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来问道无馀说

李翱写过两首《赠药山高僧惟俨》,其中一首,深得我心——“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佛教自进入中国,便一点一滴融入中华文化。唐朝尤为尊佛。我游览过一次大名鼎鼎的法门寺,释迦佛指无上贵重,笃信佛教的多位唐朝皇帝,极端重视供奉,专门造了一个地宫存放。

松鹤佛经,都是常见的意象。有趣的是,李翱这个唐朝的太守,把自己的际遇写成了诗,为后人留下了一段禅机故事。

《宋高僧传》卷一七记载:“(翱)初见俨,执经卷不顾,侍者白曰:‘太守在此。’翱性褊急,乃倡言曰:‘见面不似闻名。’俨乃呼,翱应唯。曰:太守何贵耳贱目?’翱拱手谢之,问曰:‘何谓道邪?’俨指天指净瓶曰:‘云在青天水在瓶。’翱于时暗室已明,疑冰顿泮。”

这个故事说的是,李翱拜会高僧惟俨,但惟俨手拿着经书,不搭理他。旁边的侍者当然要帮忙介绍说明一下,这不是普通老百姓,是太守来了。李翱是个急性子,干脆讽刺起大和尚:“见面不如闻名。”

惟俨就说:“太守为什么重视耳朵听到的,轻视眼睛所见?”

李翱探访高僧,其实是为了问道,求取解脱烦恼的智慧。

“什么是道?”李翱间。

大和尚指着净瓶回答他:“云在青天水在瓶。”

也就是说,僧人说的话,化入了李翱的诗。

道可道,非常道。直接说出来,就变味了,得自己领悟,自己猜想,自己参详。古代的文人和僧人,非常喜欢结交往来,大有思辨的乐趣。

惟俨乃是禅宗里慧能的一脉,修行强调的是顿悟。

顿悟说来玄妙,其实就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各自心证。心有灵犀则相通。

惟俨给予李翱的,不是具体的知识,不是某一些道理,而是不二法门。

这世界森罗万象,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各形各色。但令你开窍的,只有一种。

悟,是认知宇宙万物的思维方式。

云在青天,水在瓶子中。

你可以理解为,事物都有其恰当的位置,本来的面目。是云,就安住于天空;是水,就归于瓶中。

你也可以理解为,怀有一颗平常心,云就是云,水就是水,不因为高低区分出什么差别。

你还可以理解为,世事无常变幻,才是人间常态,“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瓶中的水,蒸发以后,飘浮上天,水汽化为云朵。

这天上白云,遇冷而凝结,又化为雨露霜雪,仍归为水。天上云,瓶中水,本来就是一种事物。

你更可以理解为,如果局限于瓶子,那么水必然变质腐臭,而流淌转换形式,则获得更加自由的生命形态,去往青天散漫不羁,得偿所愿。

我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你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都尽可随意。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我们读诗词,读一切文字,都不过是为了自己的运用。

每个人读到的时候,或许会共鸣,也会有巨大的不同感受。解释成什么样,是次要的。每个人的每种解释,都只是一家之言。所以,越是因人而异,越好。

怎么解释,才是最重要的。

我在三十岁前,读书很喜欢寻找共同之处,很喜欢获得共鸣。

三十岁后,除了一再重温,感受那种契合的共鸣,更喜欢读到跟我不同看法的论述。

那些别出心裁的理解,独出机杼的感受,给人更多惊喜。

抱以这种心态,我便风吹哪页读哪页,翻到哪一首诗词,就好好地读它。任何权威,任何学说,在我看来,都如同天花乱坠,悉数过眼,随缘随机,赏其缤纷即可。

学会了这种“顿悟”,再来看这一首诗,便打通了文学、美学、禅学,抵达了我们自己的本心。

学者/何瓦琴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联句) fURpDJ6XY/fNavxqTqjKSm4jvku3qPruPrMH8ltB1FbmjdWLx9BH/FR3X9+gSc6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