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对我国农药创新的几点思考

1. 我国的新农药创制要从传统的仿制体系走向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体系

当前,我国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走的依然是传统的仿制路线,这些产品或多或少存在技术来源受制、与同类产品价格竞争激烈、利润低廉、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等特点,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我们必须在传统的仿制体系基础上建立起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体系,要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管理部门、协会等进行协同创新,实现农药自主创新的跨越。

2. 加快农药行业整合,促进企业规模化、集约化运营,同时引导和促进我国小型企业转型,在相关部门的引导下,形成从创制开始一直到田间使用的体系

当前,我国拥有2000余家农药企业,在产品上存在“同质低效,恶性竞争”的现象,一些品种如吡虫啉、阿维菌素等扎堆生产登记,也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这种现状的存在其实不利于企业的生存,也很难产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因此,出台一些可行的政策,同时加大绿色新农药研发投入,鼓励产品创新,改善产品结构,从现有的2000余家企业中产生100家有实力的大企业,10~2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剩下的小企业可转型为植保服务机构,从而形成独有的新农药创制研究体系。

3. 在绿色新农药的创制技术层面上,要基于靶标导向、天然产物导向、中间体衍生化的农药创新策略

如前所述,我国当前创制登记的许多品种均是通过“me too”得到的,多数为现有产品的结构类似物,在结构上并没有全新的产品出现,尽管也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但与“me too”前的产品相比,缺乏竞争力。因此,我国的新农药要在原始结构上有所创新,在作用机制上要有别于现有品种,在效果上更高效、更具有选择性,这就要求在新农药开发上必须基于靶标和天然产物为导向以及中间体衍生化的农药创新策略,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望获得原始创新的结构。

4. 要加大对生物活性筛选平台的建设力度,包括生物活性筛选方法以及筛选范围,同时大力提倡平台共享

在新农药的创制中,生物活性评价是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果活性评价方法不合理、活性平台不完善,往往导致很多化合物“漏筛”。例如:某个化合物可能没有杀菌活性,但其可能具有很好的杀虫活性或者除草活性,现有的杀虫剂品种“氟苯虫酰胺”就是在测定二甲酰胺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过程中发现了其先导结构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并在其先导结构的基础上经过优化得到的,并形成了一个当今十分有影响力、作用机制不同于以往农药品种的杀虫剂品种,随后便有了相同作用机制的“氯虫苯甲酰胺”等大品种。因此,建立一个完整和广泛的活性评价平台和方法十分重要。当前国内也有如沈阳化工研究院、浙江化工研究院和一些高校的生物活性测试平台,但由于农作物病虫害多种多样,“漏筛”的现象在所难免,因此建议大力建设生物活性筛选平台,并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实现平台共享,提高发现新产品的概率。

5. 新农药创制要“静心静气”,从而实现新农药创制过程中质的突破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人心浮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创制出的品种往往会经不起市场的考验,其实新农药创制过程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可“急躁”,一定要“静心静气”,要从“静心静气”中实现新农药创制过程中质的突破。当前我国的新农药创制正在经历一个积累的过程,如“973”项目所倡导的“基于靶标”的新农药创制的观点,从基础研究出发,慢慢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6. 新农药创制需要更多的农药企业参与进来

几十年来,我国进行新农药创制的单位主要是以高校和一些科研单位为主,有一些结构较新的化合物申请专利,但没有企业参与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其实这些从事新农药创制的科研单位是一个“孤单的队伍”,如果有企业参与,这些活性化合物或许已经产业化并得到大力推广。近几年来,一些科研单位(如沈阳化工研究院、浙江省化工研究院等)改制成为企业,并逐渐推出些候选药物进行开发,这或许是我国新农药创制的另一个较好的开端。但尽管如此,当前的力量还很薄弱。笔者发现,当前国内销售额前十的农药企业,没有一家进入到自主创新品种的开发过程中来,大多数企业还是在“啃”国外巨头公司专利权到期后剩下的“骨头”,尽管一些产品“还有味道”,但参与“啃”的企业多了、竞争大了,变成恶性竞争,整个市场就会乱。我们的农药产品要出新,必须要有更多的农药企业参与到新产品创制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种和品牌。

7. 在新农药的创制上除了需要政府的投入,也需要政府的引导

毋庸置疑,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农药的创制方面,主要经济支助还是来源于政府,政府对新农药的创制事业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相关的部门可出台一些政策,引导科研单位、特别是企业朝着不断创新的方向努力,将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的力量集中起来,朝着一个方向前进,才有希望实现较大的突破。

8. 积极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的应用技术开发和引导,集全社会之力,加大对一些有前途的品种的推广力度,形成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

目前,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也有数十个,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获得正式登记的产品并不多,一些获得正式登记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也有限。因此,应积极以市场为导向,促进这些获得正式登记产品的应用技术开发和推广;同时出台一些政策,“激活”一些高效、低毒、过了“临时登记有效期”的品种进行“转正”,或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积极开发和登记现有专利中的高活性、全新结构化合物,然后加大力度进行开发推广,激励企业积极探索营销手段,或充分利用一些企业十分成熟的营销渠道,使其逐渐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

总之,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国的新农药创制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针对我国农药行业在产品结构不合理、食品安全问题、高效替代品的缺乏、创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低等方面面临的尴尬局面,我国的农药创新研究要从传统仿制体系向自主创新与协同方向发展,要加大开发推广省工省力的高效农药及施用技术,要以“生态为根、农艺为本、化学防控为辅助”作为现代植保理念来保障中国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推动包括分子设计、作用机制、工业化生产、安全性评价等绿色农药技术研发与应用,特别是推动国外专利过期高效低风险品种国产化进程;加快免疫诱抗和性诱剂及调节剂产业化及应用技术研发,推动生态调控;研发高功效农药和航空植保用新型制剂,加强药种肥一体化进程,提高农药利用率和喷施的精准化率及施用的省力化。通过以上措施来实现新形势下的我国农药创新发展。

(贵州大学:宋宝安 吴剑 李向阳) ETPXKcUYQmLb6ecAdAUoyefYsjM2cAHAIEl+mJLj68WVoKGkBXAOGcC8wBAWQDM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