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农药七十年发展大事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农药工业发展新纪元。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把建立和发展化学农药工业列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艰难跋涉。

1949年10月,在举国欢庆共和国诞生的日子里,山东省人民政府胶东行政公署以1340匹布购买了建益化学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山东农药制造厂,隶属于山东省人民政府实业厅。

1950年,四川泸州化工厂有机氯滴滴涕(DDT)生产车间仅用一年即投产,生产113吨滴滴涕。

1951年,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和上海病虫药械厂先后研制生产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标志着中国加快了化学有机合成农药工业的步伐。1951年6月,上海病虫药械厂成功投产六六六,次年在沈阳化工厂、天津化工厂、大沽化工厂相继投产六六六、滴滴涕,这标志着我国大规模有机合成农药工业的形成。1956年以后蝗虫不再成灾。

1956年,沈阳化工研究院在有机三室基础上成立农药组,1958年建立起杀虫组、杀菌组及药效组,配套较齐全的农药研究机构建成,从此,沈阳化工研究院农药研究方向逐步确立。

1956年,上海信诚化工厂和上海农业药械厂共同开发了敌百虫生产工艺,1958年投产高效低毒广谱杀虫剂敌百虫。次年,我国又投产了代森锌、福美双、氯化苦、磷化锌、胶体硫、多硫化钡、2,4-滴和萘乙酸等产品。

1957年,我国第一个有机磷农药厂——天津农药厂建成。第一个产品就是深受欢迎的对硫磷,北京农业大学、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在胡秉方教授和陆范钦教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又对该产品进行生产工艺的研究开发,最终由天津农药厂生产出对硫磷。

1958年,出于对中国农业病虫害缺少农药防治的忧心,以及对南开大学在农药研究领域所取得进展的关心,毛主席在百忙中专程来到南开大学,并在杨石先校长陪同下参观了化学系敌百虫和马拉硫磷车间。

1958年,沈阳化工研究院首创我国农药领域第一份技术刊物《农药技术导报》,后更名为《农药工业》,1981年又更名为《农药》,经过61年的耕耘,已发展成为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对农药技术的传播和信息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1961年3月6日,化学工业部、农业部、商业部联合颁发32种化学农药暂行标准,作为生产、使用、经销部门验收农药产品质量的依据。这是我国自己制定的第一批化学农药产品标准。

1962年,杨石先先生《关于我国农药生产,特别是有机磷生产的几点意见》受到国务院重视后,在天津筹建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先后开展有机磷化学及有机氟、有机硼等领域的研究。

196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王君奎先生发起成立农业部农药检定所,1969年3月撤销,1978年11月恢复。该机构为我国农药登记管理机构,设置有全国农药质量检测中心(北京)。承担中国农药登记管理,主要职责是:负责农药登记管理、质量检测、生物测定、残留监测等工作。

1965年9月,为落实周恩来总理要大抓农药的生产和科学技术工作指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化学工业部在杭州召开了全国农药科学技术工作会议,确定了一批技术攻关项目,掀起农药生产新高潮。

1965年,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从大蒜中分离出一种杀菌成分,经合成筛选出优良农药抗菌素402,这是中国首次成功开发的仿生杀菌剂。

196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张泽溥先生创建了全国农药大田实验网,对农药行业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1970年,沈阳化工研究院张少铭先生等人合成并筛选出多菌灵,1971年完成中试,1973年投产,比BASF公司至少早两年。多菌灵在防治长江中下游小麦赤霉病灾害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期间,仿制农药稻瘟净、异稻瘟净、克瘟散等也相继问世、投产。

1971年,国务院下发23号文件,宣布赛力散(醋酸苯汞)、西力生(乙基氯化汞)等有机汞杀菌剂或有机汞农药不生产、不进口、不使用。

1973年,上海农药研究所沈寅初先生研究成功中国第一个对人畜无毒害的井冈霉素微生物农药,为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奠定了基础。

1973年,当时燃料化学工业部在江苏南通召开全国农药生产经验交流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农药专业会议。会议明确农药生产和科研的主要任务,发展杀螟硫磷、杀虫脒、胺甲萘、多菌灵等新品种的生产,使中国农药工业又大步向前发展。天津农药厂、杭州农药厂、上海农药厂、南通农药厂、青岛农药厂、张店农药厂、重庆农药厂等十几个厂逐步发展成骨干企业。一些国产的有机氯农药品种研制成功。

1975年,化学工业部将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艾氏剂、杀螨砜、三氯杀螨砜、杀螨酯等列为高残毒农药。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我国对非洲援助计划的提出和化工产业的发展,我国农药出口贸易也开始出现,向非洲出口少量有机氯类杀虫剂。

1979年,杨石先、黄瑞纶、龚坤元、张立言四位先贤云集沈阳发起成立中国农药学会,学会是个学术组织,挂靠沈阳化工研究院。

1979年,陈茹玉任南开大学有机元素所副所长兼农药研究室主任,后又提升为元素所所长。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来改称为院士)增选,陈茹玉当年入选,成为农药行业最早的院士。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药工业又上新台阶,初步形成了包括农药原药生产、制剂加工、配套原料中间体、助剂以及农药科研开发、推广使用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一体化的农药工业体系。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杜邦、陶氏、拜耳等跨国农药植保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1982年,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成立,挂靠化学工业部化工生产司。它是中国化工行业最早成立的行业协会之一。

1983年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停产六六六、滴滴涕农药的报告》,决定从1983年4月1日起停止六六六、滴滴涕生产和使用。至此,中国淘汰高毒高风险农药的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已淘汰43种高毒高风险农药,限用23种农药,促进中国农药行业的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现在低毒、微低毒产品比例超过82%,高毒产品降至1.4%;制剂产品朝环保方向发展,悬浮剂、水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等环保剂型比例逐年提高。

1984年4月7日,国务院颁发《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10月9日,化工部颁发《化工产品生产许可证暂行实施细则》。

1989年1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农药管理严厉打击制造、销售假劣农药活动的通知》,规定农药生产从1989年2月1日起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农药生产许可证由化工部统一签发;暂无专业标准,但有企业标准的农药,统一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工厅局签发准产证方可生产。

1990年起,李正名院士带领团队开展新型绿色农药研究,丰富了国际有关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构效理论,创制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单嘧磺隆和单嘧磺酯两个超高效绿色除草剂品种。

1992年,当时联合国对华援助的最大农业化工项目——联合国南通农药剂型开发中心在江苏省南通市正式启用。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修订和《农业化学物质产品行政保护条例》的颁布,在法律法规层面结束了仿制专利保护期内产品的历史。同时,国家将新农药创制列为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

1993年12月,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交易所A股上市交易,这是我国第一家上市的农药企业。

1993年,在沈寅初先生指导下,浙江海正药业公司首次生产阿维菌素及其衍生物。

1994年,沈阳化工研究院刘长令总工程师率领的团队开发了杀菌剂氟吗啉(试验代号SYP-L190),是第一个在国外获得专利的我国自主创制品种,该品种的诞生创造了“七个第一”。

1994年是一个转折点,在这一年我国农药出口首次超越进口,实现弯道超车,自此中国农药工业不断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转守为攻,在国际市场占有的份额也不断扩大。

1995年至2012年期间,浙江新安化工公司独自或牵头与跨国公司进行抗争,赢得多次与跨国公司在欧洲、南美洲等地发起的反倾销诉讼,为我国最大品种草甘膦的出口铺平了道路,提高了企业的国外市场竞争力,也赢得了国际竞争对手的尊重与赞赏。

“九·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成立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依托沈阳化工研究院及南开大学)和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依托上海市农药研究所、江苏省农药研究所、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湖南化工研究院等),进行新农药的开发和工程化研究工作,使中国农药创制步入正轨。

1997年,国务院颁布《农药管理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发布的第一个农药管理法规,是加强农药行业法制建设的重大举措。

1998年,国务院39号文件出台后,中国农药市场完全放开,在国家政策法规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农药企业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的步伐加快,农药企业逐步向集团化、规模化经营转变,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产业集中度逐渐提高,涌现了一批经济实力较强的大型化工、农药企业集团。如中国化工集团先后兼并以色列马克西姆(2011年10月)、瑞士先正达公司(2017年6月)。

1999年l月23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国务院批准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第一批)》。高中温钠法百草枯农药工艺、多抓氯联苯(农药)、除草醚、杀虫醚、氯丹、七氯(农药)等在列。

1999年7月1日,农业部和海关总署共同发布《关于对进口农药实施登记证明管理的通知》。通知规定所有进口农药产品必须事先取得我国农药登记证明方可入关。

1999年2月,国家宣布停止除草醚、氯丹、七氯、杀虫脒、氟乙酰胺、毒鼠强等高毒、长残留农药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2001年11月2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农药管理条例〉的决定》公布,对农药的登记、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了更详细、更严格的规定。根据新的条例,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于2002年颁布了《农药生产管理办法》。

2003年12月16日,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和沈阳化工研究院共同承担的国家“十五”农药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农药安全性评价GLP/SOP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通过了中化化工科技研究总院组织的专家验收。

2004年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再次修订了《农药生产管理办法》并于2005年1月1日起施行。《农药生产管理办法》对农药生产企业的核准、农药产品生产的审批、监督管理以及违反《农药生产管理办法》惩罚做了更加详细的规定。

2005年2月,我国淘汰甲基溴国家行动计划项目正式启动,由秦皇岛市领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用于土壤消毒的甲基溴生物替代技术培训与推广》项目得到了联合国《蒙特利尔议定书》多边基金的批准和资助,从而使我国成为第一个开发此类生物替代甲基溴技术的国家。

2006年,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农药生产国。

200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联合发布2008年第1号公告,宣布从2008年1月9日起,“禁止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在国内的生产、流通。禁止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在国内以单独或与其他物质混合等形式的使用。”

2010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农药产业政策》。该政策旨在规范和引导我国农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药发展的目标以及为实现发展目标所需的技术政策、生产管理、进出口管理、市场管理等。

2010年10月,中国化工集团以24亿美元收购以色列马克西姆-阿甘公司(ADAMA)60%的股份。

2011年,我国农药制剂出口量首次大于原药出口量。

2011年6月15日,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第1586号公告,对22种高毒农药采取禁限用措施。

2012年4月24日,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第1745号公告,决定对百草枯采取限制性管理措施。自2014年7月1日起撤销百草枯水剂登记和生产许可,停止生产。2016年7月1日停止水剂在国内销售和使用。

2013年12月9日,农业部发布第2032号公告,决定对氯磺隆、甲磺隆、胺苯磺隆、福美胂、福美甲胂、毒死蜱和三唑磷7种农药采取进一步禁限用管理措施,此公告生效后,我国禁用的农药品种达到38种,限用的农药品种达到21种。

2015年2月17日,农业部下发《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目标是到2020年,初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科学用药水平明显提升,单位防治面积农药使用量控制在近三年平均水平以下,力争实现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

2015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施行,为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国家鼓励和支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动剧毒、高毒农药替代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2016年5月,《农药产品质量分析方法确认指南》和《农药登记原药全组分分析试验指南》等3项农药质量行业标准10月1日起实施,3项农药质量行业标准的出台,完善了我国农药登记质量管理的要求,实现了与国际相关准则的接轨,填补了国内空白。

2016年12月18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6)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规定了433种农药在13大类农产品中4140个残留限量,较2014版增加490项,基本涵盖了我国已批准使用的常用农药和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农产品。

2017年3月16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77号。“《农药管理条例》已经2017年2月8日国务院第16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农药管理条例》公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2017年6月,中国化工集团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公司,收购后拥有该公司94.7%的股份,这也是目前中国企业海外最大的收购案。

2017年,为配合新《农药管理条例》的施行。农业部制定了《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农药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登记试验管理办法》《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及《农药登记资料要求》等配套规章。

2017年12月4日,农业部发布公告,确定涕灭威、甲拌磷、水胺硫磷将于2018年退出;灭线磷、氧乐果、甲基异柳磷、磷化铝将力争于2020年前退出;氯化苦、克百威和灭多威将力争于2022年前退出。我国正在使用的12种高毒农药,力争5年内全部禁用。

2019年,大型科普纪录片《农药》在央视播放,赢得广大业内人士和农民朋友的欢迎和好评。 lq6rL6bj9zF11Bgctl1YftuVZeyf9/+pyC4ShYEXWkmpaIzfZEAjAItWbLLGFqU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