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赞誉

陈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一杯咖啡心理发起人):

去不去养老院?久病在床只能等死?另一半先走了怎么办?中国人一向把生老病死当头等大事,但是对老后的现实和心理问题往往讳莫如深。我们正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本书也可看作是亚隆夫妇送上的一份“生命礼物”,让我们通过他们夫妻的真实故事,把自己的“大事”办好。

樊登(帆书APP(原樊登读书)创始人、首席内容官):

我读心理学的书比较杂,各种流派都有可观之处。这几年越来越喜欢存在主义心理学,因为它是站在今天去思考明天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沉溺在过去的痛苦之中无法自拔。欧文·D.亚隆是存在主义心理学的一座高山,这本书是关于他自己的生活和苦痛。让我们看到心理学家是如何面对人生的拷问的。

范海涛(传记作家,“海涛口述历史·人物传记工作室”创始人):

书如其名,亚隆大师的这本《生命的礼物》是一份有温度、有力量的“礼物”。面对生命中的离别与波折,直面死亡,接纳生命的起点与终点,四季轮转,万物更迭,都在一个“情”字。对生活不断追逐,对生命永远炙热,亚隆夫妇的故事透露出人文关怀,似涓涓细流和冬日暖阳打动了我,我也愿意把这份生命的智慧和理性分享给大家。

李佳(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副院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

长寿时代虽已到来,但人们普遍没有为此做好准备。面对全新的“第三人生”,如何更好地生,如何更好地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

李孟潮(精神科医师,心理学博士):

本书记录了亚隆夫妻临终时的心路历程,探索了人类如何整合老年期的两大感受:统整感和绝望感,以期帮助人们达到心理发展的终点——种熟而脱、与时偕行、到站下车、笑迎死亡。译者和编者颇费心思,译笔流畅优美,且配有丰富注解。祝愿读者也可以通过此书,在死亡的钝感中收割存在主义的领悟,照见无明动而轮转生,妄想兴而涅槃现之妙理。虽经历阴阳顺序天造草昧之险难,仍可以经纶风雷建侯刚柔,最终断惑出生死。

李松蔚(临床心理学博士):

这是生命和死亡的意义之书。两位相爱了六十多年的高龄老人,一同携手面对晚景。他们的学识、财富、智慧和美德,使得他们在病痛折磨下尽力保持体面和从容,而他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仍未休止,从而在这本书里呈现出了一种最高贵、最理想,同时也最诚实地面对死亡的态度。

陆晓娅(新闻人、心理人、教育人、公益人,著有《影像中的生死课》):

这是一本视角独特的书,它仿佛打开了一个开关,激活了我在旅途中的许多体验和思考:走过的一座座城市,看过的一片片风景,竟然与生死议题之间有着奇妙的、深邃的联结。

马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犯罪心理学家):

生命如同太阳,有日出就有晚霞,乐观面对可以体验人生的豁达。曾经,心理治疗界超级巨星欧文·D.亚隆的《直视骄阳》带我们触摸了死亡焦虑与恐惧的脉搏,今天他又奉上《生命的礼物》,从死亡亲身经历者和体验者的视角带领读者领略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在克服死亡焦虑、面对人生终点时的思考与应对。太阳终将升起,你我向死而生!

宁晓红(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缓和医疗组组长,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

面对疾病、衰老和死亡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有幸以一名安宁缓和医疗医生的身份出现在一些患者生命最后的时光中,感受他们的痛苦、无助、坦然、幽默、遗憾,还有满足……也曾听过他们在诊室内与我分享的人生片段,我希望我总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欧文·D.亚隆大师与爱妻玛丽莲·亚隆在生命最后的分享让我能够近距离、详尽地品味这对有充分社会支持、人生充满意义的伴侣面对死亡和分离时的真实感受。我最想说“谢谢你们的慷慨分享,我从中获得无穷多的启示和力量,去帮助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

彭华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埃里克森说,人到老年需要完成自我整合的发展任务。理解自我和他人关系的联结,接纳死亡,是自我整合的重要内容。88岁高龄的欧文·D.亚隆和87岁的妻子玛丽莲·亚隆携手完成了这个任务,也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爱是否能给我们勇气死去或者活着?

时尚奶奶(中国时尚晚年意见领袖):

在宏大的生命历程中,我们从呱呱坠地开始就要写就一生归途。这本书涉及生命中的“老”“病”“死”,但是与其他书不同的是,我们读起来不仅不沉重,反而是温暖的、平淡的、幸福的,更让我们以平静之心看待归期,过更洒脱的人生。

孙思远(远读重洋创始人):

亚隆的作品读过很多,《生命的礼物》无疑是最特殊的一本。它既是亚隆对爱人最后的告白,更是一场振聋发聩又温柔万分的死亡教育。拿起这本书,我读到了勇气和真诚,读到了人性的伟大和智慧的光芒。

唐文(氢原子CEO):

人活着要独立,但独立绝不意味着你只为自己而活。人生意义的奥秘存在于自我与他人,自我与万物的关系和联结中,联结即意义。

糖心理:

当死亡迫近,便不得不再次直视骄阳。在这本由亚隆夫妇共同执笔的书中,无论是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面对死亡的坦诚与勇气,还是对丧失的哀悼,都令人为之动容。相信这份“生命的礼物”会让更多人在生前死后这两团黑暗之间,绽放出更美的微光。

童慧琦(美中心理治疗研究院创始人):

生命是一份礼物。生命与生命的相遇是一份礼物。对这份相遇的叙述也是一份礼物。

此刻,这份生命之礼被你捧在手中,愿欢喜,愿珍爱。一位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师和一位女性主义学者有关爱和工作,以及他们如何直面衰老和死亡,从青涩少年到耄耋之年,逾65年的生命故事。

王珲(十分心理创始人):

这部温暖又揪心的著作,写于欧文·D.亚隆88岁,与87岁相伴一生的爱侣玛丽莲诀别的时刻。他们记录了在一起的最后时光。最终玛丽莲先于亚隆离世。他们坦陈对存在的思考,触摸衰老,直视死亡。生命宁静而庄严。像亚隆以往任何一本著作一样,这本书让人无法放手。让我泪目的是,即使即将谢幕,亚隆终身对于心理治疗的热爱、对来访者的使命仍跃然纸上,“可以有机会帮到这么多人,我感觉自己是如此幸运”。这真是“成熟圆满”人生的感觉。

吴燕恬(资深畅销书策划出版人、天演文化创始人):

“生命的礼物”,当我们看到这五个字的时候,内心都饱含着对生命的无限敬意和无上诚挚。在这一点上亚隆和爱妻也是如此。这是一本临终日记,写满了对生命的敬重与眷恋,呵护与珍视。大量翔实细节,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指导意义。这也是一本情书,写满了爱人之间最后的爱情,在临终之前,一呼一吸都是因为爱。直到爱得精疲力竭,才悄然选择画上句号。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爱永不止息。

吴主任(抖音知名荐书人、《形势比人强》作者):

人类身上包括欲望、焦虑、自我价值等行为驱动力,根本上是因为人必有一死。学习如何面对自己以及亲人的逝去,是我们过好这一生的关键。

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

孤独、死亡、自由和生命的意义,是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流派关注的四大主题。存在主义心理学大师欧文·D.亚隆如是说。那么,当他陷入衰老,而他挚爱的妻子玛丽莲被确诊癌症时,这份死亡与孤独的议题,他如何面对?在《生命的礼物》这本书中,亚隆夫妇一起记录了他们如何面对这个议题,最终,玛丽莲早亚隆一步而逝,而留下亚隆在孤独之中。

欧文·D.亚隆也许是美国当世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的诸多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因而也广为我们所知。与其他心理学家的著作不同,他的著作均有极高的文学水准,而且无比真诚,这本《生命的礼物》也不例外。借由这本书,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位智者是如何拥抱衰老、疾病、死亡和孤独的,它也可以教会我们直面这些议题,同时看到,生命是一个礼物。

杨芳宇(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博士、副教授):

两位著名学者在面临生离死别时,用他们的睿智、勇气、大爱为我们留下了视角独特的素材,这在安宁疗护刚起步的当今中国,更显得弥足珍贵。安宁疗护不是等待死亡,而是拥抱生命,这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以上推荐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洛莉·戈特利布(Lori Gottlieb),著有畅销书《也许你应该找个人聊聊》:

半个多世纪以来,著名的精神病学家欧文·D.亚隆所写的关于人类心灵的故事让全世界为之惊叹,充满了智慧、洞察力和幽默感。现在,以惊人的坦率与勇气,他和我们分享了他一生中最艰难的生活经历:失去从青春期起就陪伴自己的妻子,在共同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不可磨灭的丧亲之痛、恐惧、痛苦、否认和被迫的接受。但留给我们的远不止这些,而是一个深刻的故事,一个令人难忘的关于持久爱情的痛苦美丽的故事。很多年后我依然会记得它。

凯博文(Arthur Kleinman),著有畅销书《照护:哈佛医师和阿尔茨海默病妻子的十年》:

这是一本了不起的书,和它的作者亚隆一样了不起,大师级的存在主义治疗师和博览群书的作者,还有玛丽莲,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和作家。总之,亚隆夫妇以极大的勇气共同撰写了他们的故事,分享了情感上和精神上的互相关心。亚隆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关于生命与死亡艺术中的智慧,这本书堪称是巅峰之作。这是一本能改变读者的书——我无法放下它。 REPtWTNbAePcJXQCwb+gSjatelMloGan5VMU39QpdAINtRFHSXmUf8vUhN+5QTR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