐呼吸:为严重肺淤血表现,即静息状态下患者仍觉得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患者常需高枕卧位方可使憋气好转。
【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淤血、肺水肿或伴肺部感染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呼吸困难所致能量消耗增加和机体缺氧状态有关。
3.焦虑 与呼吸困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睡眠、病情呈加重趋势有关。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 根据病情采取抬高床头、半卧位、端坐位或设置跨床小桌伏桌休息,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衣服、被褥轻软,有助于减轻呼吸困难。根据呼吸困难的程度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量,如劳力性呼吸困难者,应减少活动量,以不引起症状为度。对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者,应给予高枕卧位或半卧位,加强夜间巡视。对端坐呼吸者,可使用床上小桌,让患者伏桌休息,必要时双腿下垂。注意患者体位的舒适与安全,必要时加用床档防止坠床。
(2)饮食指导 告知患者摄取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不宜吃易产气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保持呼吸道通畅 指导患者做深缓呼吸,通过各种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
2.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呼吸、脉搏、血压、意识状态、皮肤黏膜颜色、肺部呼吸音以及心脏体征的变化,观察动脉血气分析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的变化,并注意有无新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由此判断护理措施是否有效,病情有无好转以及有无新情况出现。
3.氧疗 根据病情和疾病的性质,选择氧疗的方法和类型,氧流量一般为2~4L/min,肺心病患者一般1~2L/min,而急性左心衰竭者需要高流量鼻导管或面罩加压给氧。
4.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强心剂、利尿药、扩血管药物等,并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5.心理护理 多关心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告知患者通过避免诱因,合理用药可以控制病情的进展,缓解症状;而不良情绪不利于呼吸困难的改善,甚至会加重病情。教育亲属对患者既要多关心,又不要过于迁就,使其在家庭成员的支持和帮助下,最大限度地做到生活自理。
6.健康指导 告知患者呼吸困难的常见原因和诱因,并教给其预防方法。嘱其保持居室安静与清洁,避免空气污染,保持愉快的心情,减少谈话,避免劳累,适当休息。指导其选择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产气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说明家庭支持对患者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性,指导亲属对患者提供积极的感情支持和适当的生活照顾。
心源性水肿是指由于右心衰竭、心包积液、心包缩窄等引起体循环淤血,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液体积聚的现象。
【病因】
最常见的病因是右心衰竭。其发生主要病理机制是:①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水钠潴留;②体循环静脉压增高,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③淤血性肝硬化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继发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特点】
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早期首先出现在身体的低垂部位,如卧床患者的背骶部、会阴或阴囊部,非卧床患者的足踝部、胫前。用指端加压水肿部位,局部可出现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重者可延及全身,出现胸水、腹水。
【护理诊断】
1.体液过多 与右心衰竭引起体循环淤血等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水肿部位循环改变、强迫体位或躯体活动受限有关。
3.焦虑 与严重水肿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形象等有关。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饮食 轻度水肿者应限制活动,重度水肿者要卧床休息;根据病情取半卧位或坐位,下肢水肿时要抬高下肢,并要经常更换体位,避免某一局部过度受压。给予低钠、高蛋白、易消化、少产气的饮食;说明钠盐与水肿的关系,告诉患者限制钠盐及加强营养的重要性;心源性水肿一般情况下饮水量不严格受限。
(2)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嘱患者穿宽松、柔软、吸湿性强的内衣,选择柔软的被褥,并保持床面平整、干燥;帮助患者勤翻身,按摩骨隆突部位(如骶、踝、足跟部),严重水肿者可使用气垫床、气圈等,以保护皮肤,防止受压;使用便盆时动作轻巧,勿强行推、拉;注射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注射完毕用干棉球压迫局部,以免药液外渗导致感染。
2.观察病情 定期测体重,量腹围,观察水肿部位皮肤情况,必要时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输液时要根据血压、心率、呼吸调整输液速度,一般不超过20~30滴/分。
3.用药护理 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合理安排用药时间,一般要避免睡前用药;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4.心理护理 多关心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告知患者通过合理用药可以控制病情进展及缓解症状,教育亲属要多关心患者。
5.健康指导 解释水肿的原因以及使其加重的诱因,教给患者采取措施避免复发。说明钠盐与水肿的关系,告知患者要低钠饮食,并教育亲属要积极配合,维护清淡饮食环境,并监督患者的饮食。告诉患者要保持床褥柔软、平整、干燥,穿柔软、宽松的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卧床休息时,要经常更换体位,避免某一局部过度受压;定期测体重、量腹围,及时发现水肿的消长情况;若在家使用利尿剂,必须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用药,一旦出现利尿剂的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一般患者自觉心跳或心慌。心悸是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的表现症状。与患者的敏感性、心搏强度、心率和心律及其变化有关,患者敏感性高、心脏搏动增强、心率增快和减慢以及心律不规则均可引起心悸。心悸的严重程度并不一定与病情的轻重成正比,有时并无多大危险性,但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心悸时,可造成严重血流动力学异常,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
【病因】
常见的病因有: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心房扑动或颤动等。各种器质性心血管病:二尖瓣、主动脉关闭不全;全身性疾病:甲亢、贫血;生理性因素:健康人剧烈运动、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过量吸烟、饮酒、饮浓茶或咖啡,应用某些药物如阿托品、氨茶碱、肾上腺素等可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而致心悸。
【特点】
心悸严重程度并不一定与病情成正比。慢性心律失常者,因逐渐适应可无明显心悸,紧张、焦虑及注意力集中时心悸更明显。心悸一般无危险性,但少数由严重心律失常所致者可发生猝死,因此需要对其原因和潜在危险性做出判断。
【护理诊断】
1.焦虑 与心悸发作所致不适及担心预后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心悸发作所致疲乏无力有关。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体位 指导患者多休息;安排适宜的体位,如心悸明显的患者应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较易感觉到心跳,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时可取半卧位。
(2)饮食护理 避免饱餐,因饱餐可诱发心律失常,使心悸加重。
2.观察病情 了解患者心悸的变化,有无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伴随症状。观察心脏的体征,尤其是心率、心律的变化;观察脉搏变化;注意全身情况。必要时做心电监护,进行动态观察。
3.用药护理 遵医嘱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注意剂量、疗程、适应证、禁忌证,还应密切观察疗效和防治不良反应等。
4.心理护理 对于过分敏感的患者,要做耐心的解释,心悸本身无危害性,它的危害性主要与原发病有关;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要告知不良情绪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脏负荷加重,甚至诱发心律失常而使心悸加重,原发病治愈之后,心悸感就会减轻或消失。
5.健康指导 分析心悸的原因以及使其加重的诱因,教会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告知心悸的程度并不与心脏病的轻重成正比关系,有些心悸对身体健康无危害,心悸的危害取决于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卧床时应避免左侧卧位,因这种体位会使心悸感更明显;应遵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用药中感觉不适应立即就诊。
胸痛常见于各种循环系统疾病。常因缺血、缺氧、炎症等刺激了支配心脏、主动脉的交感神经及肋间神经而引起的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
【病因与特点】
表3-1 几种常见胸痛病因与特点
   【护理诊断】
1.疼痛 心前区疼痛 与心肌缺血、缺氧及心包受炎症刺激有关。
2.恐惧 与剧烈疼痛伴有濒死感有关。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疼痛发作时,立即协助患者安静卧床休息;避免用力排便、饱餐、寒冷等,以免诱发疼痛发作。
2.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血压、呼吸,尤其是心前区疼痛发作时心率、心律与心电图的变化;必要时进行持续心电监护。
3.用药护理 止痛是治疗的关键。疼痛发作时,让患者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陪伴患者,嘱其全身放松,不要紧张;立即给予硝酸甘油含服、给氧;遵医嘱给予吗啡、溶栓剂、复方丹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若上述方法不能缓解疼痛,应告知医生,便于及时采取其他措施。
4.心理护理 告知患者疼痛的可控性,以消除其恐惧感;避免情绪激动;指导患者采用放松技术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病情允许时听音乐、看电视报纸等。
5.健康指导 解释心前区疼痛的原因、诱因。嘱患者避免诱因,减少发作。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出现心前区疼痛时,应停止活动,就地休息,不要过于紧张,随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一片,几分钟内若疼痛不缓解,应呼叫急救电话或请他人送往医院救护。若心前区疼痛反复发作,应查清原因,并遵医嘱坚持长期用药。
心源性晕厥是指因心排血量骤减、中断或严重低血压而引起脑供血骤然减少或停止而出现的短暂意识丧失。
【病因】
1.严重心律失常 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
2.器质性心脏病 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主动脉夹层、心脏压塞等。
【特点】
晕厥发作时先兆症状常不明显,持续时间甚短,近乎晕厥指一过性黑蒙,肌张力降低或丧失,但不伴有意识丧失。一般心脏供血暂停3秒以上即可发生近乎晕厥,5秒以上可发生晕厥,超过10秒可出现抽搐,称阿-斯综合征。
【护理诊断】
1.有受伤的危险 与晕厥突然发作有关。
2.恐惧 与晕厥突发,患者害怕突然死亡有关。
【护理措施】
1.治疗配合 对心源性晕厥者,应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并配合做好心脏起搏、电复律和消融术,以及心脏其他手术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2.健康指导 向患者以及家属解释晕厥的原因以及控制方法;晕厥发作频繁者,劝其卧床休息,避免单独外出。对非心源性晕厥者,嘱其避免诱因;出现头昏、黑蒙等晕厥征兆时,立即下蹲或平卧,以防摔伤。
【考纲摘要】
1.循环系统的解剖生理。
2.循环系统的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复习思考】
1.心脏的解剖位置?
2.什么是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的常见病因及护理措施?
3.什么是心源性水肿?心源性水肿的常见病因及护理措施?
4.几种胸痛的特点及区别?
5.2020年10月30日,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灏珠逝世,享年96岁。作为我国心血管病研究的先行者,陈灏珠在70余载从医路上砥砺前行,勇于开拓,勤于进取,在临床领域不断创造着奇迹。分享陈灏珠事迹,弘扬他高瞻远瞩、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为医学事业奋斗终生的奉献精神。作为心内科护士,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捷的判断力,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
(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