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生涯觉醒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当代著名作家 柳青《创业史》

青海少年北大退学读技校

2014年11月4日,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举行。在会场,一个看起来很沉稳的男孩代表参赛选手进行宣誓,他就是周浩。

周浩有足够让人惊讶的经历。3年前,他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众人艳羡的高才生到普通的技校学生,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人才储备军到如今还未就业的技术工人。这样的身份转变,让人不敢相信,但周浩这样做了,并且谈起当年的决定,“毫不后悔,很庆幸”。

在当年的高考中,周浩考出了660多的高分,他是青海省理科前5名。本来他想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这个想法遭到了家人、老师的一致反对,父母觉得这样高的分数不报考清华北大简直就是浪费,高中班主任也一直希望他能报考更好的学校。“我从小就喜欢拆分机械,家里的电器都被我重装过。在航空航天大学,有很多实用性的课程,这比较对我的胃口。”但是,周浩最终还是妥协了,“当时还小啊,再有主见也还是听家长的。”没想到,当年的妥协竟困扰了他两年多。

(摘编自2014年11月17日《中国青年报》)

1.你赞同周浩从北大退学到技校学习的做法吗?

2.你认为高中、大学与将来的职业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高中学业及高考志愿对人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3.作为高中生,你觉得怎样才能避免自己进入大学后陷入像周浩这样的困扰?

关于职业生涯的核心理解

我们必将走向不同的人生

图1-1 高中生人生分流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以下简称“教育部”)的要求,大多数省市的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的招生比例都要对半开,基本维持在各占50%的比例。

中考,是人生分流的第一次转折点,我们的初中同学有很多已与我们进入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赛道;高考,是人生分流的另一个重大转折点。高中毕业后,考大学、出国留学、进入社会就业……不管走哪条路,绝大多数人都终将走向就业市场,但经历不同的发展路径后每个人的就业资本是完全不同的。高中生人生分流如图1-1所示。

1.你的人生将走向何方?

2.面对未来,你将如何为你今后的人生做好准备?

五个核心基本概念
生涯

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与历程,它统合了个人一生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广义上讲,“生”即“活着”,“涯”即“边界”,就是贯穿个人一生的各种活动。

职业生涯

狭义的职业生涯是指人一生中的职业历程,即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职业生涯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历程,是追求自我、实现自我的重要人生阶段,对人生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

Career

美国著名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大师舒伯1953年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首次提出了“Career”的概念,舒伯对Career的定义是“指人的职业经历与类型”,包括人就业以前各阶段的经验与活动以及就业以后的一切经验与活动。

本门学科所研究和探讨的即是此“Career”,根据不同语境下的表达习惯,通常表达为“职业”“生涯”或“职业生涯”。Career职业生涯概念图示如图1-2所示。

图1-2 Career职业生涯概念图示

在人的一生中,职业生活占有30~5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期间你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你通过什么职业方式体现你的人生价值,能发展得怎么样,你将如何安排这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如何让这几十年更加高效,更具价值,这需要对你的职业生涯进行系统的规划,即要做好你的职业规划。有了职业规划就有了人生的发展方向。

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也称为“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在我国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实践中,人们会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有偏好地选择相应的表达法。

广义的职业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学习、休闲、爱与家庭四个部分,即表现为学业规划(包括留学规划)、职业规划、休闲规划、爱的规划。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特别是(准)职场人,职业规划是核心内容。

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及通道设计三要素构成。即确立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设立合适的生涯目标和构建高效的发展通道。其中职业定位是最根本的战略性问题。职业规划的三要素如图1-3所示。

图1-3 职业规划的三要素

生涯教育

日本文部科学省(2010)给出了定义,所谓学校教育的职业生涯教育是指“为了每个人在社会上和职业上的自立,通过对必要的能力、态度的培育,促进生涯发展的教育”。

《上海市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十二五”行动计划》(2012)也给出了相应的定义: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是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综合性教育活动,是学生提高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与技能、顺利实现从学校生活向社会、职业生活过渡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而言之,生涯教育就是学校通过系统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实现从学生到职业自立的社会人的顺利转变,促进学生生涯发展的过程。

你的人生谁做主

职业规划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但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可能是由个人自己主导,也可能是由他人主导,包括由父母主导、组织主导及其他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人的主导。个人主导的职业规划为“自我规划”,自我规划通常充分体现出个体在整个过程中的主动性,属于“主动规划”,规划的结果也更容易得到有效执行。自我规划也可以有其他主体参加规划,如请导师指导,与组织领导共同探讨,或是请职业规划咨询机构或职业规划师参与职业规划。

相反,由他人主导的规划,属于“被动规划”,个人在其中处于被动地位。主动规划的人会对自己的后期发展承担主要责任,而被动规划的,由于个人的决策参与度低,处于被动从属地位,所以很容易导致认同度低,心理承诺度低,从而实际的行动少,对结果更容易推卸责任。比如,有些人的大学专业选择其实是父母的意愿,工作也是父母安排的,结果上了大学却没兴趣读书,有了看似的好工作却并不称心,甚至频繁跳槽,致使职业生涯陷入被动状态。

生涯学科的发展与基本原理

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简史

世界范围的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时期:广义的谋划参谋时期、狭义的职业指导时期、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时期。

广义的谋划参谋时期

公元前11世纪,“百家宗师”姜子牙提出了“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的经典论述。崇尚谋略和事前规划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历来具有重要位置,在政治、军事、商业等诸多领域应用广泛。古代的“谋士”已是社会地位很高的职业群体。

东周春秋末期,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提出了经典的人生发展六阶段论。

狭义的职业指导时期

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使得社会分工和职业种类的变化越来越快,许多人不能适应这种发展变化的需要。1908年,作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在波士顿成立职业(指导)局,为青年提供职业指导。次年,帕森斯写作的《选择一个职业》一书出版,确立了职业指导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也标志着早期职业指导理论的创立。

1916年,清华大学首次将心理测试的手段应用在学生选择职业中,这标志着早期的职业指导在我国开始建立。1920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了职业指导部。从1927年起,上海及各地建立了一批职业指导所,为我国职业指导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0年,以美国为中心的职业指导运动开始兴起。到20世纪70年代,职业指导引起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和苏联等世界各国关注。

1994年,中国劳动部颁发了《职业指导办法》,明确规定职业介绍机构应开展职业指导工作,配备专(兼职)职业指导员,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指导和服务。同年,国家教育委员会(下简称“教委”)颁发了《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要求在普通中学引进职业指导。

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时期

1953年,唐纳德·E.舒伯(Donald E. Super)提出了一生发展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学说,他是世界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自舒伯以后,早期的职业指导进入了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时期。舒伯的理论和思想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

1959年,著名心理学家约翰·霍兰德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霍兰德六角形理论。他促进了由生涯辅导向生涯教育的提升。

1970年,美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现代职业生涯教育运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生涯教育成为“由政府创办的一种最有前途的教育事业”。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生涯教育法案》,它是全国各级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法律依据。1989年,制定了《国家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方针》。1994年,颁布了《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它的实施意味着从职业意识、生涯发展、职业规划到职业选择的完整生涯发展指导体系的建成。

20世纪80年代,随着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过渡,职业咨询技术逐步发展起来。

1985年,王一敏等人到国外学习国际最新的职业咨询技术。王一敏师承于日本生涯教育学会会长(舒伯的理论和技术在日本得到深入推广和应用),系统传承了美国舒伯学派的实践体系,逐步奠定了我国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的学科基础。

2004年,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推动下,我国首个政府认证职业规划师培训项目在上海应运而生,并形成了中国职业规划师(CCDM)认证培训体系,着力培养实战型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专业人才。

2014年9月,教育部高考改革方案出台,标志着我国的生涯教育全面提前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越来越多的人正因此而改变人生!

帕森斯人职匹配理论

人职匹配理论也叫特质因素理论,该理论由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于1909年提出,是最早的职业辅导理论。它以个人的个性心理特质作为描述个别差异的重要指标,强调个人的特质与职业选择的匹配关系,提出了职业辅导的三原则。

① 清楚地了解自己,即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志向、界限,以及这一切存在的根据。

② 了解关于职业上成功、利弊、报酬等的必要资格与机会,以及对各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条件的预测。

③ 关于以上两项事实关系的合理推断。

舒伯职业生涯发展阶段论

对人生职业发展阶段研究最为著名的学者是美国的舒伯(Donald E. Super)。早期提出该理论的是以金斯伯格(Ginsberg,1951)为首的一群学者,而集大成者是学科整合高手舒伯。舒伯集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职业社会学和人格发展理论于一体,进行长期研究,将其汇聚成为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成为自帕森斯之后一位里程碑式的大师。舒伯的理论是职业规划理论中最具整合色彩的,其理论体系在人一生发展的视角下自然地整合融通了各家学说。

舒伯提出了职业上的“人生阶段论”。在这一论述中,舒伯对人的生命发展过程,提出了以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为中心的五个阶段模型。舒伯生涯发展阶段图示如图1-4所示。

图1-4 舒伯生涯发展阶段

自舒伯以后,动态发展性的“职业生涯”(career)的概念逐渐取代了静态稳定性的“职业”(vocation)的概念,以规划人生长期发展为主线的“职业咨询”取代了短期职业选择为重心的“职业指导”,“职业规划”“生涯教育”逐渐被重视。舒伯的理论体系至今仍是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标准。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将生涯的过程视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和人的生理及心理发展一样,可分为连续不断的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特征和课题(任务),如果前一阶段的发展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就会影响到后一阶段的发展,从而导致在职业上产生障碍。也就是说,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达成与否直接关系到后一阶段的发展是否顺利。所谓发展各阶段的课题,是指人在发展过程中按阶段必然会发生的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并形成一个系列。

这几个阶段包括成长阶段(0~14岁)、探索阶段(15~24岁)、建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5岁)和衰退阶段(65岁至人生终点)。在这五个人生发展阶段内,每个阶段还分为若干小阶段。

高中生正处于探索阶段,这个阶段个体在进行自我推敲与职业方面的探索中,体会职业的作用,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

探索阶段也可分为以下三个小的时期。

暂定期(15~17岁):通过学业与课余生活,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与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作暂时的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注意升学或就业的一切机会,并在思考自我实现可能性的过程中,重视现实的因素。

转移期(18~21岁):正式进入职业,或者接受专门的教育,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明确某种职业倾向。更重视现实,并力图实现自我观念,将一般性的选择转为特定的选择。

试行期(22~24岁):选定工作领域,开始从事某种职业,并试验其成为长期职业生活的可能性。当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时,便把已开始的工作视为今后职业生涯的开端。若不适合则可能再经历上述各时期以确定方向。

舒伯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如表1-1所示。

表1-1 舒伯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① 洪向阳:《10天谋定好前途——职业规划实操手册》,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第31-38页。


探索阶段对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是学习方向、教育机会的选择单线,二是职业方向的选择。很大程度上,除了家族性影响外,探索阶段的发展情况直接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能有多高。是选择职业学校,还是读大学,具体又要读什么样的专业,在哪里读这个专业,在读期间是否准备好了今后职业应具备的素质,如果发现专业不适合是否及时调整,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至关重要。根据向阳生涯数万例个案咨询的研究,每一个阶段的数据都表明:在寻求职业规划咨询帮助的成年人中,超过85%的问题都是由于探索阶段没处理好而引起的。

高中阶段的人生课题

普通高中生生涯规划的21项课题与任务

根据高中生所处职业发展阶段面临的总课题,及新高考政策对高中生的影响,我们整理了普通高中生生涯规划中的21项课题及要解决的任务。这些问题都是每一位高中生必然面对且需要解决的,它们对高中生未来人生的发展影响深远,本书也正是以此为主线而编写的。

职业上的自我理解方面

1.兴趣:发展并欣赏自己的兴趣,探索其与今后职业规划的关系。

2.性格:了解个人的性格特征和类型,并理解社会活动和职业活动之间的关系。

3.价值观:初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厘清个人对待职业选择、生活方式等问题的判断标准。

4.使命与梦想:探索个人社会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并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有所憧憬和渴望。

5.天赋和技能:探索个人社会生存的资本,发展可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可应用于学业、各种职业和应对变化中的职业需求。

6.职业自我概念:逐步形成并发展积极的职业自我概念。

教育与职业环境方面

7.专业:描述出教育与所挑选的大学专业、未来的培训和进入工作市场之间的关系。

8.大学:了解高等教育和学习体系的知识,理解其与个人职业规划的关系。

9.学业:了解自己在各学科学业水平、学科素养上的表现与专业选择、志愿填报及职业规划间的关系。

10.产业:掌握产业分类的知识,描述出人群、环境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对职业机会的影响。

11.职业:了解职业的分类、职业阶梯及各种职业对社会的价值,工作者对社会的积极贡献,描述出各种职业中必须具备的教育背景,理解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化。

12.趋势:了解职业和产业发展趋势,结合趋势考虑个人的志愿与职业规划。

13.情报:学会收集和利用职业生涯相关的各种信息情报,理解环境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影响。

生涯规划方面

14.职业定位:对个人的职业方向能形成初步定位或更为具体的职业定位。

15.选科:科学地选择选考科目,并充分了解其与高考志愿填报和职业的关系。

16.志愿填报:能科学地规划并填报自己的高考志愿,对自己的教育和职业选择承担责任。

17.学业规划:能对自己的学业生涯进行科学的规划,理解其对升学和整体职业规划的影响。

生涯管理方面

18.角色:理解生活中各种角色的相互关系,理解性别在角色中的影响。

19.身心健康:理解身心健康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学会精力管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应对高压的高中生涯及多变的社会环境。

20.核心素养: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1.支持系统:明确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可能的信息资源、角色榜样及导师,以便在需要时能获得外部力量的有效支持和帮助。

生涯规划与志愿决策模型

如何做好生涯规划,如何科学做出选科、志愿填报的抉择,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学生的选考科目、目标专业和今后的职业方向是三个高度相关的需要处理好的关键课题和任务。

某种程度上来说,做好高中生生涯规划的21项课题与任务最直观的就是要理清选科目、专业和今后职业之间的关系,并由此指引学生高中生涯及今后人生的发展。科目、专业和职业的关系如图1-5所示。

图1-5 科目、专业和职业的关系

图1-6所示的生涯规划与志愿决策模型给了我们一条清晰的思路和操作线路图。本书的各章节内容也以此为纲领展开!

图1-6 生涯规划与志愿决策模型

注:本模型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归洪向阳所有。

绘制你的生命线

生命线是探究生命主题及生涯发展规律的重要方式。

1.请在图1-7上绘制出你过往生命中不同时间段对你产生显著影响的事件,以及你期待在将来人生中发生的事情,并在相应的时间段上简要标明事件名称、事件概要及对你所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图1-7 生命线绘制图

2.从你的生命线中试着发现你的生命主题及生涯发展规律,并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参考文献

[1]洪向阳.10天谋定好前途——职业规划实操手册[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

[2]王一敏.中学生生涯教育理论与实务[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 APDL8a73huhDYTwyKnvjv0JnygelC7+NcI5j7HtBnM+CQv+m3XChLZxzv7HR9zl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