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投建营一体化理论与实务》一书面世了,这是我国第一本涵盖了投建营模式战略规划、实施应用及法律风险评估的综合性著作。这本著作的理论意义,在于首次系统论述了基础设施投建营的相关理论,符合中国不断推进对外开放政策和实践创新的前进方向,对未来中国企业开展海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建营新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操指引;其实践意义,在于为国内新基建投建营一体化的开展建立了便于操作的标杆与可供参考的实践路径。
2013年“一带一路”的提出是中国国际化合作的全新起点,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牢牢抓住了这个机遇,走出了国际业务转型升级的探索之路。从最初简单的劳务分包到施工总包,再到设计、采购、施工一体的工程总承包(EPC),从涉及项目前期融资的总承包(F+EPC),到延伸至项目前后两端投资和运维的总承包(EPC+I+OM)、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对外承包商企业走过了一条由点到线的前进之路。随着国际承包工程项目单体合同金额不断扩大,再加上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筹集资金成为了业主最为困扰的问题,于是“投资、建设和运维”联动的全生命周期项目运作模式逐渐成为国际建筑工程市场发展的新方向。
投建营模式是项目建设的新范式,目前有以下三种主流的投建营模式。
第一,“PPP+EPC”模式,主要应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随着两标并一标的招标采购程序政策的实施,“PPP+EPC”模式已成为满足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需求的主流建设管理模式。
第二,“投建营+EPC”模式,EPC总承包商通过投融资方式介入项目,实施设计、施工、采购等实施总承包的工程项目,是脱胎于PPP模式的创新优化。
第三,“投建营一体化模式”,该模式扩展和延长了传统工程承包项目的业务链条,打通从投资、融资、建设管理到运营整条产业链,从而实现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掌控。
投建营一体化项目成功的关键是需要有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思维,具备投资开发、项目融资、采购建设、运营管理的四位一体通盘整合能力。因此,对企业提出高要求的同时为企业发展海外业务带来了核心价值,总的来说有以下四点。
(1)促进企业参与海外投资业务,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投建营模式就是我国建筑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的最好选择,它的首要核心价值是促进企业参与海外投资业务,让企业更好地履行国家使命和责任,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地位。
(2)以投资为筹码,向东道国政府或境外业主争取更好的合作条件。我国对外承包企业在亚投行的支持下,以投资为筹码承包境外工程,既可以缓解东道主自筹资金的压力,又能将中国在建造方面的先进技术带到国外,将“中国制造”发扬光大。
(3)推动我国企业长期持有境外资产,获得长期、稳定的境外收益。采用投建营模式,对外承包企业可将业务链向前移至投资和规划设计,向后延伸至运营及维护,贯穿全生命周期建设,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4)以投资拉动工程,形成相对于同行业竞争者的竞争优势。中国建筑企业想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必须依靠一定程度的“转型”。以投资拉动工程,通过带资承包加强自身竞争力,从众多国际承包商相互竞争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体现在新旧发展动能转变、新技术出现和全球治理体系重构。纵观全球形势,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实现了从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到中国建造(Built by China),再到中国投资(Invested by China)的转变。当前,“一带一路”国家基建投资有三大热点方向:交通、可再生能源与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想要抢占基建投资的先机,必须具备强大的投融资和运营能力。未来,投融资以及运营能力将成为考量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虽然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的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我们相信植根于更加持续开放的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和促进下,势必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尹贻林
博导、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
天津理工大学公共项目与工程造价研究所(IPPCE)所长
中国重大工程技术走出去投资技术与管控智库主席
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