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中国昆虫病毒类生物农药发展概况

1. 研发历史

我国昆虫病毒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高尚荫、曹诒荪等人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研究。近五十年来,在昆虫细胞离体培养系统、昆虫病毒资源的识别鉴定、昆虫病毒分子生物学、昆虫病毒生物防治技术等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发展,并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早期的昆虫病毒研究始于“三蚕”(即家蚕、柞蚕和蓖麻蚕)脓病病毒。1960年代,谢天恩、蔡秀玉和张立人等对黏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研究已涉及病毒组织病理学、病毒生物学性质和病毒形态结构。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我国昆虫病毒研究发展最快的时期,昆虫病毒研究队伍迅速壮大。蒲蛰龙等在广东首次发现马尾松毛虫CPV,并以其防治松毛虫取得明显成效。武汉病毒所在国内首次分离出单核衣壳核多角体病毒,1993年,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杀虫剂获得登记,是我国第一个病毒杀虫剂。彭银辉、秦启联、尹宜农、张忠信、孙修炼等学者,及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动物所等在昆虫病毒新种发现、产品研制、中试及工厂化生产等方面的成果推动了昆虫病毒杀虫剂产业发展。

2. 产业化发展及现状

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杀虫剂是我国第一个被登记的昆虫病毒类产品,先后有11个厂家生产,年产量约300~500吨,江西新龙、武大绿洲、河南济源和江西宜春等占据主体地位。迄今为止,我国已开发出超过32种病毒杀虫剂。目前处于登记状态的产品有: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黏虫颗粒体病毒、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蟑螂病毒、菜青虫颗粒体病毒、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年产制剂约1600吨,占全国杀虫剂总产量的0.2%。 dvuVlGV9GFqrTeQvKtWaP5LW6g/lJndn1RiVjRjftfznd2M2I2+IxWhuCBZcVPo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