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哲学之刀

我翻译了稻盛和夫先生的《心》《活法》《干法》《阿米巴经营》等25本著作,也写了《稻盛和夫与中国文化》《稻盛哲学与阳明心学》等4本书。但是,当我翻译28年前稻盛先生的杰作《哲学之刀:稻盛和夫笔下的“新日本 新经营”》,以及翻译结束后多次阅读该书的日语原文和中文译本时,我仍然禁不住拍案叫绝。我自问:这是为什么?

思来想去,这无非是哲学的魅力。这种魅力超越时空,经久不衰,激起我心中的波澜。

在本书中,稻盛先生用他特有的犀利的哲学之刀,剖析了日本民族,剖析了日本社会,剖析了企业经营,剖析了人性,并指出了种种问题的解决之道,视角新颖,说理透彻,语言生动,读起来兴趣盎然、回味无穷。

1.用哲学之刀剖析日本民族

《菊与刀》《武士道》等涉及日本民族性格和日本历史的书可谓汗牛充栋,但本书从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事实出发:日本民族是从稻作农业开始步入文明的。

耕种水稻需要构建水渠,这是共同作业;公平分水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插秧和收割时需要全村出动,一鼓作气……因此,村落内部的协调,优先于个人自由,村落逻辑由此而生,并极大地奠定了日本民族的基本性格。

村落及团队内部必须“以和为贵”,但面对对村落逻辑不起作用的外部世界,村落及团队就会展现斗争性的一面,甚至滑向残忍。

国家是放大的村落。日本明治维新后,采取“富国强兵”的政策,这是向西方学习。但日本接受西方自由主义和自由市场的概念,不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而是在“集团=村落”层面上的自由竞争。其结果是,富国强兵不久偏向了“强兵”,最后走入军国主义的死胡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中失败,被强制转型后,又偏向了“富国”,“集团=村落”的原理就浓重地反映在日本企业和日本国家的行动上。日本利用从欧美引进的技术,利用团队精神及其低成本、高质量的优势,暴风骤雨般向国外倾销产品,抢夺当地厂商的市场。这种无限扩大自己利益的“独善其身”的行为,被指责为“经济侵略”。

对此,稻盛先生开出的药方是:

日本要成为世界公民。

2.用哲学之刀剖析日本社会

对于日本社会,稻盛先生着重剖析了引发日本社会问题的两大因素:日本政府的官僚主义和日本大企业的封闭性。

稻盛先生从1990年年末开始,应邀参与日本政府的行政改革,历时三年。且看稻盛先生笔下日本的官僚主义。

死不认错:“在官僚的世界里,犯错可以,认错却是禁忌。”“本来,不隐瞒错误,公开承认,认真反思,才能进步。但这样的常识,在官僚的世界里却是行不通的。”

大人意识:“日本官员认为,是自己建立并守护着这个国家。考虑国家大事的人,除自己之外别无他人,也不应该有他人。”“在官看来,民从一到十,事无巨细,都必须被监视、指导或照料。他们认为,给民自由,民就会乱来。官对民抱有不信任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官本位:日本政府是“属于官的、由官主导的、为官服务的政府”。在政府系统中,科的利益优先于局,局的利益优先于省 ,省的利益优先于国,甚至到了“有局无省、有省无国”的地步。这种本位主义也带有村落逻辑的痕迹。

言论管制:“立场不同,意见也不同,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事。在相互尊重对方立场的基础上,堂堂正正地展开辩论,这才是民主主义的规则,但在官僚的世界里,连这一点都做不到。”

敷衍塞责:“官员口中的‘我们研究研究’,意思与‘什么都不做’是同义词。”

组织僵化:作为个人,不少官员颇有见识,人格优秀,官员队伍是一个人才宝库。但是,“一旦代表组织开口说话,他们那种僵硬、那种顽固不化,有时会惊得我目瞪口呆”。

稻盛先生的这些说法,也惊得我目瞪口呆。

说到日本的大企业,有一条潜规则,就是只从自己的系列企业 中采购产品。这也是村落逻辑的一种延伸。这不仅对外国企业不公平,而且对新崛起的日本中小企业也不公平。在能源、建筑、金融、商业流通、交通运输行业,包括稻盛参与前的通信行业,日本大企业的封闭和垄断也惊得我瞠目结舌。

对日本的社会问题,稻盛先生开出的药方是:

正确的社会观——国民大众是主角。

但是,日本的官僚们、许多大企业的领导人,听不进稻盛先生的忠告。不久后,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以及随之而来的“失去的30年”,便成了日本的宿命。

3.用哲学之刀剖析企业经营

稻盛先生是企业经营者,他剖析企业经营,从剖析自己开始。

投资者出资帮助稻盛创业,其中甚至有人以自家房屋做担保,从银行贷款来为其提供流动资金。他们没有功利性目的,他们不仅看中稻盛的技术,更看重他的人品,特别是他的哲学。7名创业伙伴对稻盛更是赤胆忠心,让他感激涕零。他认识到,这种同志、伙伴之间互相信赖的心灵的纽带,才是最可靠的经营资源。所以,稻盛明确地提出了“以心为本”的经营方针,这在全世界企业经营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正是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在处理11名高中毕业生的辞职事件时,稻盛毅然决然地改变了“技术问世”的创业初衷,确立了崭新的、不同凡响的经营理念:

在追求全体员工物心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

这是一个紧紧抓住人心的伟大的理念。

全体员工都是企业的主人,都把企业看作自己的企业,都竭尽全力,为了企业的持续繁荣团结奋斗。

这就是正确经营企业的原理原则,稻盛把它放在“经营十二条”的第一条(明确事业的目的与意义)。全员参与经营的“阿米巴”模式也因此而产生。

在参与国家规模的通信事业,创建第二电电株式会社(DDI,现名KDDI)时,稻盛的口号是“动机至善,私心了无”,KDDI的经营理念是:

在追求全体员工物心两方面幸福的同时,通过提供超越客户期待的感动,为丰富多彩的信息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京瓷和KDDI共有约10万名员工,他们已经在相当高的水平上,实现了物心两方面的幸福,并用他们的产品、技术、服务,乃至经营经验和经营哲学,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里的关键在于:

正确的经营观——经营在人心。

4.用哲学之刀剖析人性

关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中国的圣贤争论了两千多年,至今依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稻盛先生说:“善恶在人的心中同居,而人有选择的自由。选择善,并付诸实践,就是为善;选择恶,并付诸实践,就是作恶。”

稻盛先生的心路历程,就是他的人生历程,也是他经营企业的历程。在本书最后一章,稻盛细致而深刻地描述了这个历程。

从小时候患肺结核的切身体验中,他理解了身病与心病的关系;在开发新材料、新产品的过程中,他领悟了心中怀有强烈的愿望才是创造的原动力;在读《了凡四训》时,他认识到,心中抱有善念并付诸行动,就能让人的命运向好的方向转变。他悟得的人生方程式:

人生·工作的结果=热情×能力×思维方式(-100~100)(0~100)(0~100)

其中,所谓“思维方式”,就是心性。“提高心性,拓展经营”就是从这个方程式演化而来的。

我认为,在对人性,或者说人(间)的本质,或者说心的本质的研究中,稻盛先生的“心的同心圆结构”理论,是前无古人、今无他人的。在知性心、感情心、感觉心、本能心之内有灵魂,而灵魂的内核“真我”就是人(间)的本质,就是心的本质。所谓“真我”,就是“良知”,就是“利他之心”,也就是稻盛先生一切判断和行动的基准:“作为人,何谓正确。”这是稻盛先生所有事业成功的出发点,也是归结点。

判断和行动的基准是“作为人,何谓正确”,而不是“作为自己个人,何谓正确”;不是“作为自己的集团,何谓正确”,也不是“作为自己的国家,何谓正确”。这是为什么?

因为“作为人,何谓正确”,就是要为人正直,不要骗人,不要贪婪,不要傲慢,不要懒惰,不要卑怯,不要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这些做人的单纯的准则,只要领导者带头,大家都可以理解,都可以接受和实践,判断就会因此变得非常轻松。作为自己个人、作为自己的集团、作为自己的国家,何谓正确,背后的潜台词就是利益的问题,就是得失的问题,而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利害得失往往是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因此,以这些作为判断基准,问题就会变得非常复杂,判断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可以说,世间一切乱象的症结就在这里。

稻盛先生上述卓越的成功经验和深入浅出的成功哲学,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努力学习和认真实践的,只要我们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并时刻不忘“利他之心”即“关爱之心”就行。正确的人间观——关爱之心,就是本书最后一章的标题,也是本书的结论。

曹岫云
2022年5月22日 TVvWDrnQi80G9h3xP3ie+iisiCoWmrBcmMfcl9VmUdmBVCTrQpPWcS+3jzWE8hE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