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2011~2018:农药工业迈入产业升级、集聚发展新里程

2010年工信部、农业部、环保部和质监总局联合发布了《农药产业政策》,旨在规范和引导我国农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药发展的目标以及为实现发展目标所采取的技术政策、生产管理、进出口管理、市场管理、社会责任和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

2017年3月16日国务院颁发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最新变化是将原属工信部、农业部和质监总局的农药行业管理职能归属于农业农村部一个部门,结束了多头管理、权力分散的现象。农业农村部根据《农药管理条例》所赋予的职能,制定了一系列配套规章、制度,设立了登记、生产、经营三项行政许可以及登记试验单位的认定制。自此,我国农药管理进一步规范化,行业开始了新的发展进程。

1.中国化工集团完成对ADAMA、先正达收购,全面改写农化行业格局

2011年11月,中国化工集团以24亿美元收购以色列马克西姆-阿甘公司60%股份,这是中国化工企业当时最大的收购外国农药企业的项目。该项收购完成后,对集团的农化行业进行了整合,原集团子公司沙隆达股份退市,并于2018年以“安道麦”的名称在上交所上市。2018年,中国化工集团再出大手笔,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公司,拥有先正达94.7%股份,这意味着中国化工跻身全球农化行业第一梯队。先正达是一家具有259年悠久历史的跨国公司,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是全球第一大农药、第三大种子高科技公司,销售收入900亿元,净利润84亿元,农药和种子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和8%。该公司发展历程如下:1993年,德国赫斯特公司拆分解体后,作物保护部分与德国先令合并成立艾格福(AgrEvo);英国帝国化学(ICI)作物保护部更名为捷利康;1996年,瑞士汽巴-嘉基与瑞士山道士合并成立诺华(Novartis),2000年捷利康与诺华合并成立先正达,其农药销售额从2008年至今保持全球第一。先正达拥有先进的生物育种技术,在传统育种杂交水稻和杂交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上处于领先地位,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左右,在全球拥有专利超过13000件。对先正达的收购将能够填补专利农药和种子领域空白,对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将起到积极作用。

2018年全球农药产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德国拜耳公司完成了对美国孟山都公司的收购;美国陶氏和杜邦公司完成了合并、重组。世界农药巨头由过去的六大公司(先正达、拜耳、杜邦、孟山都、巴斯夫和陶氏)变成为如今的中国化工、拜耳、巴斯夫和科迪华(杜邦和陶氏合并后重新拆分、组建的农化公司)四大巨头。

2.自主知识产权农药新品不断产业化

2011年8月18日,科技部批复同意农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组织的“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绿色生态农药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立项,项目编号为2011BAE06A00,项目完成时间2015年12月,经费预算总额77072万元,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22072万元。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农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有50个联盟成员,其中企业27家、大学11家、科研院所11家、行业协会1家。

在国家、地方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氯氟醚菊酯、噻唑锌等10个创制品种的产业化开发共计投入11425万元(其中国家攻关支撑计划拨款2333万元),改扩建19套产业化生产装置,总生产能力达到原药2010吨/年,各种制剂9950吨/年,见表2;氯氟醚菊酯、噻唑锌等10个产业化开发品种全部实现商品化,并基本实现规模化生产;项目实施期间共实现销售收入约8.3亿元,新农药推广使用面积约7850万亩次。

表2 创制品种生产装置及生产能力

在此期间,完成了11051个新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和结构表征、活性筛选,筛选出ZJ4042等15个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新活性化合物;建立了化学、生物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农药先导化合物发现的技术体系;建立和完善了229条农药药效试验技术规范(SOP)、40项农药安全性评价和环境评价测试方法以及9套农药健康与安全性评价技术方法;开发了精异丙甲草胺等20项高效安全农药品种及关键中间体的清洁生产技术,建成试验和示范装置22套。上述成果,为我国农药行业创制能力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大宗品种产能过剩依然存在

农药与其他化工产品生产不同的是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每年2月开始,农业用药从南到北,逐步进入用药高峰。最早使用的是除草剂,用于播种前土壤处理或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处理后一般可以保障全年免受杂草危害,少量用于后期杂草防治;随着天气转暖,杀虫剂开始登场,天气进入雨季,杀菌剂开始大量使用。为此,企业需要在用药高峰前备货,从前一年的12月份至6月份是生产旺季,除草剂的生产旺季更短,只有4~5个月的时间,少数品种拥有出口订单的仍在维持生产。也就是说,要用6个月左右的时间生产全年的市场需求产品,而化工产品的产能是以10~11个月计算的,因此,农药产能必须略有过剩,否则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农药产能在200万吨左右(100%有效成分,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统计数据),年产量在150万吨(100%有效成分,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统计数据)左右,图3为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有重复计算部分),国内农业、卫生、工业、林业等需求在70万吨(100%有效成分)左右,其余50%用于出口。造成部分品种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我国农药创制能力与市场需求相差甚远,仍然依靠仿制品种支撑病虫草害的防治,国外优良品种一旦专利过期,国内纷纷上马相关项目,造成同质化现象严重,一个品种有数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登记,如吡唑醚菌酯国内登记企业达到78家,造成产能过剩;二是一些大宗老品种,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大空间,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一再增加产能,造成产能过剩,如草甘膦一度有上百家企业登记,产能超过100万吨,由于市场突变和环保核查,才逐步走向正规,但目前产能仍明显过剩。

图3 2011—2017年农药产量

4.“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使绿色生态农药强势增长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防病治虫、促进粮食和农业稳产高产至关重要。但由于农药使用量较大,加之施药方法不够科学,带来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残留超标、作物药害、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控制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农村部制定《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方案指出:随着农业病虫草鼠害逐年呈加重趋势,目前防病治虫多依赖化学农药,容易造成病虫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出现农药越打越多、病虫越防越难的问题。为保障农产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为促进病虫草害的可持续治理和降低防治成本的需要,应采取新的治理措施,保护和利用天敌,实施生物、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科学使用农药,遏制病虫加重发生的态势,实现可持续治理。方案提出:“农企合作共建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示范基地”,植保工作者和农药生产企业大力合作,“充分发挥植保机构掌握病虫监测信息、熟悉防控技术,企业高效低毒农药和绿色防控产品研发、生产优势,积聚资源,集中力量,共建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示范基地,联合开展技术集成、产品直供、指导服务,加快绿色防控产品、高效低毒农药、现代植保机械及科学用药推广应用步伐,示范带动病虫综合防治、农药减量控害、农业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为落实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行动方案,农药生产企业作出了巨大努力和付出,特别是在教育、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药活动中,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牵头,由企业、植保专家组成团队,召开现场会、请专家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指导,几年的时间内培训了数万名农民、种植专业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除此之外,还组织了对培训师的再培训,有数百名培训师参与了再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科学用药的指导水平,提高了采用新型防控技术的积极性。通过各级管理部门、企业、植保工作者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已经初见成效。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6年我国农药产量为322.1万吨,国内消费量246.1万吨;2017年提前实现了农药用量零增长的目标,农药产量在多年增加之后,出现了负增长,产量为294.1万吨,下降了8.7%,国内消费量锐减到139.2万吨;2018年农药总产量为208.3万吨,下降了9.5%,国内消费量大幅度压缩到71.97万吨。

化学农药使用量不仅实现了零增长,而且出现了负增长,为生物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化学农药产量下降的同时,生物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逆势而上,从过去仅占农药总产的8%~10%,增长到2018年的15%,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10%和5%,亏损额大幅度下降了48%。我国的生物农药也已进入一个相对快速的发展阶段,登记品种和数量近年都有明显增加,迄今为止,我国生物农药(包括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共有52个有效成分,1200多种产品,涉及560多家企业。

5.我国已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超4000项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日益提高,从“吃得饱”提高到“吃得好”,进一步要求 “吃得安全”和“吃得健康”。为此,国家组织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组建了由农业、工业、卫生、疾病控制、环境保护、物资流通等领域的专家组成的“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评审委员会,经过数年的努力和艰苦工作,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该标准基本涵盖了我国已批准使用的常用农药和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农产品。最近两年,还陆续有新的农药品种和新增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发布,使我国的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结合我国国民的日常饮食习惯,有的标准比欧美、日本还要严格。这些标准的发布为执行监督提供了法律依据,提高了我国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

6.产品质量、技术装备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药行业的科技工作者和生产企业不仅在新品种的开发上不断取得进展,也在老品种的工艺技术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使老品种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从生产初期的产品纯度只有80%~90%,提高到目前的95%以上,特别是我国创制的新品种的纯度可以达到95%以上或更高,如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创制的氟醚菌酰胺纯度达到了98%,多菌灵的纯度从95%提高到97%,阿维菌素α(B1a与B1b的比值)从4.0提高到10.0,毒死蜱原药的纯度从95%提高的97%,百菌清的纯度从96%提高到97%。很多产品的质量已经超过原开发者的水平,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有的跨国公司自己不再生产原药,改为从中国购买原药再加工成制剂在国际市场销售。在原药质量大幅度提升的基础上,经过技术人员不断地试验、改进、调整配方、选择更适合的加工助剂,制剂产品的质量也有很大提升,制剂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在国际市场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2011年制剂出口量首次超过原药出口量,以后的年份始终保持大于原药出口量。

在注重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生产企业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从科研单位转让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不断加以改进,实现了工艺优化、反应设备大型化、生产过程连续化和自动化。反应设备从初期的3立方米,增加到20立方米甚至更大;微生物发酵罐的体积也一步步提高到200立方米,在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产率;通过改变反应器内部结构,提高了传质传热速率,物料转化率更高,反应更加完全,产品收率也得到提高;分离干燥设备的一体化,收到了节约能源、优化操作环境、减少物料损失等良好效果;生物膜反应器的使用大大缩短了反应过程,节约了能源和资源。

近年来,微反应器得到更多的关注。由于其内部的微结构使得微反应器设备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可达搅拌釜比表面积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微反应器有着极好的传热和传质能力,可以实现物料的瞬间均匀混合和高效的传热,因此许多在常规反应器中无法实现的反应都可以在微反应器中实现,在医药、农药、特种材料、精细化工产品以及中间体的合成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我国农药行业也不例外,开始在应用方面进行探索,有的企业开始使用该种反应器,如浙江绍兴东湖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将微反应器用于农药乙烯利的生产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惠州市银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农药制剂加工的全自动化,加工车间从原药、辅助材料投放到产成品包装入库全部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操作,生产过程管理控制采用MES信息管理系统,自动进行质量数据分析、环境因素检测,做到自动预警,整个生产过程只需2~3个生产人员进行监控,可以做到精准地保证产品品质的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

7.“农业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种、药、肥一体服务模式兴起

“互联网+农业”风起云涌,网上购买农药、作物病虫草害远程诊断、个性化定制的天气预报、病虫草害预报等互联网服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京东、云农场、村淘等巨头的跨行进入,以及田田圈、农一网等行业自建平台的参与,给行业带来了新的变化。再加上以“飞防”为代表的机械化、智能化的施药方式,统防统治、专业化防治、水肥药一体化、作物综合解决方案等新型防控农业病虫害新理念、新措施和现代技术的发展,促进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发展。但农资+互联网也并不是万能的,它仍会面临现实中的诸多问题,包括农民传统赊销习惯严重不符合电商模式,电商如何培养农民的网购习惯,电商化与传统渠道存在利益冲突,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落后增加电商化难度,农药产品的真伪辨别等,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农资产品的技术服务与售后问题如何保障等。

随着我国土地流转、土地集约化管理趋势加快,新药械的发展应用势头凶猛。而植保无人机可以说是近两年来药械行业内最吸引人的产品。作为现代植保最前沿的技术,无人机低空施药作业效率比地面植保机具效率高20余倍,无人机植保在水田作业、高秆作物和应对暴发性病虫害等方面已经表现出突出的优势,而且可以应对农村劳动力减少的问题,近年来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在农业领域形成产品销售的企业有100多家。农业市场对无人机需求旺盛,加上政府推动,一些农药生产企业、服务组织、合作社都纷纷涉足农用无人机领域。

作物综合解决方案也在全国各地不断推广实施。综合解决作物整个生长发育乃至成熟期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病虫草鼠害问题,同时帮助和保障种植业者提高作物产量、提升作物品质、增加种植收益。另外,根据作物解决方案适时、合理、科学使用农药,可以达到减少施药次数,减少农药使用量,减少用工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效果。

8.环保风暴及园区建设加速行业“绿色”发展进程

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其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国制造2025》要求,推动石化化工行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实现良性互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努力实现石化化工行业安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园区发展的原则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坚持两化融合、完善配套。“意见”要求:科学规划布局、加强项目管理、严格安全管理、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完善配套服务、加强组织管理。

农业部于2017年印发《关于加强管理促进农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进入化工园区或工业园区的化学农药原药生产企业达到60%以上;到2025年,进入化工园区或工业园区的化学农药原药生产企业达到80%以上。在优化产品结构方面,要有序淘汰高毒农药,积极发展生物农药,以及高效、低毒、环保新型农药。该意见要求,新设农药企业须在省级以上化工园区建厂,农药企业迁址或新增原药生产范围的,须进入市级(地市级)以上的化工园区或工业园区。

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督和引导下,通过园区和园区企业的共同努力,江苏如东洋口化学工业园与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合作设立的“中国农药工业产业园”曾荣获“中国化工潜力十强园区”“全国环保优秀产业园区”等称号。目前园区正努力创建“国家火炬计划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生态园区”。

早在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就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2018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是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的延续,标志着大气治理第二阶段正式开启。该行动计划从钢铁、炼焦、建材等行业扩展到家居、板材、造纸、印刷、矿业、化工等行业,从中央到地方开始了一次比一次更加严格的环保督察,刮起了一轮轮的“环保风暴”。每一轮“环保风暴”对农药行业都是一场巨大的冲击,以我国最大的农药生产省份——江苏省为例,在苏北的盐城、连云港一带,集中了连云港化学工业园区(省级、堆沟镇)、灌南化工园区(市级)、灌云县化工园区、响水生态化工产业园区(原名陈家港化工集中区),其中农药企业有20多家,还有100多家农药、医药、染料中间体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是从浙江、苏南等地搬迁或设立的第二个生产基地。在“一刀切”式的环境整治过程中,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所有农药及中间体企业停产,而且还波及其他地区的农药生产,或是中间体供应停止,或是大幅度涨价,导致农药涨价、供不应求。2018年12月杀虫剂价格指数达到129.25,杀菌剂价格指数123.79;2019年2月杀虫剂价格指数为128.20,杀菌剂价格指数继续上涨到131.74。“环保风暴”虽然对农药生产冲击很大,但对企业和行业的整体安全环保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同处苏北地区的如东县,由于园区的严格监督、企业自律,在“环保风暴”中基本没有受到影响,依然保持正常生产。

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企业作为污染防治主体,必须依法履行环保责任。改革创新环境治理方式,对企业既依法依规监管,又重视合理诉求、加强帮扶指导,对需要达标整改的给予合理过渡期,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一关了之。”据此,生态环境部表示:严格禁止“一刀切”,保护合法合规企业权益,是深化环保领域“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一些地方出现的环保“一刀切”问题,既损害了党和国家形象与合法合规企业权益,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也违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初心和使命,更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干扰,必须态度鲜明坚决反对,严格禁止。目前,“一刀切”式的环境整治虽然得到纠正,但企业受到的影响依然存在,重点地区的整治更加严格,有的地区颁布了整治方案,大规模地减少化工企业,导致大批农药企业外迁,许多企业将眼光投向西北(宁夏、内蒙古等)等欠发达地区。此举可能引起农药产业布局发生较大变化。

9.结语

中国的农药行业正如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一样,从几近于零到大,全体农药人艰苦奋斗、历经磨难、砥砺前行,实现了一次次华丽转身,终于化蛹成蝶、破茧而出;从品种单一到可以生产几百种有机合成和生物源农药,从仰仗进口到如今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和出口大国;拥有了包括50多个上市公司在内的生产大军,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实现现代企业的运行机制,践行着责任关怀的理念,走上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拥有了从化合物合成、菌种筛选、药效试验、安全评价的创制体系,并已经拥有70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我国农药科研也从单纯仿制转变为仿创结合,进而发展到创制为主。总而言之,在全体农药人的努力下,中国正在从农药大国向农药强国迈进!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曹承宇 敖聪聪) 5GC6A8D7H4J14o8xniISszadMzB6Y2uQelQF0bXXU6kjaEcpgBm02WB9CvE4uzc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