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九、中国天敌类生物农药发展概况

1. 研发历史

我国早在20世纪30~40年代就开始了赤眼蜂的利用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应用优势天敌控制农业害虫的工作一直都在开展;20世纪50年代,广东发明了用蓖麻蚕卵大量繁蜂的技术,并应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20世纪60年代,我国学者研究出以柞蚕的剖腹卵为中间寄主繁殖松毛虫赤眼蜂获得成功;1978年,蒲蛰龙院士创建了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该所是我国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研究基地之一;1980年,邱式邦院士创建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室(后发展为生物防治研究所,2006年并入植物保护研究所),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天敌研究机构;1984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天敌引种检疫实验室,1998年农业部又在该所建立了我国唯一的天敌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与此同时,中科院动物所和武汉病毒所、广东昆虫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都组织起颇具实力的科研团队开展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

赤眼蜂人工卵及人工卵制卵机研制成功是我国生防工作者对赤眼蜂应用的一大贡献,此发明获得国际同行的一致赞誉。从20世纪80年代起,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武汉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先后开展了赤眼蜂人工卵研究,突破了人工卵的卵浆、卵壳、人工卵的污染控制、人工卵卵卡机等技术难题。1992年广东研制出国内外第一台用微电脑控制的GD-5型自动控制人工卵卡机,该人工卵卡机在九·五期间,共生产出人造卵赤眼蜂卡25万多张,在全国多地、多种害虫释放控害效果与昆虫卵相当。

除赤眼蜂外,对我国一些重要的天敌昆虫开展了基本生物学、生态学、行为学、繁育技术等的研究,如中红测沟茧蜂、丽蚜小蜂、周氏啮小蜂、肿腿蜂、大草蛉、异色瓢虫、智利小植绥螨、胡瓜钝绥螨、捕食性甲虫等,这些工作对于我国天敌类生物农药产品的开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 产业化发展及现状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赤眼蜂的释放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水稻、玉米、棉花、甘蔗、果树、蔬菜、森林等害虫的防治。自1990年以来已释放赤眼蜂2433亿头,防治面积近133.33万公顷。

进入21世纪,国家对具备了大量繁殖技术的优势天敌的商品化予以了扶持,如在吉林省农科院建设了具有生产防治害虫133.3万公顷赤眼蜂能力的机械化繁蜂工厂,推动了我国寄生蜂的商品化;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建立了天敌繁殖基地,年生产赤眼蜂、丽蚜小蜂、食蚜瘿蚊等多种各类天敌能力约达150亿头。

目前我国已登记的天敌类生物农药品种主要有松毛虫赤眼蜂、平腹小蜂和异色瓢虫;从事赤眼蜂生产约15个企业左右,捕食螨的生产公司约10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包括福建艳璇生物防治技术有限公司、吉林省绿丰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吉林省农院生物制剂实验厂等。 xC1iyCMah4mLtfmHsL0YT2rQvbzjhdnkskL9K8nHac8JWsEDpH0IzV2coBLDprC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