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岁月总是在不经意间飞逝。一转眼,我们告别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虽然时代在变,风景在变,但是面对过往,我们最想说的还是“感恩”二字,感恩新中国70年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美好的回忆。

每一段历史总要有人去书写,每一个美好日子总有些重要的事要去记录。为了重温农药行业70年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回忆行业老前辈、老专家为我国农药行业做出的贡献,2019年,《农药市场信息》传媒特别推出了“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农药行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征文活动”,以此记录我国农药行业代表性事件、展现农药人的奋斗精神、讴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从征文活动启动,《农药市场信息》传媒在杂志和微信上同步刊登征文40余篇,有行业发展浓缩片段,有专家与行业共成长的经历,有难以抹去的深刻记忆,有企业家的成长历程。这些文章再现了中国农药70年的历史画卷和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值得铭记、值得收藏,由此也开启了我们编撰《中国农药七十年发展录》一书的期愿。

从一位对农药行业给予无限关爱的老领导说起

回忆中,一位老领导对农药行业很是关爱和重视,她就是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在共和国的档案里,那是一个闪光的名字。36岁担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45岁担任江苏省省长,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省长;52岁出任化学工业部部长,成为化工部第一位女部长。在她丰富的人生履历上,谁曾想会与化学结下不解之缘。据记载,在她出任化工部部长后,1992年我国主要棉产品发生了大面积棉铃虫灾,当年棉花产量降低2292万担,如不及时治理,第二年损失将不可估量。1993年2月,朱镕基副总理带领有关同志到山东灾区察看虫情,回来后在一次会议上,他激动地对顾秀莲说:“治不住棉铃虫,我和你一起辞职。”顾秀莲懂得这句话的分量,她马上带领部里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几个重灾区视察,到农药厂视察,十天后她就拿出了加快农药生产、开发农药产品的方案。几个月后,丰收的喜讯传到她耳边。

在当时被称为联合国对华援助的最大农业化工项目——联合国南通农药剂型开发中心于1992年在江苏省南通市正式启用,时任化工部部长的顾秀莲还亲自到现场参加了庆典仪式。

更让我们不能忘怀的是,在她担任化工部部长期间,向刚刚创办6年的《农药市场信息》杂志寄语“办好《农药市场信息》,振兴中国农药事业”。更让我们高兴的是在《农药市场信息》创刊20周年之际,时任十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的顾秀莲又发来贺信。尤其令我们激动的是,对于我们成功举办的建国70周年征文活动,顾秀莲老领导也题词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感恩于顾秀莲老领导对我国农药行业发展的贡献,同时更是感恩于顾秀莲老领导对《农药市场信息》传媒给予的关爱、帮助与指导,由此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样一个重要历史时刻,我们特别推出了《中国农药七十年发展录》。

一篇篇有关农药的老故事,也呈现给我们许多宝贵财富

回看被收录文章的相关素材,我们不难发现,一张张农药老故事中的照片尽管已经泛黄,但是通过这些宝贵的资料,我们可以读懂老前辈们对农药事业几十年来不变的初心和追求。

在农药行业所有老前辈中,我们不能忘记的一个人就是杨石先先生。在采编人员撰写的《共和国的脊梁、南开的化身——致敬农药化学界的泰斗杨石先先生》一文中,从杨石先先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农药行业成长的模样。1962年创建了全国第一个高校化学研究机构——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率先开展有机磷杀虫剂的研究,先后主持研制了有机磷32号及47号、灭锈一号、除草剂一号、大豆激素、矮健素、螟铃畏、燕麦敌、叶枯净、多霉净、久效磷新工艺、氯氰菊酯转位新技术等。杨老作为南开的化身,提出“走中国自己的农药发展道路,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创制我国所需要的更多更好的新农药”的深切期望。

随后,在对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的追寻中,我们又拜望了南开大学德高望重的李正名院士,并与南开大学黄润秋、唐除痴、王玲秀等老专家、老同志以及农药学科其他教授和教师展开了一次回望历史的深入交流,进而形成了《高山景行为人师表 农药科学演绎精彩——专访农药科技界著名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正名先生》《国家战略 大师布局,从这里出发的有机化学和农药化学——探寻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历史足迹》两篇饱含深情的回忆录。回忆起那些往事,这些老专家都侃侃而谈,激动地讲述着伴随农药行业成长的每个瞬间,无不令人动容。

做农药,是一种信仰,要的就是坚持不懈!在与李正名院士访谈中,当我们问到“创制新农药这么难,为何一定要坚持”的时候,李正名先生如是说,过去我们国家的农药基本都是仿制的,但是即使你仿制的产品使用效果更加优异,生产工艺也更加先进,但是在国际上就会遭到轻视,因此中国人再困难也要做出自己的东西来,就是要争这么一口气,一定要研发出自己的新农药!

原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斐能老师在《黄瑞纶:用尽毕生精力,许中国农药事业一个光明未来》一文中,介绍了我国植物源杀虫剂化学研究的奠基人黄瑞纶先生的事迹。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农药合成工业刚起步,针对华北地区棉蚜暴发,国产能提供的六六六、滴滴涕等杀虫制剂对蚜虫无效,进口的有机磷制剂量少价高,作为中国农药事业的先驱,黄先生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主持创制了防治棉蚜的鸡蛋棉油乳剂,简称“一二三乳剂”。黄先生于60年代初提出合成低毒内吸杀虫剂乐果,还有选择性除草剂敌稗的计划。在他的组织和领导下,对乐果这一新的有机磷农药进行了合成、加工、应用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使乐果和敌稗几乎和农药发达国家同期投产,成为中国杀虫剂和除草剂相当长时期内的当家品种。

曾任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咨询委员会委员的陆世维研究员为纪念郭和夫先生诞辰100年,撰写了《甲氰菊酯国产化——郭和夫先生的逐梦之旅》一文,回忆甲氰菊酯研发工作的若干历史片段。通过此文,我们仿佛看到了20世纪80年代甲氰菊酯农药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国际上第二个能生产该农药的国家,打破了日本独家垄断的局面。

在来稿中,徐子成、魏鸿钧等许许多多老前辈、老专家以及业内人士与农药之间的故事也被一一翻起。《中国农药创新早期的几朵浪花》《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农药研究中应用的开拓者陈子元先生》等,这些回忆录向我们还原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药事业发展的点点滴滴,以及老前辈老专家为中国农药的发展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感人事迹!

这些珍贵的资料还有很多很多,无法一一描述。经过几十年的洗礼,这些农药科技界老前辈的故事再次呈现在读者面前,应该说是出版《中国农药七十年发展录》难得的素材,也是馈赠给行业的最宝贵的历史档案和精神财富。

浓缩行业发展历程的精华,也将引发行业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本书中,除了那些让人记忆深刻的农药老故事外,基于对行业的热爱,行业老专家、老前辈们以及业内人士还就我国农药行业70年来在研发、生产、应用等各方面的发展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在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院士等撰写的《我国农药创新研究回顾及思考》、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吴国强书记等撰写的《中国农药70年回顾与思考》,以及诸多业界精英撰写的《中国农药专利申请保护意识的巨大转变,促进了行业的科技创新》《我国农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防治地下害虫水平的提高》《90后观中国农药行业70年:从无发展为全球最大贸易国,每一步都值得纪念》等文章中,也都凝聚了行业的领导和专家们、热爱农药事业的同仁们知识和智慧的结晶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探寻,值得我们每个农药人去思索、去品读。

领导和专家的关心与支持使图书的出版如愿以偿

本人也在农药行业工作近40年,其中大部分时间从事有关农药信息的采编和媒体运营,由于工作关系,参加过许多活动,也走访过很多企业,耳闻目睹了我国农药行业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对农药行业自然而然产生了热爱,尤其通过2019年开展的“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农药行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征文活动”,让我对中国农药的发展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觉得很有必要把中国农药七十年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总结梳理。因此,在业内人士的建议下,萌生了要整理出版《中国农药七十年发展录》的想法。让我和我的同事感到高兴和荣幸的是,从2019年的约稿,走访老专家、企业家等,到书稿的整理编校,得到了许多领导、专家以及热心朋友的关心、支持与帮助,尤其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顾秀莲老领导以及李正名、钱旭红、宋宝安三位院士为本书的亲笔题词,不仅为本书增添了分量和价值,而且也为本书的顺利出版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包括《农药科学与管理》《农药》《农药学学报》《现代农药》《中国农药》等媒体在稿源方面也给予了一定支持。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再加上70年的发展史跨度时间比较长,因此书中内容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准确之处,敬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此外,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我国农药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老专家、老前辈还有很多很多,因已有其他一些相关书籍出版,本书仅作了一些拾遗补缺。

此书的出版也是农药行业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相信那一行行的笔触、一篇篇的文稿,能为读者呈现农药行业70年来汹涌澎湃的发展大潮,以及每一个农药人奋斗的心声和足迹。或许在未来的某一时刻,翻起那些泛黄的老照片,回忆农药前辈可歌可泣的故事,仍能给予我们启示并激励我们前行。


2020年6月 k73BVUU4NwFgOZC8qFp59SnhQKmHsvrRwFdkJvyA0W9dmaa4Iocntm1lByMMLyp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