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的常见症状表6-1。
表6-1 肾病的常见症状
续表
水肿中医知识要点见表6-2。
表6-2 水肿中医知识要点
西医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以下介绍西医对该病的诊疗。
【概述】
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主要为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多见于儿童,男性较多。
【诊断要点】
链球菌感染后1~3周发生急性肾炎综合征,伴血清C 3 一过性下降,可临床诊断急性肾炎,若血肌酐持续升高或两个月病情尚未见好转应及时肾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肾活检的指征:①少尿1周以上或进行性尿量减少伴肾功能恶化者。②病程超过2个月而无好转趋势者。③急性肾炎综合征伴肾病综合征者。
【治疗要点】
支持及对症治疗为主。急性期卧床休息,静待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及血压恢复正常。同时限盐、利尿消肿以降血压和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概述】
病情缓慢进展,最终发展到终末期的一组肾小球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有多种类型,其中IgA肾病在我国最常见。
【诊断要点】
尿检异常(蛋白尿、血尿)、伴或不伴水肿及高血压病史达3个月以上,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均应考虑此病,在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及遗传性肾小球肾炎后,临床上可诊断为慢性肾炎。
【治疗要点】
1.积极控制高血压
(1)治疗原则:①力争达到目标值,如尿蛋白<1g/d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如蛋白尿>1g/d,无心脑血管并发症者,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②降压不能过低过快,保持降压平稳。③降压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调整,必要时联合用药,直至血压控制满意。④优选具有肾保护作用、能延缓肾功能恶化的降压药物。
(2)治疗方法:①非药物治疗:限制钠的摄入,降压药物应在限制钠饮食的基础上进行;调整饮食;戒烟、限酒;减肥;适当锻炼等。②药物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长效钙通道阻断剂(CCB)、利尿剂、受体阻断剂等。由于ACEI与ARB有减少尿蛋白和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肾保护作用,应优选。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ACEI或ARB时,要防止高血钾和血肌酐升高。
2.减少尿蛋白
3.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的摄入4.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
5.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6.其他
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他汀类降脂药、中药等。
【分类和常见病因】
肾病综合征的分类和常见病因见表6-3。
表6-3 肾病综合征的分类和常见病因
【诊断要点】
大量蛋白尿(>3.5g/d);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0g/L);水肿;高脂血症。其中前两项为诊断的必备条件。
【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 应适当注意休息,避免到公共场所和预防感染。病情稳定者应适当活动,以防止静脉血栓形成。主张多吃富含多聚不饱和酸(如植物油、鱼油)及富含可溶性纤维(如燕麦、米糠及豆类)的饮食。
2.对症治疗
(1)利尿消肿:常用利尿药及特点,见表6-4。
表6-4 常用利尿药及特点
(2)减少蛋白尿:常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除能有效控制高血压外,还可降低肾小球内压和直接影响肾小球基底膜对大分子的通透性。
(3)降脂治疗
3.免疫抑制治疗
(1)糖皮质激素:使用原则:①起始足量:常用口服醋酸泼尼松片。②缓慢减药。③长期维持。水肿严重、有肝功能损害或泼尼松疗效不佳时,应更换为甲泼尼龙口服或静脉滴注。
(2)细胞毒药物:常用环磷酰胺,是国内外最常用的细胞毒药物。
(3)环孢素:属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不良反应有肝肾毒性、高血压、高尿酸血症。
(4)吗替麦考酚酯:在体内代谢为霉酚酸;常用剂量为1.5~2g/d,分两次口服,疗程为3~6个月,减量维持半年。
淋证中医知识要点见表6-5。
表6-5 淋证中医知识要点
西医的急性膀胱炎,急、慢性肾盂肾炎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以下介绍西医对该病的诊疗,见表6-6。
表6-6 不同泌尿道感染的诊疗
关格中医知识要点见表6-7。
表6-7 关格中医知识要点
西医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以下介绍西医对该病的诊疗。
【概述】
慢性肾衰竭(CKD)是各种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恶化的最终结局。主要表现为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潴留引起全身各系统症状,以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竭分期见表6-8。
表6-8 慢性肾衰竭分期
【诊断要点】
本病诊断主要根据病史、肾功能检查及相关临床表现。
1.根据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病史。
2.在肾功能不全早期,仅有原发病的症状,只在检查中可发现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尿浓缩功能及酚红排泄率减退。尿毒症期累及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
【治疗要点】
1.饮食疗法 ①减少蛋白摄入的同时,可补充必需氨基酸。②低磷饮食。③控制钠盐摄入。
2.一般治疗 ①治疗原发病,控制蛋白尿。②控制感染:根据肾小球滤过率情况适量使用抗生素,忌用肾毒性药物。③控制血压:目标值为130/80mmHg,对于本病患者进行降压治疗,既要考虑药物的降压作用,又要考虑药物对肾脏的影响,使用时不宜使血压降得过低和过快,以免使肾血流量锐减,导致肾功能恶化,或脑供血不足。目前常用的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ACEI和ARB)和钙阻断剂。在慢性肾衰竭早期可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西拉普利、福辛普利等)。④纠正贫血:靶值HGB90g/L,促红细胞生成素(皮下注射)。⑤降脂治疗。
3.对症处理 ①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②纠正心力衰竭:治疗以血液透析最为有效,洋地黄效果差。③利尿疗法。
4.肾脏替代治疗 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主要包括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肾移植等。
癃闭中医知识要点见表6-9。
表6-9 癃闭中医知识要点
西医的急性肾衰竭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以下介绍西医对该病的诊疗。
【概述】
急性肾衰竭简称急性肾衰,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期内急剧进行性减退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特征主要为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所致的氮质血症,以及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泄功能障碍所致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临床上根据尿量减少与否分为少尿(无尿)型和非少尿型。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原发疾病、急性肾衰引起的代谢紊乱和并发症。临床过程中可分为3个阶段,即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的特点见表6-10。
表6-10 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的特点
2.辅助检查
(1)尿液检查:肾前性少尿,尿渗透压常>500mOsm/kg,比重>1.030,尿钠<20mmol/L,尿钠排泄分数(FENa)<1%(未用利尿剂时);肾性少尿可有蛋白尿、血尿、颗粒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尿比重降低,尿钠>30mmol/L,FENa>1%。肾衰指数>2;肾后性少尿,尿液分析通常正常。
(2)血液检查:肾前性尿素氮(BUN)和肌酐(Cr)轻至中度升高,血液浓缩。
【治疗要点】
1.少尿期的治疗 ①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密切监护,早期优质低蛋白、高热量饮食,必要时可补充白蛋白。②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和防止各种并发症,如高钾血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防治感染等。③透析疗法。
2.多尿期治疗 多尿期开始,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依然存在。此期治疗重点是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氮质血症,治疗原发病和防止各种并发症。多尿期约1周。
3.恢复期治疗 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定期随访复查肾功能,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