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智力及机械力

智力是人类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也是开拓、创新、深入推进循环农业纵向延伸、横向拓宽的产业链智慧。智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取决于受教育和勇于探索的程度。勤于学习、研究科学技术是开拓智力的源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科学技术已渗透到并激活着生产要素、生产环节的各个方面,如今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了新型农民知识化、农业动植物良种化、生产管理标准化、产品上市品牌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等。人是循环农业策划和发展的主体,劳动者需将科学文化教育转化为劳动资本;作为经营管理的决策、谋划者,需在科学技术方面有所造就,使自己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农业企业,还需学会战略决策、战术应酬,掌握把握全局、审时度势的本领。有研究表明:在同等投入条件下,凭着体能、技能、智能三种不同素质的人所创价值的贡献比例为1∶10∶100。由此可见,就一般而言,人的智力随着受教育的水平不断提高,其智能及创造价值水平与能力也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实践表明,创新已成为推进产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而一个人的创新潜力在于不断地学习与智力的提升,大部分有识创业者在接受终身教育或继续教育,因此,他们的企业或从事的产业总是在创新中可持续发展。大兴区留民营生态农场就是在技术不断创新中求得长足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初,搞起了稻草喂牛,牛粪、鸡粪与农业废弃物制作沼气,沼气供村民作燃料,沼液、沼渣用于肥田,在本市开创了循环农业。为了提高有机肥的易用性及实现当地养殖废弃物的全面处理与无害化利用,2005年,生态农场又建成了一座年处理能力1万吨的有机肥厂,丰富蔬菜安全生产的有机肥源。为了提升有机肥的科学应用水平,该村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合作,实施测土施肥,精准施肥,还研制应用了沼液净化和滴灌新技术、新装备,使生态农场已历经近40年仍“佩戴”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环保500佳”标牌。

在农村,农民从业几乎是一辈子的事,在日新月异变化的新时代,凭经验务农是跟不上形势变化的。一个人要想不断有所作为,就必须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新技能,开创新局面,就需要终生学习。京郊的农民有着这方面的优越条件,接受继续教育的资源和渠道是畅通的:

① 这里有九年制义务教育,有几乎100%的中考升学率,70%的高考升学率;

② 这里的农民远程教育和科技服务是“村村通”,农民可以足不出户,不误农时、农事,向远方的专家讨教科学务农知识;

③ 这里村村有“农民书屋”,有北京市农业局、农林科学院两条“电话热线”接待农民咨询;

④ 这里有农业科研、技术推广部门,遍布京郊的科研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需求者可以现场观摩学习;

⑤ 这里有遍布各区180多所农民田间学校,农民在这里可现场磋商技艺,还有各级农业部门因时、因事开办的技术培训等。

通过这些渠道的学习,北京在业农民的受教育年限已达12年。

机械力是人的智力的延伸。机械是人造的,但它能做出人预想的而人自身做不了的工作或工艺。在循环农业链条中机械是不可或缺的——机械在人的智力和技能控制下,其工艺、水平运行速度、工作定额等是协调稳定的,还可超出人工强度工作。在循环农业中,有许多环节是需要机械力去完成的,如最粗浅的秸秆直接还田或过腹还田都需要秸秆粉碎机来完成,况且循环农业中有些环节是从加工做起,甚至连续多环节加工,没有机械力是完不成的。

在循环农业发展中,智力是领航的、创新谋划和操作运营的,而机械力是按工艺程序、质量要求,精准、高效运行的动力。

设定的循环农业模式要想实现预期目标或效果,就必须按设定的规程技术、产品质量要求配置相适的动力运作,实行“一张图纸干到底”。

循环农业实施中的机械装备是由粗到精多层次的。如秸秆直接还田就需有秸秆粉碎机与拖拉机配套,能将秸秆粉碎成5~6寸(1寸=3.3厘米)长;如过腹还田就需要有青饲料粉碎机;如用于农产品精深加工,就得配备相应的适于精深加工的精密机械及包装储运机械与之配套。可以说,发展循环农业,从田间耕作、播种、管理、收获、储藏等环节到各种资源循环利用的诸多环节都需要机械。标准化、高效率、保质量的工作,没有机械是难以奏效的(或实现的)。 7oRAt6sPxH64enEfWqRbiQbMhUsKbLkwwNThNuqSMFHlpTKH3ARdbDmacG4P8aA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