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共享经济

2022年10月12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共享经济指导原则与基础框架》(GB/T 41836—2022),对共享经济进行了如下界定:“共享经济是资源供给者通过平台与资源使用者进行资源共享的经济模式。”而本书所讨论的“共享经济”主要是指经济成果的共享,强调通过初次分配实现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共享,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抑制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在《利益相关者》一书中指出,世界上目前盛行两种经济制度:一种是在美国和其他许多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股东资本主义制度,也就是股东至上的资本主义;另一种是在新加坡等许多新兴市场日益流行的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即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两种经济制度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进步和繁荣,但也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比如收入、财富和机会的不平等程度加剧,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关系紧张,以及环境的大规模恶化。究其原因,这两种经济制度更加关注的是个体的排他性目标,即某个企业的利润或某个国家的繁荣,而忽视了全人类和整个地球的福祉。

因而,施瓦布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制度——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在此制度下,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被考虑在内,其中,人类和地球是天然的利益相关者,处于中心位置,而政府、企业、人民社会和国际社会是可以优化人类和地球福祉的四个关键利益相关者。从这个角度来看,顾及利益相关者的经济模式就是共享经济。这一设想很契合我国儒家文化追求和谐的思想,也和我国的新发展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就是围绕着人类和地球,把相关者都关联起来,形成一个包容、共享的经济体系。

施瓦布将辅助性原则 作为实现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的首要原则。他以全球气候危机为例指出,只有当全世界的人们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时,气候行动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其实,这就蕴含了共建、共生、共享的原则。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的实现是以价值共创和价值共享为基础的,只有当社会中的所有人都繁荣而富足,而不是只有其中一小部分人兴旺发达时,这个社会才算发展到最好。要实现共享经济也是同样道理,共享经济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建设,而不能一些人努力、另一些人坐享其成。

过去40年中国经济腾飞过程中,我们凭借中华民族的勤奋和智慧,充分利用技术外溢效应,通过借鉴技术、重新配置资源、改革体制等方式获得了赶超型的发展速度。如今,在世界范围内由数字技术支持的互联网经济将进入智能智慧时代的背景下,中国更需要大力发挥创新作用,以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而创新就需要强有力的人才资源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科技强国发表的系列讲话中,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的重要性,强调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是发展新阶段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拓展比较优势的关键。目前,我们正处于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更需要以“共享”为核心营造产生创新人才红利的新政策空间,鼓励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承担创新风险、分享创新收益,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赋能人才结构的转型升级、新劳动力的供给,从而为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更优质的人力资源,创造“高端人力资源红利”。而人力资源红利的释放,必将有利于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的配置,实现生产要素向效率更高的产业和行业集中,从而为我国经济由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阶段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革,从主张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原则到逐步建立起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20世纪80年代,我们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后来,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明确了个人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权利;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实行董事会、经理层等成员按照各自职责和贡献取得报酬的办法”,认可了管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明确列为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加入了知识这一生产要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增列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这意味着包括知识、数据在内的所有生产要素都将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其报酬。

在此基础上,2020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提出:一是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是全面贯彻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充分尊重科研、技术、管理人才,充分体现技术、知识、管理、数据等要素的价值。这是提高初次分配效率和公平度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

●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

●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 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 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 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

●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 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总的来说,这些制度的持续完善不仅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更有获得感,也为我国走共享经济道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创造了条件。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市场对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这些要素的稀缺度也会提高,进而,市场对它们贡献的评价就高,它们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也会相应提高。 pS+w9AUQxW6l/Sgcl7Zo2XwTMD5748do+LnXam1n9sEWsevbXTPXOII1HgIwmsB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