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大部分,写于几年前。
毫不夸张地说,那是我人生的幽暗期——
刚毕业,梦想很大,但现实束缚,总觉得没有出头之日。于是,我写自己的故事、朋友的故事、朋友的朋友的故事,及各式道听途说的故事。
一段时间内,只有写出来,得到读者回馈,看到专业心理咨询师的点评,现实中的迷茫、困惑才能得到安慰和治愈。它们让我熬过对自己的各种不确定和刚出校门徘徊在社会边上时必经的不适应。
整理本书书稿,我如回顾那些年。我身边最亲密的人几乎都做过我故事的原型。当时当地,他们倾诉,我记录。不知道为什么,总相信我们的心声、经历很有代表性,一定会赢得共鸣。如,写《临近三十岁,我依然单身》时,我即将三十岁。青春的尾巴即将到来,而我一事无成,除了怨念,我还悲愤:上完学毕业都二十五岁了,再在这个城市安顿下来又是好几年,还没开始享受生活、规划人生呢,竟然已经三十岁了!怎么办?我发现恐慌的不止我,我周遭的同龄人均如无头苍蝇,又忙又迷茫。我至今记得,这篇文章发表后,收到样报,在办公桌上摊开,我读到自己的文章时心里的震动:原来根本不用怕,原来危机感未尝不是件好事,原来一个特定的时间节点恰恰可以提醒你盘点人生的库存,想清楚了,再起航。
是啊,根本不用怕。
本书几经删改,将年轻人最常遇到、最具共鸣的事儿,呈现在你面前,除了说故事,还有分析及解决方案。
虽说,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烦恼,但在同一个人生阶段,在相似的大时代背景下,烦恼的核心基本相同。当初,我们背起行囊从大学宿舍迁出,或扎根、或漂泊、或留守,在谋生、谋梦、谋各种爱的路上跌跌撞撞。但,请相信你经历的是同龄人都正经历的;你经历的,过来人也都经历过。你不是一个人。
希望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在相似的成长轨迹中,你能得到借鉴,继而规划好人生,稳打稳扎,成为理想的自己。
多年后,提起那一刻看来无法迈过的坎儿,云淡风轻,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感谢心理咨询师宫学萍的点评,自中国青年报写专栏时,我们就是最好的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