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明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身体状况、护理措施。
2.能力目标 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护理。
3.素质目标 培养内科护士应该具备的知识素养,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案例导入】
张某,男,66岁。反复咳嗽、咳痰,喘息18年,心悸、气急3年,加重伴发热1周。吸烟史40年,每日20支。发病以来纳差,睡眠欠佳。查体:体温37.5℃、脉搏98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20/80mmHg;神志清,口唇稍发绀,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减弱,叩诊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血气分析:PaO 2 63mmHg,PaCO 2 40mmHg。
请思考:
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确诊需要进一步做何种检查?
3.如何指导该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简称慢支,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和/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具有咳嗽、咳痰症状的其他疾病即可诊断。长期反复发作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吸烟 国内外研究证明吸烟与慢支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患病率越高。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等物质可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退,巨噬细胞吞噬能力降低,使气道净化功能下降;同时刺激黏膜下感受器,使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亢进,气道阻力增加。戒烟后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病情缓解,甚至痊愈。
2.感染因素 病毒、细菌等感染是慢支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感染造成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损伤和慢性炎症。
3.理化因素 如刺激性烟雾、粉尘、大气污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臭氧等)的慢性刺激及气候寒冷、环境温度剧变等,均可致气管防御功能下降,为细菌、病毒侵入创造条件。
4.过敏因素 与喘息型慢支关系密切,在患者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与组胺含量均有增高倾向。尘埃、尘螨、细菌、真菌、寄生虫、花粉及化学气体等,都可以成为过敏因素而致病。
5.其他因素 如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营养失调、气候寒冷、年龄增加、遗传等因素均与本病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
1.症状 多数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发作而使病情加重。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道感染。
(1)咳嗽 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是慢支最突出的表现。一般晨间咳嗽较重,白天较轻,晚间睡前有阵咳或排痰。
(2)咳痰 痰液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状痰,偶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起床后或体位变动可刺激排痰。伴细菌感染时,变为黏液脓性痰,痰量增多。
(3)喘息或气急 喘息型慢支有支气管痉挛,可引起喘息,常伴有哮鸣音。慢支早期一般无气急现象。反复发作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可伴有轻重程度不等的气急。
2.体征 早期可无任何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及肺底听到散在的干、湿啰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喘息型慢支者可闻及哮鸣音和呼气延长。
3.分型 可分为单纯型和喘息型。单纯型慢支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型慢支除有咳嗽、咳痰外还有喘息,并伴有哮鸣音。
4.分期 按病情进展可分为三期。
(1)急性发作期 指1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1周内“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2)慢性迁延期 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1个月以上者。
(3)临床缓解期 指经治疗或临床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和少量痰液,保持2个月以上者。
【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急性发作期或并发肺部感染时,可见白细胞计数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增高。喘息型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痰液检查 痰涂片或培养可检测到致病菌。喘息型慢支常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
3.胸部X射线检查 早期可无异常。反复发作者,可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
4.呼吸功能检查 早期无异常。如有小气道阻塞时,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在末期容量时流量明显降低。
【治疗要点】
1.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1)控制感染 常用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培养出致病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2)镇咳祛痰 可根据病情选用祛痰药溴己新(必嗽平)、乙酰半胱氨酸(痰易净)、盐酸氨溴索(沐舒坦)等。对于年老体弱无力咳痰者或痰量较多者,应以祛痰为主,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应避免应用强镇咳剂,如可卡因等,以免抑制呼吸中枢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炎症,导致病情恶化。
(3)解痉平喘 β 2 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茶碱类药,可以缓解气管痉挛,改善症状。若使用气管舒张剂后气道仍有持续阻塞,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详见本项目任务八“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
2.慢性迁延期的治疗 同上。应遵医嘱坚持用药,减轻不适。
3.临床缓解期的治疗 宜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染,提高机体抵抗力。
【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无力咳嗽、痰液黏稠有关。
2.焦虑 与呼吸困难、病程迁延难愈有关。
3.潜在并发症 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肺炎、支气管扩张。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环境和休息 环境要安静、舒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冬季注意保暖。注意休息,采取舒适体位。
(2)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食物。心、肾功能正常者鼓励其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mL。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2.保持呼吸道通畅 根据病情指导患者采取适当的排痰措施,详见本章任务一“咳嗽与咳痰”。
3.用药护理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祛痰止咳药、解痉平喘药等,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4.心理护理 指导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急性发作时,护理人员应保持镇静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
【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导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日常生活指导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注意保暖;保证充足睡眠;饮食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多饮水;避免接触发病诱因,如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的吸入;避免接触变应原,避免去空气污染、人多的公共场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等易诱发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吸烟者应戒烟,缓解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呈进行性发展的慢性肺部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老年人多见,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COPD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居高不下。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COPD的死亡率居所有死因的第4位,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年来对我国7个地区20245名成年人进行调查,COPD的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患者需长期卧床,严重影响劳动力和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宗旨是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诊断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
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密切相关。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并伴有气管壁破坏的病理状态,常由慢性支气管炎发展而来。当慢支和(或)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且不能完全可逆时为COPD。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
(1)吸烟 是COPD的重要发病因素。吸烟与COPD累计发病率密切相关,并使COPD患者症状加重。
(2)呼吸道感染 是COP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感染可造成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损伤和慢性炎症。
(3)理化因素 职业粉尘及化学物质,如烟雾、变应原、工业废气;室内外空气污染,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等有害气体等。另外,冷空气也可能成为COPD的诱发因素。
(4)遗传因素 患者体内a 1 -抗胰蛋白酶(a 1 -AT)不足是常见的遗传危险因素,与肺气肿的发生密切相关。
(5)其他 如年老、营养不良、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都可能成为COPD疾病的发展诱因。
2.发病机制 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支气管,引起气道黏膜水肿、黏膜下腺体分泌增多、平滑肌痉挛,导致管腔狭窄。支气管炎症反复发作,引起气管壁结构的破坏和增生,气管结构重塑、胶原含量增加及瘢痕形成,导致气流受限。炎症沿气道向下播散至细支气管(直径<2mm)时,因细支气管管壁薄、无软骨支撑、与周围肺泡结构紧密相连,吸气时,随着肺泡的扩张,细支气管受周围弹性组织牵拉,口径变大、管道伸长,呼气时,随胸膜腔内压的增高,小气道很快缩短、变窄、阻塞,气体排出受阻,肺泡内残留气体增多,肺泡腔扩大、壁变薄,甚至破裂形成大疱,弹性下降。随着肺泡内压升高,肺泡表面毛细血管内血流量减少,影响气血交换,最终导致肺心病或呼吸衰竭。
【临床表现】
1.症状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急性发作使病情逐渐加重。一般均有慢性咳嗽、咳痰等慢支的症状,但也有少数患者无咳嗽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主要症状是在患者咳嗽、咳痰的基础上逐渐出现加重的呼吸困难。可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II型呼吸衰竭。
COPD的标志性症状是气促或呼吸困难。早期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
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期患者可出现喘息和胸闷。COPD晚期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焦虑等。
2.体征 早期体征可无异常,随疾病进展出现肺气肿体征。①视诊:胸廓形态异常,呈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减弱。②触诊:双侧语颤减弱。③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④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合并感染时可闻及湿啰音和(或)干啰音。
3.COPD病程分期
(1)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指在疾病过程中,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症状。
(2)稳定期 指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
4.并发症 本病可并发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考纲摘要】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部体征。
【辅助检查】
1.肺功能检查 又称呼吸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对COPD诊断有重要意义。
(1)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 1 /FVC)是评价气流受限的一项敏感指标。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 %预计值)是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其变异性小,易于操作。吸入支气管扩张药后FEV 1 /FVC<70%及FEV 1 <80%预计值者,可确定为持续性气流受限。
(2)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量(RV)增高,肺活量(VC)减低,表明肺过度充气,有参考价值。由于TLC增加不及RV增高程度大,故RV/TLC增高。
(3)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与肺泡通气量(VA)比值(DLco/VA)下降,该项指标供诊断参考。
2.胸部X射线检查 COPD早期胸片可无变化,后期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两下肺较明显。肺气肿时,两肺透亮度增加,肋间隙增宽。
3.血气分析 阻塞性肺气肿感染加重时,可出现动脉血氧分压(PaO 2 )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 2 )正常或升高;当出现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时,pH值降低。
4.血常规检查 COPD合并细菌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增高,核左移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喘息型患者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5.痰液检查 痰培养可能查出病原菌,常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等。
【治疗要点】
1.稳定期治疗
(1)避免诱发因素 劝导患者戒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2)药物治疗 ①支气管舒张药是COPD患者稳定期最主要的治疗药物。可酌情使用β 2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等;抗胆碱药如异丙托溴铵、噻托溴铵等;茶碱类如氨茶碱缓释片、氨茶碱等。②祛痰剂适用于年老体弱、无力咳嗽或痰量较多者,常用药物如盐酸氨溴索;N-乙酰半胱氨酸等。③糖皮质激素适用于重度、极重度患者(III级和IV级)和反复加重的患者,目前常用糖皮质激素剂型有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福莫特罗+布地奈德。口服泼尼松龙,也可静脉输入甲泼尼龙。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 2 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可增加运动量,减少急性发作频率,提高生存质量。
(3)长期家庭氧疗(LTOT) 不但可改善缺氧症状,还可延缓肺心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LTOT指征:①PaO 2 ≤55mmHg或SaO 2 (血氧饱和度)≤80%,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②PaO 2 55~70mmHg,或SaO 2 <89%,并有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或红细胞增多症。LTOT一般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1~2L/分钟,吸氧时间≥15小时/天。目的是使患者静息状态下,达到PaO 2 ≥60mmHg和(或)SaO 2 升至90%。对部分严重夜间低氧血症的患者可实施夜间无创机械通气。
2.急性加重期治疗
(1)控制感染 当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咳嗽伴痰量增加、有脓性痰时,应根据患者致病菌的性质及药物敏感情况积极选用抗生素治疗。如给予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第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
(2)解痉平喘 严重喘息症状者可给予较大剂量支气管舒张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可给予静滴氨茶碱。
(3)糖皮质激素 对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可考虑短期使用。
(4)保持气道通畅 合理补液、指导患者有效咳嗽、给予翻身、叩背、雾化吸入等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使用祛痰剂。
(5)合理氧疗 根据血气分析,调整吸氧方式和氧浓度。一般给予鼻导管低流量(1~2L/min)低浓度(25%~29%)持续吸氧,应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引起二氧化碳潴留。氧疗目标为血气分析PaO 2 >60mmHg或SaO 2 ≥89%。
【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组织弹性降低、通气功能障碍、残气量增加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肺功能下降引起慢性缺氧、活动时供氧不足有关。
3.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痰液黏稠、咳嗽无力、支气管痉挛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呼吸道感染致能量消耗增加而摄入不足有关。
5.潜在并发症 自发性气胸、肺部感染、呼吸衰竭。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环境 保持室内清洁、温湿度适宜,避免吸入冷空气及刺激性气体。
(2)休息与活动 中度以上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采取舒适体位,呼吸困难明显者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设置跨床小桌,以便患者伏桌休息,减轻呼吸困难;根据病情安排适当的活动,以不加重症状、不感到疲劳为度。
(3)饮食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经常变换食谱以刺激食欲。多食含有高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以利于排便。少量多餐,避免食用产气食物如碳酸饮料、豆类等;无禁忌者饮水量应在1.5~2L/d,保证足够的饮水量,有助于痰液的稀释。
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咳嗽、咳痰的情况及呼吸困难程度及有无并发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
3.对症护理
(1)协助排痰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翻身、叩背、雾化吸入等措施协助排痰,必要时给予吸痰。
(2)吸氧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一般采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1~2L/min)、低浓度(25%~29%)给氧,避免吸入高浓度的氧气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和呼吸抑制。观察氧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施行氧疗30分钟后,需复查动脉血气以了解氧疗效果,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用氧后病情变化,如果患者呼吸困难、发绀程度减轻,呼吸频率、心率减慢,活动耐力增加表示氧疗有效。如果出现胸骨后不适(刺激或烧灼感)伴轻度干咳,面部肌肉抽搐等提示氧中毒,需要减量或立即终止。
4.呼吸功能锻炼
(1)缩唇呼吸 缩唇呼吸是通过缩唇形成的阻力来延长呼气时间,提高气道压力,延缓小气道过早塌陷,利于肺内气体的排出。指导患者经鼻吸气,然后缩唇(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图2-5),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缩唇大小程度与呼气流量以能使距口唇15~20cm处与口唇等高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至于熄灭为宜。
    图2-5 缩唇呼吸
(2)腹式呼吸 指导患者可取立位、平卧位或半卧位,使腹肌和全身肌肉放松,两手分别置于前胸部和上腹部。用鼻缓慢吸气,膈肌最大程度下降,腹肌松弛,腹部凸出,手感腹部向上抬起。呼气时用口呼出,腹肌收缩,膈肌松弛,膈肌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推动肺部气体排出,手感腹部下降。呼吸时应使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度(图2-6)。
    图2-6 腹式呼吸
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可联合练习。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每日训练3~4次,每次训练10~20分钟。两者均应选择在患者疾病恢复期进行训练。
5.用药护理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祛痰药、糖皮质激素,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6.自发性气胸的防治 嘱患者避免一切可能诱发自发性气胸的诱因,如剧烈咳嗽、便秘、抬举重物用力过猛、大笑等;若患者出现剧烈胸痛、畏寒、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及神志改变,叩诊胸部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应警惕自发性气胸的发生。小量气胸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高浓度吸氧,以加快胸腔内气体的吸收。若气胸量大,呼吸困难严重,应立即排气减压或胸腔闭式引流。
7.心理护理 COPD患者由于长期呼吸困难,容易丧失信心,多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护士应多安慰、陪伴患者,耐心解释病情,缓解患者紧张不安情绪,疏导心理压力。与患者一起制订康复计划,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COPD的加重因素,指导患者避免上呼吸道感染、督促戒烟、避免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的吸入,注意保暖;加强营养,合理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
2.坚持全身锻炼、呼吸肌锻炼 在护士和医生的指导下制订个体化的锻炼计划,选择空气清新、安静的环境,进行步行、慢跑、气功体操等体育锻炼。注意活动时心率、呼吸变化,尽可能在平喘药发挥最大作用时进行活动。坚持进行有效的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肌肉运动锻炼,改善呼吸功能。
3.长期家庭氧疗(LTOT) 家庭氧疗前应告知患者及家属氧疗的目的、必要性及用氧注意事项,氧疗装置应定期更换、清洁、消毒。提倡每天持续低流量(1~2L/min)吸氧,每日吸氧时间在15小时以上,尤其在夜间睡眠时不宜间断吸氧。
【考纲摘要】
1.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和要点。
2.家庭氧疗的要点,氧疗有效的指征。
【复习思考】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因素是什么?加重和复发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2.COPD的标志性症状是什么?
3.COPD患者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是什么?
4.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什么关系?
5.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病因。制作宣传抽烟危害的海报,在校园进行宣传张贴,劝导有此不良嗜好的同学尽早戒烟,理解健康不仅是自己的财富,也是社会资产,维护健康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树立健康的价值观。
(姚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