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循环农业的概念与特征

一、循环农业的概念

循环是指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循环农业的思想源自对传统农业环境后果的反思以及循环经济思想的发展。传统农业,特别是石油农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人们在反思传统农业的环境后果后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农业生产、减少其污染的农业模式。循环经济的思想与方法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受到循环经济的启发,人类试图模拟和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使得农业系统能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过程中,于是提出了一种新的农业模式——循环农业。根据对循环经济的理解以及对循环农业实践的报道,循环农业可以定义为循环经济理念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延伸和运用,因此,循环农业就是在既定的农业资源存量、环境容量以及生态阈值综合约束下,从节约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运用循环经济学的方法组织的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农业生产体系,通过末端物质能量的回流形成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闭环农业生产系统。循环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式不同

在传统农业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农业系统从系统外获得物质和能量,进入农业系统的物质和能量通过系统内的生物作用部分转换为人类需要的农产品,在农业生产结束时,农业系统向外排放废弃物。而循环农业则通过农业系统内部的合理组织,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基本原则(“3R”原则)与循环经济的思想,通过“废弃物-资源”对接的方式将不同的农业生产环节组成一个物质能量回流环,以达到资源多次利用和减量化。循环农业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原料都能在这个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能源得到多层次开发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镇李家峪村草莓生产基地在市土肥站的帮助下,采用“赤子爱胜蚯蚓”当“义工”,使基地上成堆的农业废弃物变成了无污染的有机肥,返回到土地中,不仅培养地力,还为基地多年来草莓废弃物的搬运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

2.农业生产目标不同

传统农业的生产目标是借助外界的物质、能量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农产品,进入农业系统而未转化为生物产品的部分即为废弃物,因此,传统农业生产的维持需要源源不断地投入物质和能量,而生产的扩大则需要物质、能量投入的增加。循环农业的目标除了获得农产品之外,还增加了一个目标——生态环境可持续。在循环农业中将获得产品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有机协调。

3.循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手段有别于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面对生态保护和生产发展的矛盾时常常显得束手无策,这对传统农业而言是一个两难的选题。在传统农业的资源观下,保护环境的手段就是节能生产。而循环农业则跳出两难境地,同时实现农业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就是按照循环经济“3R”原则,通过把不同农业生产环节和项目在时空上重新安排,利用“资源(外部的物质和能量输入)—利用(农业生产过程)—资源(再利用,物质能量的输入)”的方式来达到系统外物质和能量输入最小化、系统排放最小化。

4.生产的环境后果不同

在人类需求总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传统农业的物质和能量单向流动的生产方式必然导致环境负荷越来越重,而循环农业由于形成了闭环系统,物质和能量通过闭环实现循环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向农业系统外的排放,能够有效地将排放控制在环境容量和生态阈值之内(图3-1)。

图3-1 循环农业系统内部的物质能量循环

二、循环农业的特征

循环农业的特征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流程的“循环”化设计

循环农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目标在生产操作层面得到落实,农业生产是否“循环”的判断标准就是“3R”原则。在循环农业中,尽量做到外界物质和能量输入的减少,进入循环农业的系统外的物质和能量在经过一个生产环节之后进入另一个生产环节实现循环再利用。外界物质和能量通过“资源(外部的物质和能量输入)—利用(农业生产过程)—资源(再利用,物质能量的输入)”方式大大延长了使用次数和作用路径,经过多次利用和转化失去直接经济价值后,还可经发酵处理用作肥料培养地力,实现再利用,向外界排放的废弃物质、能量减少到最少。

2.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相互依存,实现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

由于循环农业的生产流程设计不单纯考虑生态环境的需要,而且把维护生态环境的目标与实现农业生产经济的目标很好地协调起来,从而解决了环境与经济目标冲突的困境。农业目标的实现无非是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入手。在传统农业中,着重考虑产出一端,过分强调高产带来经济收益的增加;而循环农业则相反,着重从投入角度来考虑经济目标的实现,认为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物质和能量投入同样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经济目标。正是因为循环农业把投入和资源利用作为实现农业生产目标的重要考虑因素,其逻辑必然包括资源的尽可能节约,延长资源使用的链条。

3.低污染甚至零污染排放

因为循环农业要考虑延长进入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使用流通过程,因此,循环农业必然会延缓和减少排放。进入农业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在经过多个生产环节循环利用之后,大部分转化为生物产品;由于循环农业生产的空间和时间组织满足了“排放(上一环节的废弃)—投入(下一环节的资源)”对接要求,从而减少了向外界生态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次数和排放数量。 LrHpTs4lDxEnuRA2334o2AD761azG9bm6QzQ4nUd4Hjk6nT0tekMkwEMUkbi3OK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