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中,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特别强调发展机会、发展过程和发展成果的共享。共享发展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全民共享,这是就共享的覆盖面而言的。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二是全面共享,这是就共享的内容而言的。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三是共建共享,这是就共享的实现途径而言的。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四是渐进共享,这是就共享发展的推进进程而言的。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贯通的,要整体理解和把握。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回顾改革开放40余年的历程,社会主义的本质在实践上就是从“解放生产力”到“共同富裕”的推进过程。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们首先完成了“保基本”的任务,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逐年递减,到2020年实现了绝对贫困人口“归零”,到2020年11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已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为世界减贫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从共同富裕的另一面来看,我们通过多劳多得、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建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扩大等问题。可见,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因而贯彻共享理念显得更为迫切。
2007年,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亚洲开发银行基于对此前“发展”理念的重新思考,首先提出了“包容性发展”的理念,强调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还要顾及社会、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今天,我们所谈的共享理念则在“包容性发展”的基础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强调了我们最终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并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和本质要求之一,还将“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写入党章。坚持“共享”的目标,能够更好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从而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因此,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共同富裕道路,是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
时代的进步,令共享理念的落地具备了更加充分的条件。“天下大同”的思想根植于我国古老而灿烂的传统文化,代表着人类对未来社会的憧憬。但是长久以来,受到生产力的限制,社会创造的财富始终相对匮乏,而且大部分劳动者被束缚于简单的重复性劳动,更多被视为劳动力要素,参与有限的收入分配,使得这种共享的理念停留于美好的愿望。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科技进步水平加速提升,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大量财富被创造出来,使得共享理念的落地更具条件;另一方面,包括人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能力和数据在内的人力资本在财富创造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写字楼里处理海量数据与文案等需要专业人才的经验、能力和智慧,在工厂里运行复杂设备同样依赖于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的专业操作,财富创造方式的变化令更广泛的人力资本参与共享,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必然举措。
共同富裕赋予了企业新的使命,需要将企业过去的激励机制上升为共享机制。过去,我们习惯上认为,企业是所有者的,资本只有实物形态,即现金、厂房、土地、机器等,而现在要将企业中的人视为人力资本,这是一个重大转变。通过股权激励、岗位分红、员工持股、超额利润分享和跟投等,让广大员工不仅享有工资和奖金,还能像金融资本一样分享企业创造的财富,让企业成为共享的平台,成为助力共同富裕的平台。
共享理念是破解全球性收入分配两极分化问题的“金钥匙”。过去30年来,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和不平等的加剧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一书中指出,20世纪70年代,美国收入最高的10%人群的总收入约占整个国民收入的35%,40余年后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50%。瑞士信贷发布的《2022年全球财富报告》进一步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球最富有的10%人群拥有全球82%的财富,其中,最富有的1%人群就拥有近一半(46%)的财富;而处于全球财富底层的50%人群拥有不足1%的财富。
当然,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皮凯蒂进一步指出,收入由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组成,超级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执行官)的兴起加大了劳动收入的差距,而前1%人群和剩下99%人群之间资本收入差距更大,因为前1%的人群的大量财富主要是以资本形式存在并稳定增长的,而剩下人群中的50%几乎没有任何资本收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重构美国经济规则》 一书中也指出,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平等现象的加重、经济增长的放缓,均归根于规则和权利机制出现问题,导致国家以长期创新和增长受挫为代价,换取了公司权利和短期收益。他认为这一趋势需要尽快扭转,并呼吁通过各种手段增加劳动者报酬,鼓励以技术、知识、管理为代表的人力资本要素更多地进入分配体系。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既要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以解决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共享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逐步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人民是共享发展的主体,享有的既可以是发展的成果,也可以是发展的机会。在共享理念下,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都充满活力、竞相迸发,积极共创共享社会财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也将为解决全球性收入分配两极分化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