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阿娟的关系就像荠菜与马兰的关系,我们住在同一排小平房,一起长大,一起读书。母亲说:“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什么意思呢?说的是,哪里有荠菜哪里就有马兰头。
剪荠菜与挑马兰头的工具一样,都是一把小剪刀,但说法不一样,对马兰头叫挑,荠菜该用什么动作呢?用剪刀对准荠菜的根部,斜戳进地里,把荠菜撬出来,所以叫挖荠菜。
在家乡,荠菜有两个名字,地菜和火缸馋。地菜比较容易解释,贴着土地生长的菜,火缸馋就不得而知了,而且这三个字的正确与否也是值得商榷的。
荠菜长在田埂河边,墙角檐下,比起马兰头的红梗青梗之分,荠菜更难区分。荠菜有三种:一种阔叶,像小型的菠菜;一种叶子像一面锯子;一种叶子非青色的,是紫红色。每次迷惑的时候,就问阿娟,问得多了,自然也就掌握了。
春二三月,阿娟挎个小篮子来叫我去挖荠菜,我问她:“这么冷的天,荠菜还在睡大觉呢吧?”“荠菜在冬天已经发芽了,现在是春天了,已经可以挖来吃了。”哪里荠菜多,哪里的菜嫩,阿娟心里清清楚楚。正在玩的时候,看到哪个旮旯有荠菜,她就暗暗记在心里,像守着一个秘密,谁也不说,回家拿着剪子,直接过去挖。
村西边有大茅坑,玩得投入的时候突然想去厕所,出来的时候,竟发现屋后面青青的一片。蹲下细看,竟是荠菜,一朵一朵,莲花宝座一般,又大又嫩,但是它长在茅坑边啊,臭烘烘的,却又舍不得。我忙跑回家去问母亲,母亲说:“什么菜都是屙喂大的,怕什么啊?”我提了篮子带着剪子急急来挖,等我蹲下,发现阿娟也来了,别的小伙伴也来了,原来大家都发现了,于是我们开始放心大胆地挖,也不管臭不臭了。
荠菜的吃法有好几种,都是特别馋人的,根须的营养价值比叶子还高,所以都不兴扔掉。先说炒年糕,择净荠菜后,用滚水焯一下,捞起来控水,原来紫红的叶子焯水后,变青了,根须像白玉一样,又白又润。荠菜切细,春笋切丝,热锅倒油,翻炒年糕,荠菜与春笋最后入锅,猛火急攻下,不可恋战,否则要粘锅,装盘后,真好看。雪白的年糕片上散落着切碎的碧绿荠菜,碧绿的荠菜就像是年糕的另一件衣服,吃起来,虽然有点糙,但荠菜的香和年糕的糯盖过了糙。每次吃荠菜炒年糕,都是你一筷我一筷,从来没有一人吃一碗,所以从来没人吃过瘾。
荠菜春卷是炸着吃的,荠菜切成碎末,香干和春笋也切成碎末,春卷皮卷起来,入锅,油炸至金黄。金黄酥脆的皮裹着青翠嫩绿的馅,要多诱人就有多诱人,这道菜是招待客人的,多吃一两个,就是天上掉馅饼的美事。
荠菜还可以包饺子,把荠菜切成末,五花肉剁成末,两者再一起剁,然后裹进饺子里。一个个饺子躺在锅里,孩子们的心里已经小鹿乱撞,等不及要去揭锅,香气已经逸出了锅外,连家里的狗也坐等美味。荠菜的香气是清的,肉的香气是浓的。为了让孩子们吃得痛快,母亲很会打算,把饺子馅裹得菜多肉少,所以不限量,敞开肚子吃,一直吃到直了脖子,打了个嗝,总算是过了瘾。
荠菜还有其他的吃法,与豆腐一起做汤或者与鸡蛋一起炒,巧妇尽可物尽所用。
传说三月三是荠菜花生日。这一天,村里大门不迈的彩英阿婆们会跨出房门,采回新鲜的荠菜花,簪在姑娘们的发髻和鬓边,荠菜花白而细小,星星点点分布在大地上。据说,这一天戴了荠菜花,可以庇佑姑娘们一年之中不会头痛。
家乡还有谚语云:“三月三,荠菜花儿赛牡丹;女人不插无钱用,女人一插米满仓。”彩英阿婆恪守着旧风俗,当孩子走过她家门口时,她会主动拿出荠菜花,帮我和阿娟插在马尾辫上,跑起来一翘一翘的。等到临睡前洗脸,一看,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掉了。
村里有个说书的,叫张大编,说起书来好像现在就是古代,皇帝就像是他的兄弟一样,张口就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说那荠菜饺子是唐朝的薛平贵和王宝钏吃的,可不得了了。薛平贵征战西凉,王宝钏以荠菜维生,寒窑苦等,把周围一带的荠菜全挖光了。一日,王宝钏走了三十里地,才挖了一篮荠菜回来。还没到家,便看见一匹红鬃骏马拴在窑前,赶紧进窑,只见一位王爷打扮的中年男子正坐在自己的炕上,恼羞成怒,拣起一把破扫帚要赶打那个闯进门来的王爷,王爷架住她的手,深情地叫了声:“宝钏娘子。”王宝钏这才认出,眼前的王爷正是分别了十八年的夫君薛平贵。薛平贵拿出白面大肉,要王宝钏包一顿家乡的大肉饺子。热腾腾的饺子端了上来,却吃不到肉味,饺子馅里全是荠菜,薛平贵看着低头流泪的王宝钏,恍然大悟:“夫人,我明白你这含辛茹苦的十八年是不容易的,我发誓永世不忘根本,不忘夫人这顿意味深长的荠菜饺子。”那张大编一会儿扮薛平贵,一会儿扮王宝钏,一把折扇当成一匹红鬃骏马,“得儿驾得儿驾”演得真是快飞起来了。
荠菜饺子,原来自古就有,那荠菜也早已入诗,《诗·邶风·谷风》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后来,阿娟远嫁他乡,再也没见过她,不知她是否会想起家乡的荠菜,想起插在马尾辫上的荠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