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新阶段农药行业面临的新变化

从国家战略政策、消费者群体、市场竞争及行业自身、行业管理思路等几个纬度来分析。

1. 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过去为了保供给,农药等投入品用量多不科学,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党的十九大以来,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空前未有的高度,从国家层面看,一手强力推进“环保风暴”,一手提升农药登记评审和生产经营许可的门槛;从企业层面看,既要还环保旧账又要预付环保新账,还要应对行政许可门槛的提升,压力颇大。

2. 需求端消费者偏好出现了巨大变化

土地经营规模稳步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使施药器械、施药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土地使用权变长,对品牌、优质农产品的青睐,提升了对低毒、高效、环境友好型农药的需求。这些都要求我们从需求端出发,研究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下农药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而做出新的调整。

3. 农药“走出去”不确定性增强

国内环保升级逼迫一些企业走出去发展,但受一些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中美贸易摩擦等多重影响,特别是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农药行业“走出去”也遇到空前挑战。

4. 农药企业严重分化

面临经济下行、环保整顿和安全生产的三重压力,整个行业都非常困难,强者恒强的龙头效应、专有知识产权和产品质量标准的护城河效应、特色取胜的生存法则等,在充分竞争的市场规律作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5. 行业管理思路进行了重大调整

以新《农药管理条例》出台为标志,在管理部门上,由“九龙治水”到农业部门“一家治水”;在管理理念上,落实“放管服”和简政放权的要求,实行依法治药,从管理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转变为被管理人“法无禁止皆可为”。强化市场监管。首先是责任倒逼机制使相关部门和人员不敢掉以轻心;其次是机构改革将提升强化农业执法队伍和执法能力,特别是市、县级是这次机构改革的重点;另外监管手段也在不断提高,比如目前正在推进农药监管信息化建设,以产品追溯为切入,实施全系统、全流程、全要素的动态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农药,及时发现农药行业转型升级的“病灶”和痛点。管理的关口前移——在市场准入上下功夫。在登记评审上,严格调控同质化产品,目标是到2020年新登记同质化产品数量减少30%;支持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登记、小作物用药登记、生物农药登记“绿色通关”。完善农药退出机制,重点对已登记15年以上农药品种开展周期性评价,优先对使用监测中发现风险较大的10个农药品种开展登记后再评价,对发现存在较大风险的农药及时采取管理措施。加快实施高毒农药替代计划,对剩余的10多种高毒农药,本着“成熟一个、禁用一个”的原则,有序淘汰。 nvpIEPqPJ4SLJp+1uEtgD2et2+C0gf3OBnzKt7m7WBsCZcTn1d2+ZD4U7tKeFjE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