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我始终在起点

七年来,王小蓓没挪过窝,自然,这窝在外人眼里是个好窝。

毕业时,王小蓓被视为幸运儿,万金油专业、外地、女生,竟签约一个旱涝保收的单位——某电力公司,负责管档案资料,不但解决了户口,还解决了编制,大家纷纷表示羡慕。

王小蓓满心欢喜去上班。工作很快就上手了。每天就是泡杯茶,主任扔给她一摞资料,她整理资料、分类。闲来无事时,她上网看八卦,在某论坛做坛主,她觉得这样的工作真可谓“享清福”。

同学聚会,王小蓓总有意无意透露出在大行业、大单位的自豪与安心,仿佛整个社会在竞争,偏偏与她无关。大家一谈起薪酬,王小蓓就更得意了,她所在的虽说不是业务部门,但大树下面好乘凉,福利、待遇比同期毕业的同学高出好几个档次。

好单位让王小蓓保持着优越感。

但是,渐渐地,她发觉当初毕业时工作不怎么好的同学,反而有股冲劲——有人跳槽了,有人转行了,有人获奖了,有人升职了。倒是王小蓓的生活毫无变化,这让她的优越感如旧家具上的油漆,日渐斑驳。

即便在同单位,王小蓓也觉得她有点儿跟不上了。

同样曾是基层员工,一起去的同事中,林森已开始发挥写作特长,抽调去了宣传部门。一开始,林森既要兼顾本职工作,又要白天扛着摄像机,现学现卖,边学边做;晚上点灯熬油撰写先进人物报道,只为保证单位官网及时更新。看他两个眼圈乌黑的样子,王小蓓有些想笑:钱不多拿一分,还要动许多脑筋,花很多力气,有毛病吧?

可一次、两次、三四次,林森策划并撰写的专题挂在官网最醒目处,人也被正式调到宣传部门,专门负责网站维护。他还做了公众号,并利用公众号组织全集团年轻人做各种互动活动、沙龙,出风头,更出成绩,王小蓓心里又有些不舒服了。

同样做档案员,比王小蓓晚一年进单位的陆露一边工作,一边考证。说来好笑,爱吃的她,竟考的是厨师证;为了把美食拍得好看,她又出人意料地学了摄影。几年下来,陆露在各种和美食相关的APP、论坛都是数一数二的红人。

“不就想多挣点儿钱吗?”王小蓓暗暗嘲笑,可那天她打开手机,手机上本地新闻软件的一条推送格外醒目,王小蓓点开名叫“露露逛吃”的短视频,看到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同事陆露的脸,网名“露露”的她,正坐在某网红饭馆里逐一试吃、点评各菜品,语言诙谐、幽默、犀利、到位,王小蓓隐隐嫉妒着,又有点儿惊讶——怎么人人都在折腾啊!

几年了,王小蓓的日子和刚来电力公司时一样,不同的是,今年改革,精简人员,重组机构,一时间人人自危。

林森不用说,远走高飞了。

陆露辞职了,王小蓓问她打算去哪儿,陆露递给她一盒自制的奶油泡芙做临别礼,骄傲地说:“我给自己干了,‘露露逛吃’已经忙得我没空刷牙洗脸了。”

至于其他同事,直到分别,王小蓓才知道,他们都和陆露一样在工作期间考了各种证:工程师证、经济师证……各就各位再就业。

王小蓓有些茫然。昔日的优越感、安全感,被一次改制摧毁得烟消云散。而新领导话里话外,都让她心慌,是啊,领导当然希望有个多面手,而不仅仅是只顾着自己眼前一亩三分地的员工。

王小蓓想起,几年前,同事刘姐劝她的话:“小蓓啊,你要有危机意识。无论在什么地方,太清闲了,或者,不做核心业务,就永无出头之日。”

当时,刘姐意味深长,王小蓓却觉得她瞎操心。于是,王小蓓选择充耳不闻,过她的小日子——上班混日子,下班泡吧、追剧、孵沙发。

行业培训,能溜号就溜号,更别说去主动学习了;至于行业外的事儿,就更不听不看不管了。

这一刻,王小蓓感到惆怅,她的起点和大家一样,但她一直没起跑。以至于过了几年,人人都跑出去好远,只有她还在原点。

心理师点评
生活中哪有那么多重大的转折

当代心理学界的多项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我们认为“足以影响整个人生”的特殊事件,实际上对于当事人整体生活幸福感所产生的作用,通常在事件发生两三个月后,基本上就消散得无影无踪了。

甚至于,像重大疾病、丧偶这样的“重大打击”,对于大部分和你我一样的常人,都可以在事件发生之后大约不超过半年的时间里逐渐恢复。最终,大家的生活兜兜转转,大多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

我们再来谈“毕业”这个话题。年轻时,我们常常会高估某一个所谓“人生转折点”的实际影响力,误以为那些在毕业时刻让我们羡慕不已的“幸运儿”(比如顺利出国,比如拿到某名企的录取通知书,比如嫁给某个高帅富),果真就会一辈子活在王子公主般美好的童话世界之中。

不过,生活与童话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时光永远不会在生活中停止,它不急不缓地流淌。我们的人生,也不会随着任何一次“大事件”的如期(或者意外)光临而定格不动。就好像之前的故事里两个女孩毕业几年后,谭小朵不会因为她的白马王子的背叛而变成“人生的失败者”一蹶不振;齐小蕾没有因为抵抗家族的安排而永远与父亲形同陌路;就连目前似乎原地不动的王小蓓,其实也可以随时决定自己是否要结束当下的恍惚状态。

近些年来,西方哲学的现象学流派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接纳,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这个世界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是围绕在它周围的许许多多不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于任何一个“结果”而言,也并不存在一个“重要因素”的重要性,大到可以被视作所谓的“根本原因”。

同样,毕业时,我们常常以为自己做出的某个决定“极其重要”,但事实上,那只是我们“以为”它们极其重要。

看看天空中那可爱的太阳,它每天都会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却从来不曾关心今天是不是你我的毕业日。我们的生活,实际上是由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的24小时组合而成的。从构建生命质量的角度而言,我们的每一天都很重要,又不是那么重要。简而言之,生活中没那么多重大的转折点,更多的是一系列细微细碎的作用点。

特特说
那些怀揣理想的年轻人

胡静又升职了,每个假日都在世界各地玩儿,她的靓照在朋友圈频频晒出,仍然单身,看起来精神饱满,永怀期待。

她的每一步如演员熟读剧本,一招一式照着演,前方虽硝烟弥漫,但你知道这是特效,本子里写了:英雄一定会来救美。

这种思维方式,与我不谋而合。

我是学历史的。历史及大历史告诉我,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到来。我们不能决定会发生什么,唯一能决定的是我们应对突发事件的态度。

战争、灾难、变故随时可能发生,如果不坚强,史书中那些疯的、自杀的、被奴役的就会是你。为了避免那一天可能到来,为了避免在街边烂掉、一蹶不振倒下的悲剧重演,何不将生活中的小挫折当成一次练手的机会?

胡静说,学会做自己温柔的妈妈。

她让我用长者或过来人的姿势和小小的自己对话,宠爱并试着安抚。真有趣。这游戏,我试了,有效,而且会上瘾,专门应付各种难关。

A4纸上小姑娘的字迹在我脑海中至今清晰。

辛觉把那张纸保存得很好,他拿给我看时,是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书中折着它。速度之快,抽书之准,让我相信辛觉视它之重。

辛觉教我列计划,他的小本子我见识过,密密麻麻,每一天要做什么事,旁边标着优先级,在旁边打着钩或叉。他说,一天不完成所列的事,就睡不着觉,每天完成一些,就离目标近一些。至于目标是什么,他没说。我想,不好说,心中有为之努力、化整为零、分散在每一天中的就是目标,就是理想,不是空想。

爱空想的小原务实多了。毕竟,他有才气,才气落在实处,总会开花结果。他跳了几次槽,现在是一家影视公司的中层,他已结婚,有了孩子,嗷嗷待哺的娃成为了他继续奋斗的动力。

让我欣喜的是他调整了方向。

他辞职一年写就的小说并不畅销,言谈中,我却发现他已学会消解这种怅然。他说,以自己现在的职位、从业经历,更具优势的是发现、扶植文学新秀,做他们的经纪人。

祝他成功。

那天,我们在北京的一家茶馆喝茶。

小原忽然说:“其实才华、学历、知识水平都只是一个系数,就像美貌之于女人。”

我知道他的意思,提及浑浑噩噩的那一年,我委婉地把周鹏的故事告诉了他。“系数就是让你在想走的路上前进得更快,可如果你连走都不想走,是不可能前进的。”他是说自己呢,还是说其他人呢?

小原建议叫周鹏一起来喝茶。我拨通了周鹏妹妹的电话,她沉默了一下,低声说:“哥哥现在在安定医院。”我们都沉默了。安定医院,北京的精神病医院。

更多人消失在茫茫人海,不知下落。

那些曾在我周围生活、和我一起奋斗的年轻人,怀揣理想而来,经历不同境遇,或顺势而为,或攻克障碍,或自暴自弃,众生相让我不得不总结并汲取经验——用化整为零的计划,靠强悍神经、强执行力,先安身立命,再以梦为马。 FyZAKhEDAyeM4PEcf7f9WbUInEpWp6x2IkExOkRde+bxDRRFapRIRLlQWjr7KIb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