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中医教育侧重于抽象思维,理、法、方、药的诊治模式占据思维的主流。尤其在人类思维方式的整体变迁的大背景下,意象思维的培养已经缺失。
“医者,意也。”深刻揭示了古人对意象思维的重视。在古代的医案中,我们也很少看到明显的逻辑思维痕迹,那时使用的还是以意象思维为主。古人对聪明的评判之一,便是看他悟性高低,而悟性更多地体现在意象思维上。同样,古代评价医生的能力也经常看悟性。今天中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不容乐观,有固化、平面化、机械化、静止化的倾向,接触一下意象思维应该有所裨益。
近年来,许多业内人士都强调中医教育需要有自己的特色。那么,重拾古代思维模式,作为今天逻辑思维的补充则不失为一条途径。当然,古代其他思维方式也值得重视,诸如对称性思维、禅的思维等也有可借鉴之处。在经方教育方面,重视意象思维无疑能够培养学员的想象力,提升整体思维能力。事实上,疾病对于医者而言,不仅仅是分析的标的,而且还是体验的对象。一个有灵气的医生,不可能没有意象思维能力。
经方还蕴含着其他的古代思维模式,比如对称性思维。“三阴三阳”、表里、寒热、虚实等都体现了对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