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左传》
❶
❷
❸
❹
❺
人们常把周代至清代的社会形态一概称之为封建社会,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其实,真正的历史进程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封建制就已经寿终正寝了。那么,我们来看看到底什么叫“封建”。
封,甲骨文字形 ❶ ,这是一个象形字,下面是土堆,土堆上面种了一棵树。这个字其实就是“丰”,乃是“封”字的初文,卜辞中有一丰、二丰方、三丰方、四丰方之辞,都是方国的封疆。甲骨文字形 ❷ ,右边添加了一只手,表示用手在土堆上植树,从而变成了一个会意字。金文字形 ❸ ,左下方的土堆是“土”字的雏形。金文字形 ❹ ,左下方从“田”,表示在田中植树。小篆字形 ❺ ,左下方正式定型为“土”,右边是“寸”,仍然是手的形状。
《说文解字》:“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土,从寸。寸,守其制度也。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原来,国君赐给诸侯土地,一定要在土堆上植树,作为封地边界的标志。周代有“封人”一职,据《周礼》载:“封人掌设王之社壝,为畿封而树之。凡封国,设其社稷之壝,封其四疆。”壝(w9i)是祭坛四周的矮墙,畿(j~)指天子管辖的方圆千里之地。“封人”的职责很清楚:为天子的社坛建围墙,为天子管辖的京畿之地植树为界;诸侯的封国也照此管理,公、侯的方圆百里之地,伯的方圆七十里之地,子、男的方圆五十里之地,也都要“封其四疆”,植树为界。
“封”是在封地的四周植树为界,“建”是建国,因此“封建”一词即指封地建国。这一制度在周代达到完善的顶峰,但秦始皇统一之后,即以中央集权制取代了封建制,汉代虽然短暂回潮,郡县制和封建制并行,但却以郡县制为主。因此,严格意义上的封建制其实早就消亡了。
《左传·襄公三十年》称赞郑国主政的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意思是:让国都和边邑各有章法,上下尊卑各守其职,田地有四周的边界和水沟,按照八家为一井的井田制收取赋税。这里的“封”已引申为田地的边界,倒不一定非要植树为界了。
植树于四界,象征性地表明四界之内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封”因此引申为封闭。荆轲刺秦王之前,逃到燕国的秦国将军樊於期自刎而死,荆轲“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封”指用匣子盛头颅,然后打上封记封闭起来。另外还请不要忘记“封”字甲骨文和金文字形中的那一堆土堆,堆土植树,因此凡堆土都可称“封”,比如封禅之“封”乃是在泰山上堆土为坛以祭天。秦国在崤之战中全军覆没,两年后伐晋报仇,晋军坚守不出,秦军于是“封殽尸而还”,将崤之战的秦军尸体堆土筑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