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的历史渊源

如若说循环农业这种业态及其实施的理论依据与技术体系是现代的概念,那没错。农业史、农业经济史以及名家通史都未见有这方面的称谓或表述。直到1990年,美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和特纳在其《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首先提出“循环经济”的正式概念。他们基于经济活动是一个资源和承载力有限的全球自然系统进行的这一判断,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利用工业代谢的分析工具,第一次提出了循环经济模型,他们的目的是为可持续发展确定“资源管理规则”。到199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在他的“宇宙巨船理论”中提出了“循环式经济”概念,并指出我们必须承认地球是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够接收外界能量输入,并对外界能量输出,而地球上的物质不能被创造,也不会消失,来自开采、生产和消费行为的残留物总是以某种形式与我们一起存在。鲍尔丁称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排放”的增长方式,是单向的线性经济。为了改变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他提出了“循环式经济”新概念。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正式引入“循环经济”概念,到21世纪伊始衍生出“循环农业”的概念。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于2005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提出把“循环农业”列为《意见》中“四业态”之一。

循环农业概念出自现代,但其潜在的实践则由原始农业时代起,历经传统农业时代直至现代,期间虽不见其概念的叙述和记载,但其实践的足迹在现代循环农业中还可清晰地见到。

循环农业与生态文明是理论相依、实践相应的双胞胎。现代循环农业中的简易循环,如秸秆、粪便等堆沤直接还田当肥料,农产品加工后的麸皮、豆腐渣等喂牲口,牲口产生的粪便回田,利用间作套种挖掘光气热资源,种植和翻压绿肥来培养土壤肥力等在古代农业生产过程中都可见到。事物的发展总是从简到繁,由浅入深,从无名分到有名分并见诸经传的演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历史。 98bQvyYzjJpe8Dtchu4t553IiRZ1xz9MPuMsbPtnbV6oTSFwhvriwZ1Uf/dq1U3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