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1949—1957:农药工业发展揭开序幕

1.有机氯农药投产开启农药工业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化学家开始了化学农药的研究。1949年黄瑞纶教授对种子消毒剂醋酸苯汞的合成进行了研究,北京制药厂、宁波农药厂等先后建设了赛力散(醋酸苯汞)生产装置。1950年胡秉方和陆钦范教授将合成对硫磷的四种方法进行了研究比较,确定了简单、经济的合成工艺,为我国大规模生产对硫磷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50年代初,南开大学的杨石先教授和他的助手合成了我国独特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沈阳化工研究院于1952年开始研究农药,1958年设立农药研究室,农药专业下设农药合成、分析、生测、加工、安全评价、情报等研究室及试验车间,该院至今仍是我国农药研发的最重要的科研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对农业病虫害的防治十分重视,把建立和发展化学农药工业列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1954年9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的农业”这个概念。国家在战后百业待兴的艰难条件下拨出一定的资金投入农药生产装置的建设,第一个滴滴涕生产装置于1951年建成投产,产品主要用于卫生害虫的防治,至今仍在防治非洲疟蚊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华北农科所、上海病虫药械所和沈阳化工研究院(原东北局化工研究室)开发的六六六生产装置于1951年和1952年相继投产,开启了我国大规模化学农药研发和生产的进程。化学农药一经使用,便显示了明显的优越性。例如使用六六六不仅节省治虫的劳力,而且控制了蝗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从1951年至1956年连续6年使用六六六灭蝗,实现了基本保证蝗虫不致成灾。六六六在我国农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投产初期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抵抗美国细菌战发挥了巨大作用。

1956年化学工业部成立,使我国的化工领域有了更集中、更专业的管理和引导,我国化学工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此后,在化学工业部的历次会议和向中央的报告中将化肥和农药的发展提到重要的地位。在国务院和化工部的关怀和支持下,农药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发展速度加快,在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毒杀芬、氯丹、七氯等一批含氯农药生产装置建成投产,这些农药在我国农业、林业和卫生害虫防治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此后,在沈阳化工厂、天津化工厂、锦西化工厂和天津大沽化工厂先后建设了万吨级滴滴涕和六六六生产装置,其中六六六在较长的时间内是我国产能、产量最大的品种,产能最高达到30万吨/年,产量曾达到25万吨。由于该产品生产过程简单、可以消耗大量氯气,对氯碱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支撑作用。六六六有8种异构体,只有γ体具有杀虫活性,在六六六原药中只占18%左右,其他无效体在自然界中会存在数十年,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危险。为此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将γ体提纯和无效体综合利用。成分经分离提纯至含量为98%以上,成为一种高效杀虫剂——林丹。其他无效体,经分离、加工制成三氯苯、六氯苯、五氯酚、五氯酚钠等多种化工原料和农药。利用这项成果先后在沈阳、天津、福州、常州、株洲、武汉等地,建立了不同规模的六六六提纯和无效体综合利用生产装置。

2.高效有机磷农药研制成功并投产

在有机氯杀虫剂蓬勃发展的同时,有机磷杀虫剂也开始了研制和生产装置的建设,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北京农业大学的胡秉方、陈万义教授,南开大学的杨石先、陈茹玉、杨华铮、邱桂芳、陈天池、李毓桂等教授先后发表了关于有机磷化合物及杀虫剂研究的文章。

在胡秉方、陆范钦教授研究的基础上,北京农业大学、华北农业科研所进行了有机磷杀虫剂对硫磷生产工艺的研究和开发,1957年在天津农药厂建设了我国第一个对硫磷的工业化生产装置,标志着有机磷杀虫剂在我国开始走上了历史舞台。同年,上海信诚化工厂和上海农业药械厂共同试制成功另一种有机磷杀虫剂敌百虫,1958年正式投产。敌百虫杀虫效果好,对人畜毒性较低,防治范围广,使用又较安全,不久就成了我国农药主要品种之一。

3.开始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研制

在有机氯杀虫剂蓬勃发展、有机磷杀虫剂崭露头角的同时,科研工作者也在关注杀菌剂和除草剂的研发。在此期间,我国除草剂的研究和生产也开始起步,在1950—1965年间,北京农业大学、沈阳化工研究院、南开大学元素所、中科院植保所等科研单位进行了研究开发,解放军9719工厂、沈阳化工厂、抚顺农药厂和天津农药实验厂等企业先后建设、投产了2,4-滴、2,4-滴钠盐、2,4-滴丁酯、2甲4氯钠盐、2,4,5-滴、除草醚、除草剂一号和五氯酚钠等除草剂生产装置。其中,五氯酚钠不仅可以作为除草剂使用,在防治钉螺(血吸虫寄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送瘟神”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农田水、肥条件逐步变好,农作物病害也逐年加重,为防治农作物病害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杀菌剂工作的研制也在加快进行。沈阳化工研究院、江苏省农药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天津农药实验厂、上海农药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开发了一批杀菌剂的生产工艺技术,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山西临汾有机化工厂、大沽化工厂、上海联合化工厂、上海农药厂、天津农药实验厂等企业先后建成了五氯硝基苯、六氯苯、二硝散、克菌丹、灭菌丹、敌锈钠、代森铵、代森锌、福美双、稻脚青(甲基胂酸锌)等一批生产装置。此外,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杀鼠剂(安妥)也开始了工业化生产。

4.农药标准化技术文献《农药规格》出版

由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生产资料供应管理局编辑,农业出版社于1957年出版了《农药规格》,标志着我国农药产品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启动。

在这期间,我国农药产量缓慢增长,1950年仅有0.1万吨,而且都是杀虫剂,主要是滴滴涕。到1954年首次突破1万吨,仍然以杀虫剂滴滴涕和六六六为主,还有少量杀鼠剂和杀菌剂,1950—1957年历年农药产量见表1。

表1 1950—1957年历年农药产量 yAtwH+1aK7Dt6J6AzMJI2ZSb487pPb/36qrdzto44OLcPBGDRJI32vWf7gtV0Jp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