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中国”这一称谓,始见于1963年在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何尊,是一位叫何的宗室贵族所铸,故称“何尊”。尊底部有122字铭文,描述了周成王营建成周(洛阳)之事,其中载周武王的训诰有“余其宅兹中国,自兹 民”的句子,意思是说:我将住在这天下的中心,从这里治理民众。显然,这里的“中国”指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在甲骨文中,“中”的字形是一杆带有“游(飘带)”的旗帜,旗帜中间有一个小圆圈标注位置,表明此为立中之处。古时凡有征伐大事,一定要先“建旗”,将旌旗竖立在中央之地,众人见之而来,聚集在旌旗之下,然后开始议事。旌旗一定要建在中央之地,故又称“建中”。当然,中央之地也可以指城邑的中心地带,因此“中”字形的这个小圆圈也可以指城邑。

而“国(國)”的字形,左边是一个小圆圈指代城邑,右边是一把戈,意为持戈护卫城邑。那么,毫无疑问,“国”是由城邑所组成,而城邑则是由一户一户的“家”所组成。先有人,再有家,再有城,最后有国。

正因为这一次序,古时方有“家国”一词,由家而至于国,因家而至于国。《逸周书》中有《皇门解》一篇,属于西周文献,其中指责乱臣“谗贼 嫉”(以谗言伤人,相互嫉妒),“以不利于厥家国”(以不利于他们的“家国”)。由此滥觞,现代意义上的“国家( country )”概念竟然被古代中国人以“家国”称之。

这就是学者们所总结的血缘宗族和国家制度相结合的“家国同构”现象,乃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从《礼记·大学》的 齐治平(“身 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到孟子之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到士大夫兴亡之感的“家国忧”“家国恨”,直至今日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爱国情结,仍然有着“家国同构”的宗法制的遗绪。

这本小书,把102个汉字分为君臣、律法、军事、德行、生死五个专题,详细讲解汉字中所体现出来的“家国同构”现象,以及由此衍生的独特的士大夫以及家国情怀。 IBN4N5i9b5nsPUuuQnARMwUvuqaXZ3KRS+iEUBTM1taVHLE09dQSuX+Fy2d1zpx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