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为粮食而战——中国农药制剂加工首战告捷

70年前,中华民族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新中国诞生了!

中国人民建设家园、发展经济所面临的是长期战争所留下的废墟和饥饿、贫穷与落后。增产粮食、保障粮食的长期稳定供应既是当务之急,也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本、发展之本。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其中化肥与农药的配套发展举足轻重。从1949年起到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农药及制剂加工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着。当我们站在历史台阶上,回顾过去,中国人创造了一个奇迹:用占全球1/5的耕地解决了占人类1/4人口的温饱问题。温饱问题的解决为今后实施党的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伟大战略,奠定了基本的物质基础。今天,我们每个农药人都会为中国农药工业曾经担负并胜利完成过这一伟大历史使命而感到自豪。

20世纪50~70年代,是中国农药工业制剂加工的开创期。旧中国留下的仅是作为卫生杀虫剂使用的DDT实验性生产装置和相关的粉剂。其余仅有可作为农药使用的15种无机或矿物源产品,如硫酸铜、硫黄、氟化钠、氟化钾、砷酸铅、矿物油等,还有天然除虫菊、鱼藤、雷公藤、松脂、棉油等可作为农药用的植物源产品,用这些材料制成了粉剂、乳剂、水剂、油剂、毒饵、涂虫胶、蚊香、种子处理剂、烟熏剂等,这就是新中国当时农药制剂加工的全部家底。历史决定了中国农药及制剂加工起步的两大特点:一穷二白和仓促上马;当时的道路只有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五年计划的启动,DDT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化,紧接着六六六研制成功投产了,并一跃成为产量最大的农药产品。1957年,中国第一个有机磷农药对硫磷投产了。此后,敌百虫、DDV、甲拌磷、乐果等多个有机磷农药产品相继投产。不久,第一代的杀菌剂多菌灵、福美双,除草剂2,4-滴、除草醚等也先后产业化。这一时期的农药制剂加工以粉剂和可湿粉剂为主。20世纪60年代起,伴随着有机磷系列等新农药产品的问世,乳油、粒剂和水剂等剂型开始投产。期间,由于十年动乱,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农药及制剂工业仍然坚持发展,按照国家计划生产,与农业生产相配套,保障了供给。为粮油棉增产、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作出了历史贡献。同时,也为国防建设、爱国卫生、疾病防治、林业、畜牧业等方面的需要提供了必要的农药产品。

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农药制剂工业登上了第一个台阶,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产量的大突破 全国农药制剂总产量达150万吨。其中粉剂产量110万吨(占73.68%),可湿粉剂产量14万吨(占9.29%),乳油18万吨(占12.15%)。

(2)剂型开发大突破 以固体制剂为重点,剂型种类发展到20多个,制剂规格120余种。中国农科院、北京农业大学、沈阳化工研究院、安徽省化工研究所、上海市农药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浙江省化工研究所、湖南省化工研究所等高校、研究院所和许多农药加工企业紧密合作,以六六六、对硫磷、DDT、敌百虫、多菌灵、拌种灵等农药的固体制剂的产业化为突破口,相继开发了乳粉、可湿粉剂、粒剂、可溶粉剂、超低容量剂、油雾剂、悬浮剂等剂型。这一时期,农药制剂以固体制剂为主,各种固体制剂的年产量高达130万吨以上,占全部制剂产量的85%。

(3)制剂加工装备实现了零的突破 以雷蒙机和后期研制投产的超细机械粉碎机为龙头的农药粉体加工生产线,完成了这一时期累计千万吨以上的农药制剂加工任务,奠定了中国农药制剂工程技术的基础。

(4)乳油制剂和农药用乳化剂的开发投产同时起步 由于有机磷农药的剂型大多是乳油,需要性能优秀的乳化剂和复配乳化剂,大批有机磷农药的投产,推动了我国农药乳油剂型和农药用乳化剂的发展。沈阳化工研究院、上海市农药研究所、钟山化工厂、安徽省化工研究所等在20世纪60年代合成了多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作为复配乳化剂主要组分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钙,并在南京钟山化工厂等企业投产。虽然,当时乳油的产量并不大,但这一期间的工作为我国80年代起的乳油大发展、使之成为20世纪末中国最主要的农药剂型作了充分的准备。

中国农药制剂的开创期(1949.10—1983.3),始于六六六、DDT,旺于粉体制剂,历时30余年。尽管道路曲折,但成绩斐然,为我国的农药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更让我们尊敬的是作出这一重要历史贡献的老一代专家、领导和广大工人,他们的功绩将永载中国农药发展的史册。 TZj4+n5MYd84PPY/I+RiC1i1uaJwv44vnzpSbV6ROjbLyhhjM1wj2mjw6zCbCnq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